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完成了把江山传承到宣帝手上的重任,有了孝宣朝大汉的中兴!

皇权这种东西,法统只是表面,根本在于实力。宣帝是布衣起家没有根基,明朝被瓦拉俘虏走放回来的,太上皇都能复位,自认为根正苗红是没用的。刘病已是武帝临死前想起太子一系还有这个曾孙子,下诏让他归于祖籍。才有的合法性。老哥,没有合法性。他霍光从大街上拉一个刘姓人过来,群臣也不会承认这个人的。如果他指鹿为马的能力。他就自己当皇帝了。所以,说宣帝厚道,未免也太厚道了,他只是天生适合做皇帝。不闻"曲突徙薪"乎?我读到《资治通鉴》这一段的时候,很明显感觉到宣帝有欲擒故纵之嫌。

霍光完成了把江山传承到宣帝手上的重任,有了孝宣朝大汉的中兴!

霍光干不出来,但是他的妻子可以干出来。我也觉得许皇后的死另有隐情。霍光老婆说不好是个替罪羊。还是不要太阴谋化了,许皇后的死,霍光老婆有绝对的责任。就是从许皇后死了,谁能得益方面,也是霍家最大。 因为他的女儿要当皇后嘛。

霍光完成了把江山传承到宣帝手上的重任,有了孝宣朝大汉的中兴!

为武帝立庙一事真是大善,每读到这一段都忍不住为宣帝击节叫好,此举一石二鸟,其一告知天下:昭帝未能为武帝立庙,我立了,我才是合理合法的武帝继承人;其二明确治国路线:以曾祖为榜样,杂霸王道治天下,绝不任用纯儒,怀柔豪强,陵邑制度还得搞下去。跟这三人比功绩真的比不过,不过宣帝政治水平手腕耐心确实牛逼。唯一的失误就是太子选错了,太爱许平君了。

霍光完成了把江山传承到宣帝手上的重任,有了孝宣朝大汉的中兴!

历史没有如果。杨广登基前,名声也很好。人性是无法考验的,人心是无法琢磨的,哪怕是父子至亲。即使是扫地僧级别的宣帝,也无法判断成王是真的内在,就和他相似还是只是一种伪装。所以一直到他的最后时刻,他都没有找到理由,去违背当年在妻子濒死之前,立下的承诺。元帝虽然没大本事,但并不昏庸。如果成王真是个杨广一样的人物,也许能搞出个比后来蒙古帝国更牛的帝国,(元帝上手的时候的西汉,只要他想,扩张到蒙古帝国全盛水平实际没啥压力,军事上强大太多,中亚包括罗马的陆军在汉军骠部队面前,会比后来蒙古的对手更不堪一击)。但也许还没等到王莽,自己内部就翻车了。

霍光完成了把江山传承到宣帝手上的重任,有了孝宣朝大汉的中兴!

很多人确实不知道宣帝的能耐,武帝是对外,但也把国内搞了个稀烂;宣帝是把这稀烂强推上了中兴,而他自己还是市井出身。从民族角度,当然首推武帝,西汉还是宣帝更厉害,我是屁民,所以西汉一朝,除高祖外就觉得宣帝靠谱。

霍光完成了把江山传承到宣帝手上的重任,有了孝宣朝大汉的中兴!

霍光完成了把大汉江山从武帝传承到宣帝手上的重任,才有了孝宣朝大汉的中兴,从昭帝废帝到宣帝,并不是必然的继承顺序,没有霍光,刘病已可能只是刘病已而不会成为孝宣皇帝,这是多大的功劳,但是霍光死后,被族灭令人唏嘘,成大功德人,都免不了人走茶凉的命运。而诸葛亮,就算把品德说的再高尚,蜀汉也不过是一个割据势力,只是他的行为符合儒家的价值观被广为传颂而已。

霍光完成了把江山传承到宣帝手上的重任,有了孝宣朝大汉的中兴!

霍光死了。他的宗族都要谋反了。霍光是煽动历史的蝴蝶。只能说幸好宣帝是个好皇帝。霍光看走眼了而已。文帝的功劳不能全扣在周勃头上。霍光有谋反的势力而未曾谋反,忠臣也。霍光宗族图谋不轨,蚍蜉也。对于宣帝他不算谋反,对于刘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