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名較為成功的城市

襄陽市:曾用名 “襄樊市”(湖北省)

襄陽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文化,楚文化,漢文化的發源地。自古就有一個說法,:“天下三市一省,得一便可得天下”。襄陽就是其中一市,襄陽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西漢:因位於襄水(今南渠)之陽而得名。

直到1950年共和國成立後,取襄陽城和樊城這兩座歷史重鎮的首字而改為“襄樊”(也為紀念“襄樊戰役”,此戰役是當年聞名全國的“五路大捷”之一,是解放軍“十大城市攻堅戰”之一)這一叫就是60年,2010年正式更名為湖北省襄陽市(地級市、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

中國改名較為成功的城市

襄陽城

其實襄陽這個名稱在當地一直都存在,只是沒有以地級市出現而是以襄陽區。當年襄陽宣傳語:“天下隆中對、傳奇襄陽城”,很多人不知道襄陽具體是在那個地級市,當地很多人出去介紹是襄樊人的時候,大多數人表示不理解沒聽過,政府招商引資也是困難重重,例如港澳臺中國企業、日韓等外國企業過來投資,基本都認可襄陽三國文化(諸葛亮隱居躬耕地)、漢文化(棗陽劉秀)而不認可襄樊。

所以不管歷史文化方面還是知名度方面等,襄樊這個名字遠不如襄陽。如今改名後,襄陽市在短短几年時間,旅遊、投資、產業佈局、城市擴大建設、自貿區落戶等等,得到突飛猛進的高速發展,2017年GDP更是突破4000億元大關,成為湖北省名副其實的第二大城市,可謂“名利雙收”。

中國改名較為成功的城市

依山傍水的襄陽古城

張家界市:曾用名“大庸市”(湖南省)

大庸這個名稱最早來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因為此地是古庸國所在地,所以取名“大庸”,雖然歷史悠久,但是名字卻有些拗口,後來由於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太過於出名,所以當地政府就提出了改名,於1994經國務院批准將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改名比較成功,至今聞名遐邇。

中國改名較為成功的城市

張家界市玻璃橋

香格里拉:曾用名“中甸縣”(雲南省)

中甸縣藏語中稱“建塘”,中甸縣最早是在民國時期,由中甸廳改為中甸縣,反正也是聽的有點彆扭,後來取名香格里拉,是迪慶藏語,意為“心中的日月”的意思。又因為出現在英國作家長篇小說《失去的地平線》中而一舉成名,現在是中外著名的旅遊聖地,也是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下轄市及首府所在地 。

中國改名較為成功的城市

香格里拉

都江堰:曾用名“灌縣”(四川省)

灌縣最早出現在明代,由原來的灌州降為灌縣。目前改名後的都江堰市,想必不用多說了,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至今已經使用了2000多年,1988年經批准,改為都江堰市,如今都江堰市成為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也聞名於世。

中國改名較為成功的城市

都江堰

九寨溝:曾用名“南坪縣”(四川省)

南坪縣最開始是在清朝修築的南坪壩而得名,後來當地以有九個藏族村寨(又稱何藥九寨)而得名九寨溝。1998年,南坪縣正式更名為“九寨溝縣”。一年四季,九寨溝景色各異,東方人稱之為“人間仙境”。國家重要的旅遊景區和自然保護區。

中國改名較為成功的城市

人間仙境,九寨溝

大連:曾用名“旅大市”(遼寧省)

說起這個旅大市,和前文提到的“襄樊”基本如出一轍,因為共和國成立後,解放了東北大連與旅順,後來就合稱為旅大市(這名字起的簡單吧)。而取名大連是因為此地之前由俄國“租借”過去以後,根據沙皇尼古拉之令將此地命名為達裡因,就是遙遠的意思。

1981年,國務院同意改稱大連市,遼寧省省轄市,也是計劃單列市,我國著名的濱海旅遊城市。

中國改名較為成功的城市

大連市

廬山市:曾用名“星子縣”(江西省)

這個星子縣是由星子鎮演變而來,據說當時在廬山之南因境內有石(即落星墩)浮於水面如星,後來五代時期吳楊溥立星子鎮,派兵駐守,故得其名。

2016年5月,撤銷星子縣,設立縣級市“廬山市”,是江西省第二個以景區命名的縣級市。這個改名也是非常成功的,廬山是中華十大名山之一,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

中國改名較為成功的城市

廬山雪後美景

武夷山:曾用名“崇安縣”(福建省)

這個崇安縣在古代沒有什麼特別的淵源,就是宋朝的時候把崇安場改為崇安縣。一直到1989年撤銷崇安縣建立武夷山市。這個改名和廬山市,張家界市等一樣,就是因為福建的武夷山非常的出名(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因在其境內所以改名為武夷山市。其實當時的江西如果先改名武夷山市會是什麼樣子呢?(武夷山在江西和福建的兩省交匯處)

中國改名較為成功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