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過中元節(七月半)?告訴你最全面正確的姿勢

今天是農曆七月半,是起源於傳統道教的“中元節”,也是佛教盛大的節日“盂蘭盆會”。唐《歲華紀麗》說:“道門寶蓋,獻在中元;釋氏蘭盆,盛於此日”,可見“中元節”是道、佛共同的節日。宋本《夢梁錄》曰:“中元節祀先,用麻谷窠兒,寓預報秋成之意。..........有力者,於家設醮薦悼。”所以中元節又是民間秋收後祭祀祖先時一併向祖先報告秋成並感恩土地田神的時節。這個時候文化濃厚地區的農民要準備瓜果祭品于田間地頭進行“齋田頭”儀式,而現代居民小區無法焚香燃紙,很多有心人便去鄉郊野外路邊祭祀,這恰恰暗合了“齋田頭”拜土地神的儀式。

如何過中元節(七月半)?告訴你最全面正確的姿勢

古代中元節民間風俗

而盂蘭盆會來源於《佛說盂蘭盆經》,佛祖的大弟子目連尊者開天眼看見其母親墮餓鬼道受倒懸之苦,自已私下以法力解救無果,遂求教佛主解脫之法,佛主教他於農歷七月十五日用百家五穀飯食供養十方佛僧,即可令其母脫離苦難。所以《盂蘭盆經》強調孝子報恩思想,對調和中國人倫與佛教間關係起到很大的作用。盂蘭是梵文音譯,意思是“救倒懸”,“盆”是漢語裝供品的器皿,據說盂蘭盆可以解救已亡故親人和先人們的倒懸之苦。當時正是五胡華中國大動亂歷史時期,天下戰亂頻仍,處於白骨盈野,千里無人的悲慘之境,故佛心天子梁武帝以《盂蘭盆會》為緣起開始舉行並推廣。佛教講慈航普渡,故盂蘭盆會時,信眾到各家募捐錢物,組織集會,寺院開壇場。盂蘭會當天吃素,用竹條扎方形“盂蘭盆”,裡面盛上紙做的食物錢糧等一起焚燒,僧眾誦經懺悔罪惡,併為流浪在荒郊野外的孤魂野鬼超度往生。如果是皇族貴胄之家,做盂蘭盆就很奢侈豪華,有的用竹扎一幢樓,然後掛滿冥錢、器物等,可以說耗費巨大了。信眾們用紅紙做成蓮花燈,隨水遠去的叫“水燈”,在水邊焚燒的叫“旱燈”,都起“照冥”作用,可以為往生的孤魂野鬼照明通過奈何橋走向地府幽冥路從而往生。明徐倬有首著名的《盂蘭盆會歌》,摘錄少許看看當時盂蘭盆會之盛況:

...........

聲隆隆,燈爛爛,千盞萬盞蓮花散。

蓮花散成般若臺,欲泛慈航登彼岸。

啾啾眾鬼泣荒丘,棲苔附草招同伴。

魂來風月明竹枝,滿地幡影橫魂去。

風月落森森,夜色轉蕭索。

須彌一粟不可量,杯中淨水甘露涼。

安得甘露化為酒,孤魂一吸消愁腸。

.............

如何過中元節(七月半)?告訴你最全面正確的姿勢

盂蘭盆樣水燈

如何過中元節(七月半)?告訴你最全面正確的姿勢

盂蘭盆火

中元節愈到後世,內容愈發豐富,演變出了許多民俗,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民俗就是通過盂蘭盆占卜天氣。陸游在他的《老學庵筆記》裡曾如此記載:“故都殘暑,不過七月中旬。俗以望日具素饌享先,織竹做盆盎狀,貯紙紙,承以一竹,焚之,視盆倒所向,以佔氣候,向北則冬寒,向南則冬溫,東西則寒溫得中.......蓋俚俗老嫗輩之言也。又有“盂蘭盆倒則寒來”之民諺。”簡單來說就是通過燃燒殆盡倒地的盂蘭盆的倒地方向來預測氣候。晏殊曾作詩《盂蘭盆》反應這一有趣民俗:紅白薇英落,朱黃槿豔殘.家人愁溽暑,計日望盂蘭.

如何過中元節(七月半)?告訴你最全面正確的姿勢

中元節老百姓祭祀故先人

如何過中元節(七月半)?告訴你最全面正確的姿勢

哪星星點點菸火是人們對至親至愛無盡哀思

不過樸素的老百姓百無忌憚,對於七月半這樣隆重盛大的祭祀也有詼諧看法,最有名的民諺:七月半,鬼亂竄。就是說七月半,鬼門關,各家死鬼均放假歸家,與家人團聚,俗稱“冥府開禁”,但這種說法又和盂蘭節旨意相去甚遠。不過傳統文化原本就是一個多元文化並存並舉的文化,對於各種不同見解,權一笑置之耳。但對於哪種將七月半牽強附會出諸多魑魅魍魎,聳人聽聞的鬼怪惡習陋俗的就要堅決鄙視,因為這種惡俗沒文化的表現完全背離了中元節祭祀祖先親人寄託哀思並和佛教盂蘭盆會的慈航普度大乘菩薩道精神相佐。

中元節成了儒、釋、道三家共同的一個盛大節日,成為了中華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份,並逐漸傳播到日本及東南亞,尤其在日本,影響深遠巨大。而今傳統文化沒落,希望寄此文引起更多人對中元節關注,有更多人參於中元節祭祀,讓這一曾經維繫我們共同精神家園的紐帶並對中華民族產生重大影響的節日傳承下去!

如何過中元節(七月半)?告訴你最全面正確的姿勢

祭祀風俗在年輕一代傳承

如何過中元節(七月半)?告訴你最全面正確的姿勢

年輕一代參於祭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