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貼|跟著張雲雷學習評劇

評劇,是流傳於中國北方的一個戲曲劇種,在河北灤縣一帶的小曲“對口蓮花落”基礎上形成,後在京劇、河北梆子等劇種影響下日趨成熟。

張雲雷在相聲演出的過程中曾呈現過多個劇目,包括《乾坤帶》、《花為媒》、《秦香蓮》等經典曲目,唱腔如行雲流水娓娓道來,引起眾多觀眾共鳴。使傳統曲藝走進現代年輕人的視野,適應當代審美需要,為快節奏的時代增添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科普貼|跟著張雲雷學習評劇

其中《乾坤帶—並非是兒臣》即銀屏公主極力勸諫唐王的部分。以佈置作業的獨特形式,成為觀眾們爭相學習展示的名段。

聆聽過張雲雷與幾千人的評劇大合唱,郭德綱先是開玩笑:“中國評劇院包場了。”又感慨到:“我的這個天哪,張雲雷為中國的傳統藝術可是費了大勁了”。

科普貼|跟著張雲雷學習評劇

而今年的文化遺產日活動,張雲雷通過微博這一新興媒介,為大家奉上傳統唱段《花為媒•誇月娥》,更被戲稱為“新作業”。

科普貼|跟著張雲雷學習評劇

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作為“文化遺產日”。而評劇在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曲種名錄中榜上有名,成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張雲雷通過身體力行使得評劇在市場上得到更多更廣泛的受眾,使傳統曲藝並不束之高閣,而是走進尋常人家,緊握時代脈搏,對於弘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擁有非凡意義。

科普貼|跟著張雲雷學習評劇

最後,娛樂洞想深深給張雲雷老師鞠一躬,哪怕只是滄海一粟,但依舊有人為弘揚傳統而負重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