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日誌》:國產動畫的下一座巔峰,打9.9都嫌低了

國產動畫什麼時候崛起?

2015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上映,以9.56億的票房,登頂國產動畫票房巔峰;

2016年,《大魚海棠》藉著唯美畫風和經典插曲平地而起,成功出圈;

2017年,成人向的動畫《大護法》,雖然普遍叫好卻不叫座,票房連一個億都不到;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又一次打破紀錄,甚至有了挺進奧斯卡的苗頭。

雖然沒能突圍奧斯卡,但好事是,國產動畫崛起的呼聲越來越高。

觀眾似乎希望找一個點,一個里程碑,去證明它的崛起。

《大理寺日誌》,我們又一次找到了。

《大理寺日誌》:國產動畫的下一座巔峰,打9.9都嫌低了

4月10日首播,僅三集就拿下300萬播放量,豆瓣9.0,B站9.9的高分。

或許尚未到達崛起的高光點,但它用每一幀的匠心打造告訴你,崛起在路上了。

《大理寺日誌》讓人耳目一新,場景設定,功不可沒。

故事時間設定在唐朝武則天時期,一開播就拋出了無數大唐盛景。

先從細節處說起,從小見大。

大理寺監獄,荒涼,蕭瑟卻不失整潔,四周綠意盎然。

十字象徵被運用到了極致,大門左右兩邊的刑具,通往地下監獄的路,皆以十字作為符號。

《大理寺日誌》:國產動畫的下一座巔峰,打9.9都嫌低了

出了官府,嚴肅和靜寂消失了,熱鬧的拱橋邊,樹木林立在側,人們各自忙碌。

正對面是餐館,斜對面是小鋪,一幅門庭若市的景象。

《大理寺日誌》:國產動畫的下一座巔峰,打9.9都嫌低了

鏡頭再拉高一點,高樓驟起,古代都市的繁華,朝代的氣勢蓬勃,盡收眼底。

《大理寺日誌》:國產動畫的下一座巔峰,打9.9都嫌低了

對場景的細緻刻畫,目的只有一個——

完成對原著粉的承諾,對圈外觀眾發出邀請,用誠意消除大眾對國產動畫的偏見。

更進一步,讓觀眾承認劇中邏輯,認同劇中三觀,對劇中的人物產生最私人化的共鳴。

然而,要做到這一點,只有場景優美是不夠的。

場景只是餐館裝修,是技術流,是打開門讓人進來,“路轉粉效應”還是要靠踏踏實實講故事。

那麼它的故事如何呢?

到目前為止,《大理寺日誌》在B站上更新到第3集,其出品方好傳動畫在官網的宣傳語是:

一群武週年間洛陽公務員的日常。

公務員們上班要統一著裝,吃飯要在統一的大開間食堂裡用餐,無個性,無自我。

與印象中的迷彩盛唐好像有些距離,群像的質感撲面而來。

《大理寺日誌》:國產動畫的下一座巔峰,打9.9都嫌低了

但平凡、枯燥只是表面的,私下裡的他們都在為一件事煩惱。

大理寺監獄裡,最近關了一隻“怪物”,下去送飯的同事們都遭遇了不幸。

為了減少內部人才流失,大理寺貼出告示,從民間招募素人專門給“怪物”送飯。

《大理寺日誌》:國產動畫的下一座巔峰,打9.9都嫌低了

大理寺司直·孫豹憂心忡忡,認為根本就不會有人來應聘。

等中午招的小胖子嚇死了,送飯的人就得從同伴裡抽了。

《大理寺日誌》:國產動畫的下一座巔峰,打9.9都嫌低了

大理寺錄事·王七雖然擔心會選中自己,但好奇心蓋過了恐懼。

《大理寺日誌》:國產動畫的下一座巔峰,打9.9都嫌低了

走下去的是活人,送上來的無一例外死的死傷的傷。

在大理寺工作的胡人同事阿里巴巴漠不關心地說了幾句透露機密的話,趕緊劃拉吃食,走了。

《大理寺日誌》:國產動畫的下一座巔峰,打9.9都嫌低了

王七眼看討論不出結果,被選中送飯的恐怖又在眼前,決定出去看看。

不看不要緊,還真有一個老實人傻乎乎站在大理寺的大門口。

由於被大理寺輝煌而氣派的門楣震撼得無法動彈,他一邊目不轉睛佇立,一邊飆著方言表達情緒。

《大理寺日誌》:國產動畫的下一座巔峰,打9.9都嫌低了

這下,算是對了小同事的胃口了。

小心翼翼試探後,三下五除二,把“替死鬼”請進了門。

《大理寺日誌》:國產動畫的下一座巔峰,打9.9都嫌低了

《大理寺日誌》從群像入手,那是一群沉默寡言,除了工作,生活方面互不干涉的同事。

最後將鏡頭給了苦惱、恐懼著的個人,每個角色既有社會性,又有個性。

配角如此,主角待遇就更不用說了。

踏進大理寺之前,動畫導演賦予了陳拾最飽滿的人物弧光。

他好吃卻不善理財,剛進城來沒多久就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錢。

《大理寺日誌》:國產動畫的下一座巔峰,打9.9都嫌低了

他認死理卻果斷,是個目標導向型的人物。

得知自己符合大理寺招聘條件後,他不做多想就去了。

《大理寺日誌》:國產動畫的下一座巔峰,打9.9都嫌低了

別人聽了都是一副苦相,還說他瞎了不成。

他要求不高只要有口飯吃,能在城裡落腳就行。

《大理寺日誌》:國產動畫的下一座巔峰,打9.9都嫌低了

這樣可愛的年輕小哥做了公務員,會是什麼效果?

大概就跟《士兵突擊》裡王寶強的存在感一樣震撼。

他每天送飯給怪物吃,怪物嫌棄蘿蔔飯難吃,他就換著花樣給他做。

《大理寺日誌》:國產動畫的下一座巔峰,打9.9都嫌低了

被揍了也不離不棄,還把牢房清理得像旅館套房。

雖然有些好吃、憨笨,但勤勤懇懇幹活的人,以後肯定要中大獎的。

果然,那個讓大理寺、甚至全洛陽談之色變的“怪物”,真實身份是官方承認的天水郡王·李餅

與郡王打過交道不算什麼,關鍵是郡王最近升職,從階下囚直接做了針對官員犯罪的監獄系統的主管。

《大理寺日誌》:國產動畫的下一座巔峰,打9.9都嫌低了

要知道,大理寺是專辦官員、刑獄案審理,相當於現代最高法院。

肩負要職的李餅正缺幫手,直接讓陳拾做了隨身書吏。

《大理寺日誌》:國產動畫的下一座巔峰,打9.9都嫌低了

《大理寺日誌》走的是探案與搞笑的路線。

看陳拾面對升職的表情,不難判斷,他是雙人組裡的搞笑當擔。

而一臉嚴肅的李餅,是負責探案和推進劇情的主角。

邏輯嚴密,角色逗樂,開頭兩集就完成了囚徒到高官,無業遊名到鐵飯碗的轉換。

這天旋地轉,這階級爬升,要是放在真人劇裡,還是尷尬的。

《大理寺日誌》驅除尷尬的辦法,就是在場景上各種公開致敬和借鑑。

動畫片,半架空歷史,這本身就意味著它比一般劇集有更廣闊的敘述空間。

製作方也想到了這一點,“現代化的神話唐朝”成了不二之選。

鬼才徐克在《狄仁傑之神都龍王》裡,為大唐豎起一座代表權力巔峰的女王佛像。

《大理寺日誌》:國產動畫的下一座巔峰,打9.9都嫌低了

《大理寺日誌》毫不猶豫,坦然致敬了。

《大理寺日誌》:國產動畫的下一座巔峰,打9.9都嫌低了

自稱唐控的陳凱歌為《妖貓傳》創造了一個妖氣沖天又詭異奇幻的中唐。

《大理寺日誌》:國產動畫的下一座巔峰,打9.9都嫌低了

到了《大理寺日誌》中的盛唐武則天時期,氣氛只能多不能少。

《大理寺日誌》:國產動畫的下一座巔峰,打9.9都嫌低了

關於唐朝,很容易讓人產生先入為主的看法。

《大理寺日誌》乾脆加入其中,與其與眾不同,還不如將先入為主融合進來。

唐朝史稱大唐,萬國朝聖,百花齊放,是詩的王國,是自由的王國,是唯一有女人做皇帝的帝國。

這一切都指向一種默認印象:唐,一切皆有可能。

徐老怪的大唐是奇幻鬼變,《大理寺日誌》只會延伸這一宏大圖景。

陳凱歌的大唐是貓妖作祟,《大理寺日誌》只會在觀眾心頭加深這重異想。

關於“大唐宇宙”的幻想,在動畫中有了更多變化的空間。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設定從何而來?

《大理寺日誌》:國產動畫的下一座巔峰,打9.9都嫌低了

說到《大理寺日誌》的幕後團隊,兩隊人馬最引人注目。

一個是“獨膽英雄”原著漫畫家RC

從2015年開始,他全平臺連載《大理寺日誌》。

雖然更新速度慢,但忠粉一天比一天多,粉絲多了,實體書出版也就成了現實。

2017年,更新不到兩年,這個埋頭苦幹的漫畫家就交了好運,他被好傳動畫看中,動畫改編也提上日程。

另一個便是出品方好傳動畫。

作為《大護法》的原創團隊,他們最初寫《大護法》時只有4個人,後來又從4個人增長到了6個人。

就是這6個人,堅持自己的初衷,努力做動畫,從不期待上映的《大護法》做到了如今紅紅火火的《大理寺日誌》。

《大護法》和《大理寺日誌》裡互相隱藏的彩蛋,彷彿成了團隊對粉絲的動畫密語。

《大理寺日誌》:國產動畫的下一座巔峰,打9.9都嫌低了

《大護法》裡的彩蛋

《大理寺日誌》:國產動畫的下一座巔峰,打9.9都嫌低了

《大理寺日誌》裡的彩蛋

但要推動一部經典動畫的誕生,不只是運氣使然,更是資本驅動,大家合力的結果。

原著作者RC開連載的前一年,也就是2014年,好傳動畫就開始策劃《大理寺日誌》。

除了RC作畫,好傳動畫負責了全平臺的上傳以及專屬微博運營。

策劃如火如荼,漫畫連載也正受人追捧,好消息又來了。

光線傳媒成立了彩條屋影業,號稱“佈局十年封神電影宇宙”,《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哪吒》幾乎是橫掃千軍。

作為娛樂新貴,近幾年投資了許多小型漫畫公司,2016年,好傳動畫也搭上了這趟快車——1050萬元,佔股30%。

羽翼之下,就像孫悟空與天庭神仙們互相照顧,好傳動畫的製作,更穩當了。

《大理寺日誌》:國產動畫的下一座巔峰,打9.9都嫌低了

人們喜歡把夢想純粹化,不沾金錢,不弄投資。

可是,只靠埋頭苦幹和幸運星的降臨,是不足以推動動畫行業的發展。

動畫是一個人的夢想,但也是一群人的夢想。

這一點在《大理寺日誌》裡也有反映,李餅為貓人,身世離奇,流言蜚語不斷,與過去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大理寺日誌》:國產動畫的下一座巔峰,打9.9都嫌低了

作為故事的主角之一,他的復仇之路是一個人在戰鬥,可又何嘗不是一群人在戰鬥?

他深陷其中,可又有多少人是置身事外的呢?

《大理寺日誌》:國產動畫的下一座巔峰,打9.9都嫌低了

動畫裡有博弈,可動畫外卻是更大的一場博弈。

想做出一部好的動畫,少則三五年,多則十二三載,夢想、歲月、毅力與資本都必須在這場博弈中登上巔峰。

這場博弈裡,作者要有狂放不羈的想象,公司要有把握市場的脈搏,傳媒新貴們要目光精準,樂於投資和佈局,這就是現代夢想的組成部分。

或許有人說,這是市場導向,如此一來,作者再也不能畫他想畫的了。

可是,他想畫的就一定與市場導向相悖?

他們手中的作品,有的票房大爆,做了領頭羊;有的拼盡全力,只有苦勞。

唯有每一部作品都知道向前一步,整個動畫生態都繁盛了,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