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嫁女兒比現在娶媳婦更難?

古代儒家社會,很少有自由戀愛,因為在保守的主流價值觀下,未婚男女很少有接觸的機會。古代大部分婚姻都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說白了就是在長輩安排、媒婆介紹後結婚。這種婚姻中的夫妻雙方,在婚禮前都不一定見過彼此,也就無所謂喜歡不喜歡了。所以,古代的包辦結婚不會存在"主觀上的結婚難"。

古人嫁女兒比現在娶媳婦更難?

進入文明社會後,一夫一妻制形成,婚姻就變得重要而繁瑣了。


早在先秦時期的《禮記》中,就規定了婚禮程序的六個步驟,稱為婚姻六禮,這六禮分別是: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古代男方家給女方家送聘禮,叫"納徵",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給彩禮。那古人的彩禮都送啥呢?按照古禮,彩禮主要有三類:一是"玄縹",就是用深紅和淺紅兩種顏色組成的衣物;二是"束帛",當時五匹為一束,也就是送去五匹長的帛;三是"儷皮",就是成雙的鹿皮。看來古人最初還是比較淳樸的,送的彩禮基本上都是結婚過日子的居家用品。

古人嫁女兒比現在娶媳婦更難?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那時物資匱乏的表現。


但古人送的彩禮數額的確很高,但並不是"來而不往"的單向送禮。男方送女方家厚重的彩禮,女方家同樣也要置辦豐厚的嫁妝。特別是宋朝,流行厚嫁之風。很多時候,宋朝人不是娶不起,而是嫁不起。

古人嫁女兒比現在娶媳婦更難?

蘇軾的弟弟蘇轍,為了給女兒置辦嫁妝,特意賣了他在河南新鄉購置的一塊好地,湊了"九千四百緡"錢嫁女,他在日記裡說這叫"破家嫁女"。九千四百緡就是9400貫,咱們前面算過,宋朝一貫錢的購買力摺合今天的800元,也就是說蘇轍給女兒置辦的嫁妝摺合今天700萬元左右。厚嫁之風在江南地區尤甚。


古人嫁女為何要給這麼多嫁妝呢?主要有兩點原因:第一是貼補家用,讓女兒的婚後生活更舒適些。在宋代,女性擁有一定的財產權,女方的嫁妝婚後歸自己支配,夫家不能隨意取用,否則會被人瞧不起。此外,厚嫁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嫁妝越多,女兒婚後在夫家就越有地位。


古人嫁女兒比現在娶媳婦更難?


古代迎親禮是古今婚姻中最為繁縟的儀式,還總在變化。但無論怎麼變,無非兩類環節,第一類是家庭關係的確認,比如新婦在男家的"認大小""斟酒""獻茶"等;另一類是對新人們的祝願,如"獻四喜湯""迎轎""下轎""祭拜天地""行合晉禮"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