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爺們兒都是如何“敗家”的?

無論是用戶畫像和價格區間,數碼產品都與當下的主流帶貨直播格格不入——男性用戶的錢似乎真的很難賺。而羅永浩大張旗鼓地進軍帶貨直播似乎給了3C數碼產品一個機會。

騰魚最近發現,除了羅永浩這樣的出圈博主,一些深耕數碼、科技垂直領域的博主最近頻繁出現在直播間,甚至認真帶起貨。

他們帶的不是數據線、U盤、智能音箱等常見百十元家用數碼設備、配件,而是筆記本電腦、手機、相機、無人機等真正“大件”,客單價高達數千元。在科技產品佔據半數的老羅直播間,平均單件產品的價格都在1100元左右——這還是因為大量平價食品的“拉後腿”。

我們找到B站2019年百大UP主影視颶風(主理人Tim)聊了聊,他們怎樣讓“不為所動”的直男激情下單?對了,影視颶風的直播間畫質,看起來一點都不像直播。

中國爺們兒都是如何“敗家”的?

(淘寶直播截圖,右側為Tim)

老羅前後,多名數碼博主試水帶貨直播

騰魚了選取2019年百大UP主中的5位科技UP主,以及2位知名科技UP主,盤了盤他們最近30天的直播動態,看看他們跟品牌有多“親密”。

中國爺們兒都是如何“敗家”的?

疫情影響下,數碼品牌們無法像往常那樣舉辦線下大型發佈會,邀請數百名行業KOL來到現場,只能“委曲求全”移步直播間。於是,走進品牌直播間成為2020年初數碼、科技博主們的新業務。雖然直播間掛著商品鏈接,但品牌的首要訴求在於宣傳推廣。

這種進入品牌直播間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廣告,一些博主曾發佈動態明示過這一點。在一名科技博主無常看來,這種業務不可持續,“廠商什麼火就做什麼,去年是VLOG,今年就是直播。”

中國爺們兒都是如何“敗家”的?

(奧拉豬汪為筆吧評測室主理人)

B站百大UP主影視颶風的主理人Tim最近也受邀去深圳參加OPPO的線上直播。儘管收到不少數碼科技品牌邀請,Tim對此卻相對剋制,“偶爾一兩次沒問題”。至於這是否會成為常態,他表示“不太好說”,國內流行風潮變換實在摸不準。

他更看重的是自己店鋪的帶貨直播。

2月20日,Tim依託自己的淘寶店鋪影視颶風,開啟了第一場淘寶直播,此後幾乎是日播節奏。如果從時間來看,Tim比老羅、王自如兩位資深紅人博主試水帶貨更早。

從直播風格來看,擁有專業背景的數碼UP主賣貨分為兩種。

一種典型是老羅,他的選品品類廣、產品介紹時間短。新抖數據顯示,從第一場直播到第三場直播,老羅直播間的商品數量都在20件出頭,他花費在單件商品上的介紹時間已從平均8分半縮短至5分半。

另一種則是Tim這樣面對自己的賬號粉絲,做出專業解讀的帶貨。他們專注單品評測,一場直播圍繞一個主題,甚至只帶一個品牌,花費在單件產品上的解說時間長達30分鐘。

在Tim的直播間,他會仔細把一款249元的麥克風跟他正在使用的一款近萬元的麥克風做詳細對比,現場展示音質、對比使用場景、便攜性等。這款產品當天的介紹時間將近40分鐘。

中國爺們兒都是如何“敗家”的?

數碼科技領域帶貨直播還在初級探索階段

選擇做直播,並非是Tim的一種“自救”。

但疫情給小公司們帶來的危機,Tim全都遇到了:剛發完年終獎、甲方尾款未入賬、新產品研發投入大量資金、物流停運無法發貨……最緊張的時候,公司賬上只有幾萬元,Tim差一點去找銀行貸款。

截至2020年,Tim已經做了六年半的UP主,現在擁有一個19人的團隊。比起其他UP主,Tim團隊有其特殊的一面。他們本身是一家影視公司,拍攝tvc廣告收入佔比其實更大。而在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直播後,提供直播解決方案成為公司新的業務,這也許讓Tim更早地意識到自己參與直播帶貨的可能性。

從去年10月、11月起,Tim就開始觀望直播。他也承認,受到疫情的影響,大家找新的出路是必然的,“我們也想借著這個機會來尋找一個新的、良性的商業模式。我認為國內創作者和國外最大的區別就是,本身平臺的分成是非常少的,所以你的整個變現途徑都要有區別。”

在Tim團隊的主動出擊下,3月4日,他們與數碼品牌愛圖仕達成合作,這是第一個品牌專場。在直播戰績上,Tim有了很大提升。3月4日第一場為愛圖仕的帶貨直播,銷售額是30萬,到了4月10日的愛圖仕返場,銷售額已經超過100萬。

中國爺們兒都是如何“敗家”的?

數碼產品的直播帶貨,品牌與UP主雙方都有一個探索的過程。第一場“只”賣出30萬,是因為粉絲購買力超出Tim的預估,但品牌供貨並沒有那麼多。第二場100萬的關鍵在於Tim團隊說服品牌,在直播間以近乎5折的價格出售一款原價9299元的燈。

中國爺們兒都是如何“敗家”的?

博主無常則提到,“帶貨必須得有流量,要不都是站臺,這是甲方需求決定的。”

那麼,相比老羅這樣的“頂流”博主,Tim這樣在B站擁有127萬粉絲的科技UP主,進入帶貨直播領域又有什麼優勢?

首先是專業領域的權威。博主無常認為,數碼科技品牌選中這些博主,更看重他們本身在這個領域中的影響力。Tim承認,這也是最初說服品牌的方式,“不只是帶貨,還要看品宣。”

單看美食、美妝、服裝、日化等百元消費品牌,它們頻繁出現在各大直播間是為了實打實地賣貨,低單價、低利潤但以銷量取勝。只有像薇婭、李佳琦這樣的千萬流量頂級博主,品牌才有試圖在直播間完成“品宣”的意圖,但在小眾垂直領域,100多萬粉絲博主的含金量並不輸於這些大眾主播。

其次是精準的受眾。在Tim的粉絲中,有很多資深數碼玩家、影視從業者,以及想要進軍直播領域的用戶。看起來高昂的數碼產品,本質上是一種生產力工具,Tim將玩家們的湧入比作“發掘金礦”,那麼提供挖金礦的鏟子也是一種思路。

此外,Tim團隊的影視從業背景,讓他們對產品擁有更為全面且權威的把握,對用戶需求的理解更深,可以提供不同價格範圍的多套組合搭配,而非單個產品的叫賣,這則是賣貨內容上的優勢。

據Tim瞭解,很多數碼、科技博主都有帶貨的想法,但現實條件的侷限性客觀存在。

一方面,這樣小眾垂直領域的帶貨直播,必須依靠團隊力量。比如Tim的品牌帶貨專場直播,通常需要6位團隊成員之間互相配合。這些以內容為核心的博主,如果只有一個人單打獨鬥,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帶貨直播,而放棄日常頻道的更新。

另一方面,數碼科技品牌、UP進入帶貨直播的時間過晚。早在2016年,美妝、服裝等品類就已經開始佈局帶貨直播,在直播間創下多項成交記錄。但數碼品牌還在瞭解用戶觀看直播的需求,數碼UP們的日常直播雖然是常態,但絕大多數還是因為2020年初疫情的影響進入品牌直播間,真正接觸到帶貨。

數碼領域准入門檻過高也是問題所在,直播產業鏈尚未涉足這樣的專業領域。外部看這個行業完全處於一種“不透明”的狀態,博主、UP們無法通過簽約MCN機構的方式獲取幫助。從品牌對接、選品、談優惠方式,都需要整個團隊親力親為。

Tim的直播帶貨已經取得不少品牌認可,一些品牌主動找到他們,最近兩週的排期均已排滿。Tim今年的期待是,在已成為紅海的直播中,在專業分化的數碼領域中佔據一個頭部位置。

儘管躍躍欲試的玩家不少,但像Tim團隊這樣,將直播帶貨視為新業務的數碼科技UP目前屈指可數。依靠內容起家的UP們,其專業性和權威性得到品牌認可,但能有多少轉化為真正的直播帶貨能力?這依舊需要長期的觀察和驗證。

應採訪對象要求,博主無常為化名


作者 | 顧拉風

編輯 | 陳琪

設計 | 莊聰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