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战败之后,曹操为什么没有废汉自立

公元209年,曹操稳定北方后,他再想南下攻荆州,已经为时已晚。此时的孙刘联盟关系牢不可破,攻打荆州,既无天时也无人和,不可能轻易取胜。

三国鼎立已成既定事实。曹操将视野放在了朝堂之上,当然有几个问题他必须想明白:

要废汉自立吗?

自己的家业留给哪个儿子?

身边的谋臣武夫是什么态度?支持汉还是魏?

所有的问题,曹操心里一直没有答案。但他不能再犹豫了,要尽快作出决定。

然而,曹操最终没有废汉自立,毕竟归政于汉室,不会遭受历史的唾骂。但新历赤壁之败的曹操,必须用一场胜利来重整自己的威望和名气!

赤壁战败之后,曹操为什么没有废汉自立

曹操

但是,打谁呢?

当时独立的军阀还有六个:东吴孙权、荆州刘备、益州刘璋、汉中张鲁、交州士燮、辽东公孙恭。

首先,孙权和刘备肯定是不行的,前文说到毕竟这两人结盟了,打起来特别费劲;而且曹老板也曾试着与孙权、刘备交手,但后两者均采取坚守不出的防御战略,而且攻打一方常常给了另一方可乘之机,搞得曹军首尾不得兼顾,疲于奔命,看来是赤壁那把火烧得不轻啊!

赤壁战败之后,曹操为什么没有废汉自立

刘备

再来看益州刘璋和交州士夑,这两者也打不了,一方面地理位置偏僻,远离中原地区,长途作战,舟车劳顿,意义不大;另一方面这两者中间夹着刘备和孙权,“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想想还是算了。

辽东的公孙恭倒是可以打,但是辽东公孙恭所占地域狭小,偏安一隅,并未对自己构成威胁。这样一来,也就只剩汉中张鲁了。

然而,讨伐张鲁的消息一出,关中的马超、韩遂认为曹操是想乘机消灭自己。于是两人联手先下手为强,带领二十万大军占了长安,进据潼关,与曹孟德展开拉锯战。

曹操没想到自己的一个举动竟招致了如此祸患,因此急命曹洪为先锋打前站,自己随后亲率大军来战。战争刚开始,曹老板骄傲轻敌,遭到英勇少年马超的围追,最后“割须弃袍”勉强得以逃脱,后经施计谋离间马超和韩遂,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赤壁战败之后,曹操为什么没有废汉自立

马超

西凉一战为曹操赢得了赞誉,曹老板也渐近达到政治生涯的顶峰。

公元212 年,汉献帝准许曹操“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如汉相萧何礼遇,这一年曹操五十八岁。曹操的这个举动遭到了以荀彧为代表的汉臣派的口诛笔伐,然而这时谁也阻止不了欲望的膨胀,荀彧被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朝野之中,再无异议”。

公元 213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魏国拥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汉朝上一个被封为公爵的人叫王莽,而他的结局相当惨,“首级悬于宛市之中,尸体被数十个军士争相分裂,百姓们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然而,这并没有成为曹老板的前车之鉴。

赤壁战败之后,曹操为什么没有废汉自立

汉献帝

公元 215年,曹操决定再次进攻汉中张鲁,结果又大胜而归。当时的司马懿建议曹操乘胜进击蜀中刘备,但曹操没有采纳,而是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人心若不知足啊,怎么可以得陇望蜀呢?

可见此时的曹操年近迫老,意志已无青年时期的豪情万丈。

公元216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王子皆为列侯。这个时候的曹操已过六旬,名义上虽为汉臣,实际上已是皇帝。

但是,曹操自始至终没有废汉自立。

前文已说,废汉要落下千古骂名,曹操这个人还是很在意自己的名声威望的;再者从西汉的王莽,到亲眼目睹董卓、袁术妄图篡汉称帝之流的下场,曹操多少心有余悸;以及后来曹操位极人臣,招致诸侯征讨甚至部下的反对的顾虑,曹老板想想,为自己后代考虑,还是“夹起尾巴”吧。

最为致命的是与刘备经历汉中之战,曹军大败,爱将夏侯渊被黄忠所杀,曹操震怒,亲领大军来攻刘备,结果刘备坚守不出,最终没捞得半点便宜。这场战役也是曹操生前亲自指挥的最后一场败仗。称帝?打了败仗没资格谈呢!

赤壁战败之后,曹操为什么没有废汉自立

夏侯渊

后来曹操又历襄樊会战,又丢了爱将于禁、庞德,眼看樊城将丢,曹老板又从关中赶到洛阳,亲自指挥救援樊城;得亏是孙权联结,勉强得以守住。而驻守樊城的关羽败走麦城,途中被吴军擒杀,伴随着这个生前与曹操有着奇妙缘分的武神陨落,次年,曹操也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关于夺嫡之争,长子曹昂死后,曹操曾打算传位给那个称象的神童曹冲,可惜曹冲十三岁时得病夭折,接下来有资格获得继承权的就是次子曹丕以及三子曹植了。按道理讲,曹丕可以顺理成章承继大统,但曹植风流文采深受曹操宠爱,于是就发生了丕、植兄弟间的夺嫡之争。而最终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导致曹丕在夺嫡之争中胜出。公元220年十月,曹丕代汉自立,延续四百余年的大汉王朝灭亡。

赤壁战败之后,曹操为什么没有废汉自立

曹丕

而昔日伴随曹操出生入死的文臣武夫,此时也大半走到生命的尽头。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曹丕团队以及司马家族的崛起,汉抑或魏,都已经没意义了。

总结时间表,回顾曹操的履历,应当说讨伐董卓是其发迹点,驾幸许都、官渡之战是其统一北方的重要铺垫,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的关键之战,平定西北是其为后事做准备,而汉中之战则宣告了曹操一统天下梦想的覆灭,还好曹丕在司马懿的辅佐下为天堂的曹老板圆了心愿。

早年的曹操,以削平军阀为己任,连年征伐不休,衣不卸甲;赤壁之后的他,遭受重创,年岁已高,只能将精力更多的花在权力的归属已经后事的安排上,再也无法像年轻时一样,纵横天下,驰骋疆场。

所以,无论多么伟大的历史人物,他的本身依旧是个人,脱离不了人类的一般属性:年少时精力充沛,敢于冒险;年长时身体机能和精神意志衰退,开始为自己的后代基业考虑。

当然,伟大的历史人物总有可取之处,孟德为政,恩威并用,鼎固革新,唯才是举。孟德精神,乱境机动圆滑,逆境坚韧不拔。孟德属文,既涉时事,也述理想,感情深挚,气韵沉雄。

赤壁战败之后,曹操为什么没有废汉自立

曹操

最后奉上曹老板的经典之作,愿与舛途上的你我同飨共勉!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好诗啊好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