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榮耀》:她才是唐代宗最愛的女人,不是沈珍珠

拜熱播劇《大唐榮耀》所賜,唐代睿真皇后沈珍珠狠狠蹭了一波熱度,從歷史上一個默默無名的苦命人瞬間廣為人知,還一躍成了唐代宗李豫的真愛。

《大唐榮耀》:她才是唐代宗最愛的女人,不是沈珍珠

劇中,沈珍珠才華橫溢,師父還是名揚四海的大詩人李太白。她與廣平王李俶(後改名李豫)相識於民間,相互為彼此的才氣所吸引,一個非卿不娶,另一個則非君不嫁。

兩人成婚後,可以說是鶼鰈情深,天天撒狗糧,羨煞旁人。縱然後來世事多變,這對恩愛夫妻被迫勞燕分飛,不能長相廝守,可他們仍然相互牽掛著彼此,在心中默默祝福著對方。

唐代宗心心念唸的只有一個沈珍珠,甚至在她離開後,一生空置後位,因為旁人再也入不了眼。

然而,翻閱史書,只能說影視很美好,真實的歷史很骨感。

唐代睿真皇后,史書未載其名,出身於世代望族的吳興沈氏(為了方便,下面依舊稱沈珍珠)。她的父親名喚沈易直,曾做過秘書監。如此看來,沈珍珠也算是出身不凡了。

一個是天潢貴胄,一個是世家名門貴女,確實十分相配。

《大唐榮耀》:她才是唐代宗最愛的女人,不是沈珍珠

不過很可惜,李俶與沈珍珠之間並沒有什麼浪漫的邂逅。他們的相識,其實再平淡不過了。

開元末,以良家子選入東宮,賜太子男廣平王。

估計是瞅著長子李俶成年了,身邊不能沒人伺候,太子李亨便挑了一些宮女給兒子做侍妾,以便為皇家開枝散葉。沈珍珠便是其中之一。

沒錯,沈珍珠的身份是廣平王的侍妾。她也只能作妾,因為李俶的正妃不僅出自五姓七望之一的博陵崔氏,更是楊貴妃姐姐韓國夫人之女。

雖然身份上矮了別人一截,但沈珍珠的運氣卻是好到爆——因為她生下了李俶的長子,即日後的唐德宗李適。

《大唐榮耀》:她才是唐代宗最愛的女人,不是沈珍珠

鑑於正妃崔氏隨後為李俶生下了次子李邈,沈珍珠和兒子其實也談不上有什麼特別的優勢。

然而,十幾年後,一件事的發生,徹底改寫了沈珍珠以及其子李適的命運。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手握重兵、身兼三鎮節度使的胡人將領安祿山造反了。

在潼關失陷後,唐玄宗李隆基帶著部分皇室成員和大臣倉皇逃往蜀地。行至馬嵬驛時,眾人對楊氏一族長期以來積蓄的不滿爆發,軍士譁變,將楊氏一族及其親眷誅殺殆盡,並脅迫李隆基賜死了寵冠六宮的楊貴妃。

崔妃早期“挾母氏之勢,性頗悍妒”,為人囂張跋扈,素不為李俶所喜。如今“母黨皆誅”,李俶更是連戲都不願意做了,待她“恩遇漸薄”,導致崔妃不久便鬱鬱而終。

如此一來,李邈的地位也隨之變得尷尬了。生母不僅為父親所厭棄,更與臭名昭著的楊家關係密切,

李邈雖是嫡子,卻註定從此與皇位無緣了。

《大唐榮耀》:她才是唐代宗最愛的女人,不是沈珍珠

崔妃母子衰落之日,正是沈珍珠母子崛起之時。然而,沈珍珠卻無福消受了。

原來,早先逃難時,李俶帶上了自己的長子李適,卻沒有攜帶沈珍珠,以致於長安陷落後,她落入叛軍手中,與其他皇室女眷一同幽禁於東都掖庭。

由此可見,對這個為自己生下了長子的女人,李俶其實並沒有太深的感情。不然,他絕不會只顧著自己逃命,而將她一個弱女子丟在註定保不住的長安。

關於沈珍珠的結局,《舊唐書·后妃傳下》如是記載:

及代宗破賊,收東都,見之,留於宮中,方經略北征,未暇迎歸長安。俄而史思明再陷河洛。及朝義敗,復收東都,失後所在,莫測存亡。

李俶率軍收復東都時,再次見到了苦命的沈珍珠。不過,這次也是他們之間最後一次見面了。

其實,就算前線戰事再忙,遣一隊親兵送沈珍珠回長安,實在是一件再容易不過的事。但是,李俶並沒有這麼做,只能說這位沈氏在他心中的分量真的很一般。

《大唐榮耀》:她才是唐代宗最愛的女人,不是沈珍珠

甚至,再陰謀論一點,完全可以猜測是李俶擔心沈珍珠的存在有損他的名聲,以及拖累長子李適的前程,自己命人結果了沈珍珠。

史書記載李俶登基後,十幾年間一直命人在找沈珍珠。然而,這更像是為了皇長子李適而刻意做出來的面子工程。

可以說,真正造成沈珍珠下落不明、生死不知的罪魁禍首,正是她的丈夫唐代宗李豫。

沈珍珠沒有活在丈夫的心上,卻活在了兒孫的追憶之中。

她的兒子李適登基後,立刻遙尊她為皇太后,並開始了二十多年的尋母之旅,堪稱活人版的“小蝌蚪找媽媽”。哪怕屢屢遭到欺騙,唐德宗李適始終不曾怪罪任何人,只因擔心找不到母親。只是,一直到死,他都不知道生母所在何方。

由於不知其母是否死亡,李適甚至終其一生都不敢給沈珍珠奉上皇后的尊號。直到憲宗李純登基後,才在禮儀使的建議下,追封曾祖母沈珍珠為睿真皇后,將靈位祔於代宗廟。

與備受忽視的沈珍珠相比,另一個女人才是唐代宗的心頭最愛,堪稱是寵冠六宮。

這個女人,就是代宗的貴妃獨孤氏。

獨孤這個姓氏,瞬間就能讓人想到中國歷史上最牛老丈人——三朝國丈兼大帥哥獨孤信,以及他的三個女兒:北周明敬皇后、隋朝文獻皇后獨孤伽羅、唐高祖李淵的生母元貞皇后。

雖然也是獨孤氏,不過這位貴妃卻與盛極一時的外戚獨孤氏沒有關係。其先祖本姓李,只是隨獨孤信改姓而已。

史書只記載了她的父親名叫獨孤穎,官至左威衛錄事參軍,甚至“失其何所人”,可見家門不顯。

論出身她不僅不如崔妃,甚至連沈珍珠也比不上。不過,比她們幸運的是,她獲得了丈夫李俶的寵愛。

李俶究竟有多麼寵愛她呢?《舊唐書·后妃傳下》如是記載:

後以美麗入宮,嬖倖專房,故長秋虛位,諸姬罕所進御。

長秋,是漢代皇后的宮名。長秋虛位,即唐代宗為了她不立皇后。可見所謂唐代宗愛沈珍珠至深,一生為之空置後位,純屬無稽之談。

《大唐榮耀》:她才是唐代宗最愛的女人,不是沈珍珠

如此盛寵,比起那位“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也是毫不遜色。

獨孤氏進宮的時間已無法確知,不過,天寶九載時,她生下了兒子李迥,這是當時廣平王李俶的第七個兒子。

後來倉皇逃難中,李俶也沒有落下獨孤氏。這一點,與號稱是李俶最愛的沈珍珠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安史之亂後的唐朝動盪不安,兼之唐代宗早把長子李適視為接班人來培養,如果冊立寵妃獨孤氏為皇后,那麼她的兒子就會成為嫡子,進而會威脅到李適的地位。為了維護朝局穩定,唐代宗只好抑制私情,並沒有冊立心愛的獨孤氏為皇后。

雖然沒能成為皇后,但是獨孤氏被冊封為貴妃,一直是代宗後宮中事實上的女主人,而且還獲得專房之寵,一時風頭無兩。

獨孤家也因為出了一位寵妃,滿門榮耀。獨孤穎一生默默無聞,官小位卑,因著這位在後宮“愛遇第一”的女兒而榮贈工部尚書,獨孤貴妃尚在人世的叔父和兄弟都因此加官進爵。

唐代宗寵愛獨孤貴妃,甚至愛屋及烏,也格外偏寵她所生的一雙兒女。

韓王迥,代宗第七子。以母寵,既生而受封,雖衝幼,恩在鄭王之亞。

寶應元年(公元762年)五月,唐代宗先是晉封自己的長子李適為魯王,僅僅十幾天後,就將第七子李迥徙封為韓王。

當時和李迥一同成為親王的還有另一個人,那就是唐代宗的嫡子鄭王李邈。而時年不過十來歲的李迥之所以能夠越過幾位哥哥獲此榮耀,正是因為他是獨孤貴妃的兒子。

獨孤貴妃的女兒華陽公主自幼聰悟過人,韶秀可愛,深得唐代宗的歡心,由是鍾愛特異。

大曆九年(公元774年),當這個小女孩兒因病早夭時,唐代宗沉浸在失去愛女的哀痛中無法自拔,導致一連數日不曾上朝。

《大唐榮耀》:她才是唐代宗最愛的女人,不是沈珍珠

愛女的早夭嚴重打擊了獨孤貴妃的精神。一年後,悲傷過度的她也香消玉殞。

獨孤貴妃死後,唐代宗終於不再壓抑自己的情感,將心愛的女人追諡為貞懿皇后。並命宰相常袞代寫了一份哀詔,文旨悽悼,覽之者惻然。

至此,獨孤貴妃終於升級,成為獨孤皇后了。雖然這是身後之事,卻依然是代宗朝的獨一無二。終唐代宗一生,再也沒有哪個女人獲此榮寵。

逝者長已矣。然而,唐代宗對心愛之人的思念卻並沒有斷絕。

貞懿皇后獨孤氏死後,唐代宗將她的靈柩放在宮中長達三年之久,一直不忍心安葬。時時看望寄託哀思,就差上演一幕“人鬼情未了”了。

直到大曆十三年,在朝臣們的屢次勸諫下,唐代宗才不得不將獨孤皇后下葬。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白居易曾在《長恨歌》中如此描述明皇對楊貴妃的寵愛。其實,唐代宗對貞懿皇后獨孤氏的寵愛,亦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