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溝聽泉

十萬溝聽泉

那是一個陰沉沉夏日週六的早晨,應朋友之約,坐車去平涼麻武十萬溝遊玩。

車沿著蜿蜒的柏油路一路前行,在車上與友人談古論今,話題自然是文學和為官之道。滿目蒼綠,鬱鬱蔥蔥,空氣清新,我們的心情格外的好。一路上說說笑笑,不覺已到麻武鄉,走完柏油路,向西沿顛簸的車道繞行,直奔十萬溝。沿途的山是綠的,樹是綠的,草是綠的,溪水清澈見底,拔節的玉米,開花的洋芋,結果的大豆,快成熟的胡麻,蓬蓬勃勃地綠著。

進入十萬溝山門的時候,天上飄起了雨點,我們快步走到亭子裡,坐在石凳上四望風景,惹得友人詩興大發。雨住了,我們起身向溝邊走去,沿亭子前行四十米,在幾顆迎客松前,看到了“虎跳崖”的石碑,石碑躺在崖邊。說也怪,別處的山光禿禿的,而到了十萬溝畔,竟林木茂密,河水潺潺,許是這裡果然有些仙氣罷。友人眼尖,看到了碑文,並大聲讀起來,我們都為徐冰的超前意識、獨特眼光和膽略大加讚賞,由此談及平涼的旅遊業的前景和未來。我們坐在崖邊的石頭上照相,觀風景,少傾,雨淅淅瀝瀝地肆意飄落下來,我們又折返到亭子下面。

十萬溝位於麻武鄉城子村,北與崆峒山遙遙相望,坐在亭子裡,香山清晰可見。石人洞、滴蜜洞、松樹梁、將軍崖、老人石……清晰可變,溝底河水和三潭瀑布的溪流聲轟然於耳。十分鐘後,雨又住了,溼氣很大。下溝的路的確驚險,窄得只容得下一隻腳,人貼著崖壁,拽著草拉著樹枝前行。因路滑,沒能下山。

友人提議坐在崖邊的一塊石頭上聽泉。我們欣然,一邊觀景一邊聽泉。山上有泉,流水堪聽。溝底有河,泉河合鳴。河水聲音極其清朗,引人循聲而去,低頭漸進漸幽。進過十萬溝底,方知三潭泉水非只一脈,前後左右,草叢石縫,幾乎無不湧流,讓人流連忘返,沉醉其中。

在十萬溝聽泉、觀河、賞景,你儘可隨心所欲。可以涉水而聽,泉水河水在足下嘩嘩作響,如同嬌兒承繞膝下發出陣陣歡笑聲;也可以攀巖而聽,泉水泠泠,隱約可聞,讓人有一種探奇、尋源的衝動和慾望……行走於溝底,水流隨峰迴路轉而不同,可心聽、可神聽,帶給你的是一種寧靜、清遠的境界!

三潭的泉水歡騰,浪花飛舞,這泉聲猶如一首歡快的合奏曲,泉水叮咚,如古箏輕彈;流水潺潺,似琵琶慢撥;如環佩合鳴,細流低迴。而溝底河水潺潺、淙淙、渙渙的不同水勢,匯合成一章氣勢宏大的交響樂曲……那輕聲細語如情侶竊語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那叮叮咚咚如敲鼓點者,是石縫漏下的滴泉;那錚錚淙淙如琴似弦者,是珠簾般小瀑布發出的回聲;那轟轟然如連珠炮似得厚重聲音,是激流下陡壁,飛瀑入潭的反饋。至於河水盤亙山澗,由遠至近,由高至低,重重疊疊發出各種不同的音響,難以一一名狀。河水、溪流、瀑布萬般合鳴,被一隻看不見的指揮棒編織到一起,匯成一曲奇妙的生命交響樂。俯身親聽著、分辨著,心神猶如溶入水中,隨泉而流,隨河而奔,汩汩溪水彷彿蕩過心田,沖走汙垢,留一胸膛的清涼,任你回味,任你遐想。

徜徉於山林泉石河水之間,猶如從容欣賞詩書圖畫。麻武人說:當年黃帝在統一北方時,遇到了強敵蚩尤,蚩尤祭法,濃煙似的大霧瀰漫了七天七夜,大將應龍和花豹在軒轅谷迷失了方向,把十萬人馬帶進一條大溝,這就是現在的十萬溝。“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似乎穿越漫漫時空而來,今人仍在聽、仍在回味……兩山夾隔出的一線天更襯出山峻谷幽,曲徑通幽的意境來。

雨又不緊不慢地飄落了起來,我們起身返回。

新聞推薦

聚焦疫情防控 精準政策扶持 突出重點領域 助力民企升級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面對全國各地防控物資緊缺的局面,平涼市不等不靠,轉換思路,精準施策,依託本地製藥、製衣企業實力比...

平涼新聞,弘揚社會正氣。除了新聞,我們還傳播幸福和美好!因為熱愛所以付出,光陰流水,不變的是平涼這個家。

來源:地方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