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寫給蘇轍的一首詞,不僅有手足情深,還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想到蘇軾,我們就會想到樂觀和豁達的人生態度。蘇軾的詞總是能指引我們走出人生的低谷,“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感動了我們;“一蓑煙雨任平生”鼓舞了我們,“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安慰了我們。能寫出這樣詞的蘇軾,註定不是一個普通的人,他的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上天給了他無與倫比的才華,也過早剝奪了他應有的快樂。

蘇軾寫給蘇轍的一首詞,不僅有手足情深,還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蘇軾的人生中, 父親、母親、弟弟、妻子,都是他最重要的人,蘇軾的母親影響了他的人生觀,從小教導他,讓他成為一個正直、善良的人,蘇軾的父親蘇洵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言傳身教”蘇軾的成就離不開蘇洵的影響。蘇軾的第一位妻子王弗是他的愛人和知己,與蘇軾的感情極深。然而他的父親、母親和妻子,都過早的離開了蘇軾,只有弟弟蘇轍一直陪伴在蘇軾身邊,所以蘇軾一生最重要的親人,最深愛的親人當屬他的弟弟蘇轍蘇子由了。他最著名的那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是寫給他的弟弟蘇轍的,那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不是寫給哪位紅顏知己的,而是他寫給自己親愛的弟弟的。蘇軾與蘇轍的信件有的時候會通過寫詞來傳遞,在他的詞中不僅有對弟弟的思念,還有對人生的感悟。比如這首著名的《和子由澠池懷舊》就將最深的情,和最透徹的人生感慨都寫在了詞裡。

蘇軾寫給蘇轍的一首詞,不僅有手足情深,還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和子由澠池懷舊》蘇軾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這首詩大約寫於公元1061年的冬天,蘇轍送蘇軾去鄭州,兩人分手之後,蘇轍在京城給蘇軾寫了一首詩,於是蘇軾又回了一首,也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蘇軾的寫出了這樣感人的詩作。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前兩句以雪泥鴻爪比喻人生。關於人生的討論,蘇軾的詩裡非常多,不過這裡的比喻最為深刻有力,發人深思。人生不停地奔走,這種奔走像什麼呢?就像鴻鵠踏在雪地裡吧。人生一世短暫又漫長,看似重要,其實不過像飛鳥踏在了雪地上,看似有蹤,又似無痕。

蘇軾寫給蘇轍的一首詞,不僅有手足情深,還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大雁只是把自己的腳印留在了雪地上,然後轉身就飛走了,而且是飛得又高又遠,對於這些大雁來說,它們哪裡能夠知道自己的腳印留在了雪地上。鴻爪留印屬偶然,鴻飛東西乃自然。偶然故無常,人生如此,世事亦如此。他把人生看作漫長的征途,腳步所到之處,不過是人生的一個短暫停留罷了。既然如此,又何必太在意人生的遭遇呢?當以順適自然的態度去對待人生。這裡蘇軾的目的是為了勸勉弟弟蘇轍,關愛之情躍然紙上,這種寬心安慰的話語只有蘇軾寫才能如此深情又感人。

蘇軾寫給蘇轍的一首詞,不僅有手足情深,還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僧死壁壞,故人不可見,舊題無處覓,見出人事無常,是“雪泥”、“指爪”感慨的具體化。高僧已經圓寂,當年那堵寫了詩文的牆壁早已沒有了蹤影。這些都是世事無常的感慨,人生如此、萬事萬物皆是如此。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這是針對蘇轍原詩“遙想獨遊佳味少,無言騅馬但鳴嘶”而引發的往事追溯。想一想當年的辛苦,更應該珍惜想在。因為人生無常,更顯人生的可貴。艱難的往昔,化為溫情的回憶。這樣溫暖貼心的哥哥蘇軾用過去的回憶來安慰弟弟蘇轍,只能令人感動。

蘇軾寫給蘇轍的一首詞,不僅有手足情深,還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寫作這首詞的蘇軾還比較年輕,他的豁達與樂觀精神才剛剛體現了一點影子。這首詞中有對生命無常的感嘆,也有悲涼中的達觀精神,甚至在最後有了鬥志昂揚的樂觀。讀完並不覺得人生空幻,反有一種眷戀之情盪漾心中,猶如冬夜微火,緩緩點燃了希望的種子。於“懷舊”中展望未來,意境闊遠。詩中既有對人生來去無定的悵惘,又有對前塵往事的深情眷念。

蘇軾寫給蘇轍的一首詞,不僅有手足情深,還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人生中有生老病死,有悲歡離合。但同時也有意外的驚喜和美好,比起最黑暗最無助的歲月,大多數人生都應該是樂觀和快樂的。正如蘇軾所說“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本來人生就是充滿了未知和希望的,人生不應設定終點,所到之處不過是其中的一個站點,稍事停留,即將飛向遠方,無論你的夢想在哪裡,無論你的終點在何方,只要朝著自己的方向去努力,人生總會有希望,不要在乎現在的站點,不要在意現在的位置,因為它終究只會成為過去,當有一天你站在更高的天空俯視地面的時候,那曾經的腳印已經不見蹤跡了,而此刻的天空將會成為你新的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