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藝術展開在"茶空間"裡?可以,這"很沈克龍"

摘要:沈克龍帶著新作"松風"系列,來了。

松者,壽者顏;風者,仁者心。

當中國傳統元素成為當代藝術參照,能碰撞出什麼新火花?職業藝術家沈克龍用自己的新作——"松風"系列,做了恰到好處的回答。

把藝術展開在

11月16日,以傳統元素"松"為創作題材的"松風·沈克龍藝術展"在武夷山孝文家茶全國接待中心——彝山蘭若風雅開展,同時也開啟了一場迴歸傳統、與山水對話,兼具視覺、聽覺、味覺的藝術盛宴。

沈克龍,筆名一龍

職業藝術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長歌吟松風

快意度人生

"這些年作畫,可以說是閉門造景,畫裡尋趣。"出於對山水自然的熱愛,沈克龍在創作時,常常能入畫境,得其趣。而"松風",恰是他"松下品茗"悠然快意的生活態度表達。

"吟誦長歌,快意山林,寒風入松,溪邊香茗。是畫境、詩境,也是茶境。"沈克龍嚮往宋代山水,在他心中,宋代的山水是可以"走進去的",同時,宋人的細膩雅緻、推崇自然之趣也是他的追求。可以說"松風"系列是沈克龍現階段藝術理想的詮釋。

事實上,"松風"系列畫作的創作也是在種自由、隨性的狀態下完成的,遵從心境自由發揮,一氣呵成,與"松風"畫作所要傳達的悠然狀態不謀而合。

同時,"悠然"二字也貫穿了整個藝術展。藝術展擇址武夷山大王峰下的彝山蘭若,兼得山水美感與輕鬆愜意的人文情懷,完美呈現出"松風"畫作裡的畫境、詩境、茶境。為契合"松風"畫作裡的"韻",藝術展還特意設置了孝文家茶·茶宴、小型音樂會、小型酒會增添雅韻,並安排探訪牛欄坑三坑兩澗、暢享武夷山五夫宴,帶著畫作裡的山水韻味走進山林,感受那份最原始的愜意。

把藝術展開在

"過敏"了二十多年

被大漆徹底征服

把藝術展開在

中國傳統文化是沈克龍藝術養成的土壤,為他提供源源不斷的藝術創造力。而說起傳統文化最具典型代表的,大漆佔據了重要一席。

在沈克龍看來,迄今8000多年的大漆,是東方文明不可割捨的一部分,漆文明的流變,承載著歷史,成為文明的寄託,同時塑造也著文明。而且大漆具有無可比擬的包容性與多樣性,可具像、可抽象、可傳統、可當代……堪稱"東方文化的宗教"。

選擇了漆,就"一條道走到黑"——黑,恰是大漆的顏色,但這條路對於沈克龍來說,需要克服的東西比其他人要多一些。很多與漆交道的藝術家,對漆過敏兩三年就適應了,但沈克龍卻一直在過敏,事漆二十多年,他的手還在過敏、脫皮。

"喜歡呀,喜歡有什麼辦法?"能一直堅持創作,是因為大漆征服了沈克龍。大漆這種傳統的素材,能不斷演繹出新的東西,它的無限可能性,可以承載他的藝術理想。

以漆為媒

創造藝術理想

把藝術展開在

從接觸大漆開始,沈克龍就沒有做過傳統平光亮的漆畫,尊重漆的個性,再加入傳統元素,是沈克龍一開始就認定的創作方向。

以漆為媒,沈克龍與傳統的對話早已形成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往鏡》系列,以宋人、亭臺為元素,傳遞向往的宋文人悠然愜意的生活狀態;《觀自在》系列,帶著藝術心境行走敦煌,剖析心中的無盡禪意……

"藝術是一條河,兩岸皆是風景"。行走在這條藝術之河,沈克龍也在途中借鑑松、山、水等中國傳統意象,以大漆多元包容的表達方式來詮釋內心的藝術理想,每一個系列的作品都在無形中傳達出他對傳統的推崇與嚮往。

賞藝術,品佳茗,遊山水……"松風·沈克龍藝術展"不僅僅是沈克龍的藝術理想,還是他與傳統、自然山水的對話與探討,並以藝術的形式將一切關於傳統的美好,分享、傳承出去。

值得一提的是,孝文家茶沈克龍松風藝術作品同名款巖茶"松風"也當天正式推出,這是孝文家茶與沈克龍的再次跨界聯名合作。"松風·沈克龍藝術展"將持續到2020年2月15日,聽風品茗,快意山水,美好不間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