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公主和“格格”到底有什麼區別

因為《還珠格格》的熱播給人造成了皇帝的女兒叫“格格”的印象,其實在清朝入關之前,格格是通稱:一是對姐姐的稱呼,二是對女性的尊稱。

簡單來說,“格格”在清代可以適用於所有旗人女子,特別是旗人世家的女子。

清朝的公主和“格格”到底有什麼區別

不過由於清代對皇族女性的正式封號均帶有格格一詞,因此很多人誤認為“格格均是皇家女”。

清代對於皇族女性封號的最早規定是在皇太極崇德元年。根據《滿文老檔》,當時的宗女制度如下:

汗之女稱固倫格格,婿稱固倫額駙。其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之女,若蒙聖汗撫養下嫁,仍稱固倫格格,其婿亦稱固倫額駙。

和碩親王嫡妻各一人,稱和碩福晉,餘妻稱少福晉;其女稱和碩格格,婿稱和碩額駙。

多羅郡王嫡妻各一人,稱多羅福晉餘妻稱少福晉;其女稱多羅格格,婿稱多羅額駙。

多羅貝勒嫡妻各一人,稱多羅貝勒福晉,餘妻稱少福晉,其女稱多羅貝勒格格,婿稱多羅貝勒額駙。

固山貝子嫡妻各一人,稱固山福晉,餘妻稱少福晉;其女稱固山格格,婿稱固山額駙。

凡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收養之女及婿,亦從其養父名之。

清朝的公主和“格格”到底有什麼區別

入關之後,順治朝有些細微修改

公主由中宮出者封固倫公主,由妃嬪出者封和碩公主。如中宮撫宗室女下嫁,亦封和碩公主。親王女封郡主,郡王女封縣主,貝勒女封郡君,貝子女封縣君,入八分鎮國公輔國公女封鄉君。

清朝的公主和“格格”到底有什麼區別

由此可見,汗之女從統一的“固倫格格”變成了“固倫公主”和“和碩公主”兩個級別

,其餘的“某某格格”封號,也都變成了漢地傳統的“郡主”等封號。

清朝的公主和“格格”到底有什麼區別

順治時,除了皇帝的女兒區分嫡庶外,宗女的冊封並不區分嫡庶;在康熙四十五年,康熙皇帝下令做了修改,降低庶出的受封等級

親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側福晉、側室所生女,與嫡出一例授封,實為過優。

嗣後,親王側福晉所生女,降二等,視貝勒嫡女,授為郡君。

郡王側福晉所生女,降二等,視貝子嫡女,授為縣君。

貝勒側夫人所生女,降二等,視鎮國公嫡女,授為鄉君。

至貝子鎮國公輔國公側室所生女,並無應降品級,將貝子側夫人所生女食五品俸,鎮國公輔國公側夫人所生女食六品俸,其餘並稱宗女,不授封。

清朝的公主和“格格”到底有什麼區別

如此清代宗女的等級便依照父親爵位和母親的身份來決定。有爵位或品級的宗女不但有與品級相對的儀制,還有俸祿體系,同時還可以給其夫帶來額駙品級。

清朝的公主和“格格”到底有什麼區別

但實際上所謂“皇族格格”中真正擁有爵位的很少,大多都是普通的“宗女”而已,既無爵位,也無品級,更沒有俸祿。唯一不同的是,“宗女”如果是寡婦或者孤女,可以向宗人府申請每月二兩銀子的補貼。

與清代宗室男性在二十歲可參加考封獲得爵位不同,宗女只有在結婚的時候才可以封爵。宗人府在批准宗女爵位的同時,也會給予額駙相應的品級。

清朝的公主和“格格”到底有什麼區別

除此之外,統治者還通過一系列政策調整控制宗女的封爵數量

康熙元年規定。宗室王公的養女,受封時不能按照養父的品級,而是要按照生父的品級。

康熙三十六年規定。宗室王公之女封爵之後,如果其父爵位發生升降,其受封女兒的爵位不隨之升降。

清朝的公主和“格格”到底有什麼區別

康熙四十年規定。在有爵宗女去世之後,額駙如果不繼娶正室,則可以保留額駙頭銜和品級。如果繼娶正室,則革去額駙頭銜和品級。

乾隆十三年規定。宗室親王和郡王的庶女,如果嫁給蒙古王公為妻,則按照嫡女的標準受封。

清朝的公主和“格格”到底有什麼區別

乾隆二十二年規定。額駙如果獲罪,額駙和格格的爵位要一起革除。

乾隆二十七年規定。除了親王郡王的女兒依然按照標準封爵之外,貝勒以下宗室王公之女,嫡出標準封爵只能給予嫡出的一位女兒,其餘嫡出的女兒按照側室所出封爵,側室所出的女兒則不封爵。

清朝的公主和“格格”到底有什麼區別

乾隆三十六年規定。如果公主嫁的不是蒙古王公而是普通八旗世家,其所生之子年至十三歲,給予其父一樣的額駙的品級。即,如固倫公主之子,即封固倫額駙品級。和碩公主之子,封與和碩額駙品級。

清朝的公主和“格格”到底有什麼區別

乾隆四十六年規定。如果親王郡王側福晉所出之女嫁給蒙古王公的,不再封爵。

道光二十四年規定。以後公主的稱呼,封號寫在最前面,“固倫”和“和碩”則連在“公主”二字之前,即“某某固倫公主”或“某某和碩公主”。

清朝的公主和“格格”到底有什麼區別

同治二年。高宗脈下宗室王公之女封爵仍給俸祿外,其餘遠脈格格和額駙皆不予俸。

從以上發展可以看出,從乾隆二十七年開始,皇族裡女兒封爵的數量大大減少。而且從同治二年開始,除了極個別宗支較近的格格外,其餘宗女就算得封爵位,也只是空有品級不再給俸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