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常見的“黃荊疙瘩”,只需4個步驟,就能養成古樸蒼勁的盆景

黃荊大家都習慣稱為荊疙瘩,在我國分佈比較廣泛,多在山嶺地帶生長,它的根部極具變化,蒼勁嶙峋,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又因黃荊與黃金諧音,所以很多喜愛盆景的朋友經常用它作盆景素材。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山上的黃荊疙瘩如何才能養成漂亮的盆景。

山上常見的“黃荊疙瘩”,只需4個步驟,就能養成古樸蒼勁的盆景

一、如何選擇樹樁

黃荊盆景樹樁多是野外直接採樁,時間最好選擇植株萌芽前的早春季節,此時樹液開始萌動,採挖樹樁後,栽植後能儘快恢復正常的生長,提高成活率。

在選擇黃荊做盆景時,應先大體判斷是否有較大的根部,如果沒有發達的疙瘩根,將大大降低觀賞性。選擇好樹樁後,保留需要造型的枝條,其餘雜亂枝條,應去除或截短,以利於採挖。

山上常見的“黃荊疙瘩”,只需4個步驟,就能養成古樸蒼勁的盆景

二、採挖要減少根系損傷

一般上部主幹較粗的黃荊,根部也會比較粗大,在採挖過程中,可以根據植株大小,儘量開大一些土膛,在採挖時還要儘量多保留根系,減少損傷的根部樹皮,主根的切口也要平滑,採挖出來後要及時用塑料袋包紮根部,減少水分流失,以提高栽植成活率。

山上常見的“黃荊疙瘩”,只需4個步驟,就能養成古樸蒼勁的盆景

三、上盆養樁

1、修根

採樁回來的黃荊樹樁,經過簡單的處理後要儘快上盆養樁。先把過長影響栽植的根系給它截短,去除部分雜亂根,根部的切口儘量做到平滑,對於根部損傷較大的黃荊樹樁,最好再用0.2%的高錳酸鉀或多菌靈溶進行殺菌,然後再上盆栽植,防止根部傷口感染細菌,引起腐爛。

山上常見的“黃荊疙瘩”,只需4個步驟,就能養成古樸蒼勁的盆景

2、培養土

新採挖回來的黃荊樹樁,在上盆栽植時,要根據植株大小選擇稍大一些的花盆。培養土要求排水透氣性良好,此時還不用肥力太多的土壤,比如可以用菜園土、河沙、煤渣等混合作培養土,也可以直接用純河沙先來上盆養樁,等植株完全成活後再用疏鬆富含養分的土壤栽植。

3、栽植

在上盆時,先用瓦片將盆底排水孔蓋好,上面填入一層粗砂或煤渣,然後加入培養土將樹樁栽入,栽植時要儘量把整個根部都用溼潤的土壤培起來,以防止根部水分蒸發。栽好以後澆一次定根水,並把盆栽放置在陰涼通風處養護,並經常向枝幹和周圍噴水,以此來增加環境溼潤度。

山上常見的“黃荊疙瘩”,只需4個步驟,就能養成古樸蒼勁的盆景

四、修剪整形

黃荊根部蒼勁嶙峋,極具變化,本身就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如果枝葉再修剪出層次感,配以婆娑優美的枝葉,則觀賞效果更佳。

黃荊造型也要以材取勢,根據不同樹形,通過修剪、蟠扎相結合,把過於雜亂的枝葉,修剪的層次分明,疏密有致,才能更顯美感。

山上常見的“黃荊疙瘩”,只需4個步驟,就能養成古樸蒼勁的盆景

在養護黃荊盆景時,為了植株能夠長勢旺盛,在生長期間,還應定期給它補充一些稀薄的肥水,保持光照充足,才能使植株長得枝葉繁茂,更具觀賞效果。


感謝您的閱讀和點贊,想了解更多養花知識,請關注養花小院,每天與大家分享養花經驗!

【養花小院】原創文章(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