《大憲章》簽署本為了糊弄人,為何最後卻成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頭

1215年,正是蒙古人崛起且四處擴張的時代,在遙遠的英格蘭,國王約翰簽署了一份叫《大憲章》的文件。這份文件被後世的英國人譽為是“英國政治秩序的基石”,還有很多西方人說,《大憲章》是“憲政制度的基礎性文件”。所謂的三權分立、君主立憲制度和首相制論源頭,很多學者也認為可以上溯到《大憲章》。甚至於1787那部美國的憲法也和《大憲章》有極深的淵源。總之,這份1215年簽署的《大憲章》可以被認為是西方政治制度的精神源頭。

《大憲章》簽署本為了糊弄人,為何最後卻成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頭

用文件限制國王權力

別看現在人們對《大憲章》如此讚譽,但如果我們細究歷史,會發現這部歷史影響如此深遠的《大憲章》原來只是臨時文件,是英國國王約翰搞出來糊弄英國貴族的。和《大憲章》同時期,匈牙利國王也搞過一部類似於《大憲章》的文件,叫《金璽詔書》,但是這份《金璽詔書》在歷史上就沒有搞出什麼水花,沒幾年就被遺忘了。為什麼《大憲章》就能被人記住呢?我們先從它的由來說起。


《大憲章》的由來


歷史上,簽署《大憲章》的國王叫約翰,這個名字在歐洲的國王名錄裡是獨一份,我們看歐洲歷史,叫亨利、愛德華、理查德的國王一大堆,唯獨叫約翰的國王只有英國這位國王。原因就是約翰國王是英國曆史上出名的敗家子,導致後世的國王都不願意再用約翰這個名字。

《大憲章》簽署本為了糊弄人,為何最後卻成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頭

敗家國王約翰一世

約翰國王的老爹亨利二世是英國金雀花王朝的開創者,亨利二世在位三十多年,把英國治理的井井有條。亨利二世的繼承者叫理查一世,傳說這個人能打得過獅子,所以號稱“獅心王”,也是一位英明的君主。有這兩個英明的國王打江山,約翰國王登基的時候,他繼承了好大一份家業,不說英國,連當時三分之一的法國領土都歸他統治。

英國人大面積佔領法國的領土,這讓法國的國王很生氣,但是前兩任英國國王太厲害,法國國王怕捱打,有不滿只能放在心裡。等約翰登基以後,法國國王就開始想各種辦法奪回自己的領土,加上約翰的無能,不到五年時間,英國人就丟掉了佔領的法國領土。英國國內給約翰起綽號叫他“失地王”。

《大憲章》簽署本為了糊弄人,為何最後卻成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頭

全盛時期金雀花王朝領土

雖然約翰無能,但是約翰好歹也是國王,也是要臉的,所以約翰也一直琢磨能收復丟失土地。要收復土地就要靠戰爭,要發動戰爭就要有軍隊,而軍隊要花錢組建,可偏偏約翰國王沒錢。沒錢的約翰王就想和國內的貴族要錢來組建軍隊。

當時的歐洲實行的是分封制,國王封土地給貴族,貴族宣誓效忠國王,並在經濟和軍事上給予國王支持。如果要發動戰爭的是獅心王,英國的貴族們都很願意出錢。畢竟獅心王經常打勝仗,給獅心王錢相當於投資,不但不會虧,還有的賺。可是“失地王”約翰,英國貴族們都知道這個人出了名的無能,給他錢去打仗相當於打水漂,所以貴族們都不願意支持約翰。為了籌款,約翰對國內的貴族大加搜刮和迫害,用殘酷的手段徵稅,甚至連自己的心腹都不放過,搞的天怒人怨。

《大憲章》簽署本為了糊弄人,為何最後卻成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頭

金雀花王朝歷代國王合影

1214年,湊到錢的約翰如願與法國開戰,但不出意外的被法國打敗,而且是慘敗。聽到約翰戰敗的消息,英國貴族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憤怒了,大家合起夥來找約翰去理論,要求約翰不能擅自再擴張自己的權力,否則大家就不再效忠於他。面對憤怒的貴族,約翰國王只能裝可憐,表面上答應了貴族們的要求。可是沒過幾天,約翰國王又準備出去打仗,原來他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想通過參與十字軍東征抱教皇的大腿。

聽到國王又準備打仗的消息,整個英國的貴族們都沸騰了,自己是塊什麼料,約翰王你自己不清楚嗎?為了阻止國王的愚蠢行為,大部分的英國貴族都去了倫敦,要集體和國王談判。1215年6月,貴族代表和約翰王在米尼蘭德談判,大家七嘴八舌給國王提意見,然後這些意見被記錄在了羊皮紙上。約翰王迫於壓力一條條確認這些意見,經過十多天的談判,國王和貴族代表達成了協議,雙方還簽了字,這份協議就是未來赫赫有名的《大憲章》。《大憲章》總共有63條,其中最重要的條款就是保障臣民的人身自由權和財產安全。

《大憲章》簽署本為了糊弄人,為何最後卻成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頭

貴族逼迫約翰簽署《大憲章》

大家肯定有疑問,為什麼這些貴族不合起夥來殺掉約翰,而是要和他簽署協議呢?原因也很簡單,一來是歐洲貴族們沒有殺掉國王的習慣,二是殺掉約翰,以後也還會有其他昏君上臺,不如限制住國王的權力,不讓他們為所欲為就好,有事情大家可以商量。

《大憲章》就這麼簽了,約翰王卻沒有把這個文件當回事,他籤這個文件本來就是為了應付那些貴族,等憤怒的貴族散去,約翰王依然我行我素。

《大憲章》簽署後不到兩個月,約翰王就開始積極備戰,而這次約翰的敵人是英國的貴族,換句話說,約翰要對準備限制他權力的人動手。英國貴族們肯定也不會坐以待斃,他們也是積極備戰,甚至還準備邀請法蘭西的王子來當英國國王。不過準備打內戰的約翰這些聰明瞭不少,他聯合了教皇給貴族們施壓,逼迫貴族們就範。面對無能的約翰,英國貴族們認為自己還能抗擊一下,但是教皇插手,貴族們卻不敢反抗了,最終結果就是約翰壓制了貴族,《大憲章》白簽了。

那問題來了,一份已經失去效力的《大憲章》是怎麼影響後世的呢?


《大憲章》如何影響了後世


一、不斷的重複。雖然《大憲章》沒有對約翰國王產生什麼影響,但是後來貴族們只要抓到機會,就把《大憲章》拿出來和在任的國王唸叨一下。比如,約翰王死了以後,他的兒子亨利三世繼位,而當時國家有點混亂,為了獲得貴族們的支持,亨利三世宣稱自己會遵守《大憲章》。有一年,英國財政不寬裕,亨利三世想多徵稅,貴族們照例就把《大憲章》搬了出來,告訴亨利三世,徵稅可以,但是要遵守《大憲章》的約定。據後人統計,在亨利三世在位期間,《大憲章》平均每五年就要被貴族們搬出來,和國王確認一下,以確保國王不會忘記。

《大憲章》簽署本為了糊弄人,為何最後卻成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頭

亨利三世

當然了,不是每一任英國國王都會被《大憲章》限制,英國貴族也是看人下菜碟。亨利三世後面的愛德華一世是一位強勢的君主,在他的帶領下,英國到處佔便宜,所以貴族們就防佛忘了《大憲章》的存在,愛德華一世在位期間,《大憲章》只是被象徵性的搬出來過一次。愛德華一世的兒子愛德華二世和約翰國王一樣無能,所以愛德華二世在位期間,總是被貴族們用《大憲章》批評。

總之,在當時的英國,《大憲章》就是個工具,如果國王強勢,貴族們就不敢把《大憲章》拿出來。如果國王無能,貴族們就會經常用《大憲章》批評他。《大憲章》就是這樣被貴族們來回重複,所以《大憲章》被歷史銘記,沒有淪為和匈牙利《金璽詔書》一樣被遺忘的下場。可是光重複沒有用,《大憲章》要發揮歷史作用,還要真正發揮效果才行。

二、《大憲章》成為資產階級的武器。時間跨越到17世紀,當時在英國國內已經沒什麼人把《大憲章》當回事了,畢竟重複了幾百年也沒什麼實際作用。1603年,英國又開始了斯圖亞特王朝,這個王朝的國王都倡導“君權神授”,認為國王的權力不應該被限制,換成白話就是,國王可以隨便徵稅,而其他人不能反對。英國幾百年國王和貴族協商治國的傳統,這一下被徹底打破了。

《大憲章》簽署本為了糊弄人,為何最後卻成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頭

用《大憲章》做思想武器的光榮革命

而當時還有一個大背景就是,英國的資產階級也開始壯大,如果國王要隨便徵稅,不但會損害貴族的利益,受損更大的會是這些剛富裕起來的商人。面對國王的步步緊逼,《大憲章》被重新搬了出來,並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大憲章》裡關於保護個人財產和人身自由的條款,成了全英國人民反抗國王的武器,大家以這個為理由,發動了“光榮革命”。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大憲章》從貴族限制國王的權力的把戲,變成了全英國人追求權利的精神象徵。不過至此,《大憲章》的影響還只是侷限在英國國內,《大憲章》產生世界影響是靠美國人完成的。

三、美國人把《大憲章》當成憲法基礎。美國原來是英國的殖民地,而且當時英國皇家特許,美國這塊殖民地可以自己制定法律。殖民地制定法律肯定是照抄宗主國的法律最省心,所以殖民地時期的美國就照搬了《大憲章》中的條款,可以這麼說,美國從一開始,《大憲章》就已經融入了它的法律體系。

《大憲章》簽署本為了糊弄人,為何最後卻成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頭

美國把《大憲章》精神融入自己的憲法

後來,英國作為宗主國對殖民地美國隨意徵稅,這讓美國當地的老百姓十分不滿,認為英國人不遵守《大憲章》,大家就以此為理由開始反抗英國人。等到了美國獨立以後,美國先賢們把《大憲章》當成是自己立法的基礎,甚至在自己的憲法裡直接引用《大憲章》中的句子。在美國最高院的判決中,經常會直接使用《大憲章》作為判決的法理基礎,有人統計過,美國的各級法院迄今為止引用《大憲章》超過900次。正是由於美國的推動,《大憲章》的影響力才擴展到了全世界。



不斷的重複,加上英國資產階級的支持和美國人的推廣,讓一份本來是用來應付貴族的臨時文件成了西方世界政治制度的源頭,歷史的蝴蝶效應在《大憲章》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資料來源:英國 丹·瓊斯 《分裂的王國》——約翰、男爵和《大憲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