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以屈原長詩命名,究竟探些什麼?

今天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備受關注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上公佈。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同時公佈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標識“攬星九天”。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以屈原長詩命名,究竟探些什麼?

“天問”,是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它也是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寫的一首長詩。這首詩講的是屈原對於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的發問。“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面對未知的天地,屈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表達了對真理執著的追求,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以屈原長詩命名,究竟探些什麼?

從宇宙之本源,到陰陽之俱化;從天地之構造,到星辰之往亙;從天地之晦明,到人世之更遷;從九州之山川,到八方之湖海;從四時之送替,到萬物之生死……屈原思索著太陽運行的軌道、月亮的週期、天體星辰的構造規律、白晝與黑夜的週期性變化、南北極北斗七星,幾乎天上人間,無所不納。

面對來自幾千年前的提問,今天的中國正在解答。嫦娥四號著陸器和月球車已在月球背面順利完成16個月晝的科學探測工作;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發射、我國首次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技術試驗等多項任務正在實施;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等重大專項正在建設;高分、北斗在疫情阻擊戰中精準標繪、高精度定位……中華民族對星辰大海的探索一直在路上。

象徵“攬星九天”的任務標識,展示了獨特字母“C”的形象,匯聚了中國行星探測(China)、國際合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測進入太空的能力(C3)等多重含義,展現出中國航天開放合作的理念與態度。圖案整體傾斜向上,既飽含動感、氣韻流動,又充滿向上的衝擊力,代表了“追逐夢想、勇於探索”的精神。太陽系八大行星依次排開,每個行星以各自的特徵色呈現。行星鑲嵌在C形軌道之上,如同星空中的鑽石閃耀光芒,等待中國人伸手摘星。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以屈原長詩命名,究竟探些什麼?

古人的追尋和今人的探索,以“天問”遙相呼應。據悉,今年將發射火星探測器,對火星實行“繞”“落”“巡”探測任務,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里程碑,也是我們走向深空探測的新起點。火星你好,宇宙你好,我們來了!

張榮橋(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解答火星探測奧秘

火星探測是一項科學探索性強的工程,所以到達火星並不是最終目的,到達之後,儘可能獲得有效的科學探測數據才是目標。我們首次火星探測工程,這次有兩個器,一個是圍繞火星環繞的環繞器,還有一個在火星表面巡視的火星車。我們環繞器攜帶了7臺載荷,火星車攜帶了6臺載荷,我想做這麼幾件事。

第一是照相,這是最基本的工作,去了總得看看是什麼樣。第二是測物質、測元素,火星表面有什麼物質,這些物質的構成成分是什麼?在我們的環繞器上裝備了多光譜相機,在我們著陸器上裝備了勻速的分析儀。第三是測環境,我們的環繞器和火星車,應該說這個儀器數量還是最多的,電的、磁的、高能的、中性的這些儀器都裝配了。第四是看看它的內部,當然不可能到更深,只是淺層的地質結構的情況,這也是大家關注的。火星地底下分層結構怎麼樣,到底有沒有水冰的存在等等。因此我們在環繞器和火星車上面都配置了測表層的探測雷達,希望這個方面有所收穫。第五,最後一件事,就是看看氣象是個什麼樣子。大家關注火星上有沙塵暴,火星上的溫度變化到底怎麼樣,這次我們在火星車上配置了一個叫火星氣象測量儀,我們能測風、能測溫、能測氣壓,還能聽聽火星上的聲音到底什麼樣。

今年也是首次以線上形式舉辦“中國航天日”活動,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在國家航天局網站等網絡平臺舉行。“中國航天日”旗幟通過線上方式,由中國航天卡通形象“航小夢”“航小天”飛躍千山萬水,從上屆承辦單位湖南大學傳遞給本屆承辦單位——廈門大學和福州大學,三所大學校長帶領莘莘學子完成了旗幟交接。據介紹,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計劃於下半年在福建省舉辦。


來源:綜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人民日報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