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商復市 激活消費(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財經--人民網

鄭州鄭東新區毓苑小區便利店裡,店主陳伍超(左一)正為顧客結賬。
本報記者 畢京津攝

西安大悅城內,顧客正在逛街休閒。
本報記者 張丹華攝

重慶北碚天生農貿市場裡,商戶在整理攤位上的商品。
秦廷富攝(人民視覺)

廣東新塘服裝商貿城外,商戶在搬運貨物。
本報記者 李 剛攝

在武漢楚河漢街,市民正在遊覽。
本報記者 張武軍攝

疫情對我國消費造成了較大沖擊,不過,被短期抑制的消費需求並未消失,中國市場的消費潛力依然巨大。4月1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釋放消費潛力,做好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擴大居民消費。

小到社區便利店,大到城市綜合體,眼下,各地各部門正積極行動起來,有序推動各類商場、市場復工復市,一度受到影響的線下消費市場,又煥發出新的活力。

——編者

便利店——

社區助力

生意更火

本報記者畢京津

下午5點多,家住鄭州鄭東新區博學路辦事處毓苑小區的70歲退休老教師王阿姨散步歸來,順路到都市家園便利店取之前已經付好錢的商品。“王阿姨,您都不核對一下?裡面少了盒牛奶呢!”便利店老闆娘王燕走出店門,開玩笑地說。“在你們這兒買東西,我放心!”王阿姨扭頭笑著答應道。

陳伍超和王燕夫婦開的這家90多平方米的社區便利店——都市家園,兼營蔬菜、水果和日用品,平時服務著小區兩千多戶居民。“小區不小,卻只有兩家小超市。疫情期間營業,困難真是不少!”回憶起疫情嚴重、小區封閉管理的那段日子,陳伍超依然感慨,“多虧了社區的幫忙!”

疫情暴發時,社區、市場大範圍封閉管理,影響了蔬菜供給。陳伍超開著車轉遍周邊的蔬菜集散地,都買不到居民日常需要的新鮮葉菜。瞭解到這一困難後,社區黨支部書記常穎主動幫忙對接中牟縣官渡鎮菜農,並協調有關部門開放綠色通道,老陳每天開車直接去大棚拉菜,一天兩百多斤,從此,小區就沒斷過新鮮菜。

除了協調貨源,還有其他不少的助力。夫婦倆買不到口罩、測溫槍,社區工作人員就主動送到店裡;排隊買菜的居民多,夫妻倆忙不過來,社區就派來志願者幫忙維持秩序、疏導群眾;日用品供貨渠道斷絕,小店只能賣菜,銷售額驟降,社區就幫助協調出租門面的機構減免租金。“真是幫到了咱心坎裡!”陳伍超由衷感嘆。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小店人來人往,慢慢迴歸平常。挺過疫情困難時期的陳伍超夫婦,一身幹勁,要把失去的“流水”補回來。靠什麼?靠更好的服務!附近買不到鮮活雞鴨魚,陳伍超就在微信群裡“招標”,根據居民要求在清晨進貨時捎回來;大爺大媽手腳不便,王燕就幫他們洗乾淨,騎著電動車送上門;部分居民上下班繁忙,夫妻倆就接受微信下單、轉賬,提前分裝好菜品、日用品,由他們自取。

“真是患難見真情!社區幫助咱,居民信任咱,沒說的,就是好好幹!”陳伍超對記者表示。

大型商場——

防疫有方

商業復甦

本報記者張丹華

隨著疫情形勢的不斷緩解,位於景區西安大雁塔西南角的西安大悅城,在安靜了兩個多月後慢慢熱鬧起來。

4月20日下午,在大悅城1號門,顧客有序進入。經過入口處的測溫、登記和消毒,最後進入商場。“我們在消毒區鋪的地墊有除塵、消毒和吸水三個功能,定時消毒處理,可以有效防範病毒進入場內。”西安大悅城物業品質經理翟萌萌介紹。

為了讓消費者在場內有足夠的安全距離,場內同一時間客流達到8000人時,大悅城還會採取限流措施,保障每一位消費者的安全購物環境。

“我們是2月27日復工的,化妝品、服飾、傢俱等零售店面第一批開工,餐飲店逐步開始營業,但那個時候只能外賣。進入3月中旬後,逐步恢復了堂食。”西安大悅城零售運營工作人員侯潔說。

在一樓的化妝品區域,記者看到幾乎每家門店都有顧客在選購商品。“商場開業後,這是我第二次來店裡了。平常看新聞,知道西安已經多日沒有新增病例了,踏實了不少,就約朋友出來逛逛。”正在化妝品店做護理的張女士說。

疫情期間,商場暫停了直梯運行,顧客上下樓只能使用扶梯,之後將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及客流情況分時段啟用部分直梯。

乘坐扶梯來到三樓餐飲區,西貝莜麵村的顧客在進入店鋪前進行著二次登記和體溫測量。餐桌上鋪好了桌布,但是沒有餐具。

“疫情期間,我們把紫外線消毒櫃全部更換為加熱型消毒櫃。餐具也取消了提前擺放,顧客落座後從消毒櫃拿出來再擺盤,這樣更安全。”店長白航波說。

付款時,顧客優先採用掃碼支付,與導購員保持1米以上距離。“針對外賣的取送,我們專門設置了提取專區並對配送員進行消毒和體溫檢測,確保將無汙染的放心外賣交給顧客。”西安大悅城餐飲運營工作人員郭林強說。

“整個商場的客流量每個星期都在上升,目前已經恢復到了正常狀態的六成左右。”郭林強說。

農貿市場——

嚴格管理

物資保供

本報記者蔣雲龍

3米多長的一個攤位,卻分屬兩家,左邊賣豆腐豆皮,右邊賣麵條米線。這合夥生意一干,已經有10多年了。其中,賣麵條米線的女老闆叫曹繼君,一米多長的攤子上,各款麵條米線擺放得井然有序,牆邊掛著挺大一個二維碼,收款人的名字是“恭喜發財曹三姐”。

像這樣的小攤子,在重慶北碚天生農貿市場裡有800多個,米麵茶油肉蛋菜糧,家裡做飯用得著的東西,這裡應有盡有。周邊老城區好幾萬住戶,都習慣到這來買菜,城裡多一半的餐館,也都來這裡採購。

早上5點,曹三姐準時來開門,送貨的小哥把廠家剛做好的鮮貨送了過來,卸完貨,剛在攤位上擺放規整,第一波買菜的老街坊差不多就快到了。在這之前,市場管理人員會先過來一趟,挨個攤位地給大家量體溫。

農貿市場人流密集,疫情防控是件麻煩事。“但是要保障周邊居民正常生活,不可能一關了之。”市場管理方、天生物業集團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徐梅說,前段時間,在北碚區商務委和天生街道協調下,市場關閉了5個出入口,對剩下2個進行嚴格管理,市場早晚消毒殺菌,還給商戶發放了一批口罩。

3月中旬開始,天生農貿市場恢復正常運營,但仍要求商戶測試體溫和佩戴口罩。

“可不敢馬虎,我們要求每個攤位都填寫復工復產申請表,詳細掌握所有商家的信息,這是為商家負責,也是為來買菜的街坊負責。”天生街道工作人員何駿說。

“疫情帶來的影響正逐漸減弱。”徐梅說,市場的人流量已經達到往日的80%左右。“要鼓勵大家多出門消費,餐館有生意,農貿市場才會更有生意。”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胡永軍說,區裡發佈了鼓勵消費的政策,街道也拿出了5萬塊錢,將聯合商家一起發放20萬元的優惠券。

雖然生意還沒到往年的正常水平,但曹三姐每天還是很有奔頭,“慢慢來,一天會比一天好。”

批發市場——

及早復市

帶動產業

本報記者李剛

2020年的春天註定與以往任何一年都不一樣。作為廣東新塘服裝商貿城總經理,林月華萬萬沒想到,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他們從“2020廣東時裝週”電商分會場一舉成為時裝週主會場。

2020廣東時裝週不久前在“雲上”開幕,線下直播間就設在新塘服裝商貿城,往年廣東時裝週7天時間與會客商不過萬人,但如今線上湧來百萬客商。林月華感慨道,任何時候“危”都伴隨著“機”。

4月21日上午,記者來到廣州東部的新塘服裝商貿城時,這裡已經是車水馬龍、貨如輪轉。新塘服裝商貿城是全國知名的牛仔服裝批發市場,也是疫情期間廣東最早復市的服裝批發市場之一。當絕大多數批發市場還面對疫情一籌莫展時,新塘服裝商貿城決定復市。“當時心中真的沒有底,不知道怎樣權衡復市帶來的每一個未知數。”林月華說。

在新塘服裝商貿城男裝部的一個檔口,店長陳小敏正在給每一件準備發出的牛仔外套加註收貨人地址信息。疫情期間電商也不來檔口拿貨了,讓他們代為發貨。他們每天發貨少則五六百件,多則上千件,比以往銷量還要好些。

“別的服裝批發市場都未復工,新塘服裝商貿城復工了,到這裡來拿貨的就多了,新塘生意當然好。”一位在新塘做網店多年的商家說。

“復工以來市場經營要好於預期,但最擔心的是市場受疫情影響。”林月華說,市場除了嚴格要求各家商戶按防疫要求戴口罩、測量體溫、定時消毒外,針對市場出貨高峰時段人流集中問題,還要求商戶預約取貨。

“隨著市場復市,我們的工廠也在3月中旬復工了。”一家專營牛仔女裝的檔口老闆梁卓賢介紹說,市場復市帶動了整個產業鏈,從配件、布料、印染到下游銷售,30多個小時就可實現從接單到製版到上機生產,一切都在好起來。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23日 07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