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稱母親是病逝,而傳言說是雍正氣死了自己母親,我們該信誰

雍正的生母烏雅氏,本是一名宮女,因長相秀麗端莊,贏得康熙青睞,於康熙十七年為康熙誕下龍嗣,即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這是大功一件,因此這位宮女於康熙十八年晉升德嬪,人生軌跡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變。

雍正稱母親是病逝,而傳言說是雍正氣死了自己母親,我們該信誰

烏雅氏,灰姑娘變公主

因為烏雅氏出身不好,她並沒有撫養自己兒子的權力。胤禛被交於康熙的佟貴妃撫養。所以,雍正有兩個母親,一是生母烏雅氏,一是養母佟貴妃。因為一出生就離開了烏雅氏,所以雍正和她沒怎麼有感情。這為以後的母子關係打下基調。

康熙二十年,德嬪烏雅氏晉升德妃;康熙二十七年,德妃再次誕下龍子胤禵。所以,雍正和胤禵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這時,德妃已經有資格撫養自己的兒子了,所以胤禵從小到大一直跟在烏雅氏身邊,倍受寵愛,母子關係極佳。

雍正稱母親是病逝,而傳言說是雍正氣死了自己母親,我們該信誰

德妃看著自己的小兒子長大,母子關係很好

這樣一對比就看出來了,烏雅氏和小兒子關係遠遠好於大兒子,可以這麼說,烏雅氏和雍正雖有母子之名,但無母子之實。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病逝。此時胤禵正在西北作戰,胤禛近水樓臺先得月,繼承皇位。當上皇帝后,雍正開始瘋狂針對胤禵。首先,雍正奪了胤禵的兵權,召他回北京。然後,雍正讓胤禵為父皇守靈盡孝,把他圈禁在陵墓附近,不讓他回京。

雍正稱母親是病逝,而傳言說是雍正氣死了自己母親,我們該信誰

太后烏雅氏暫時隱忍不發

這時,烏雅氏雖然感覺到大兒子可能要對小兒子不利,但她靜觀其變,沒做任何表示。雍正元年五月十六日,雲貴總督高其倬給雍正上了一道摺子,摺子中對雍正和胤禵都進行了抬寫

Tip:抬寫是舊時一種行文書寫格式。凡臣下奏章及一般文書中,遇及皇室、陵寢及天地等字樣,必於次行抬頭一格或二三格書寫,以示尊敬。

雍正稱母親是病逝,而傳言說是雍正氣死了自己母親,我們該信誰

雍正很不開心

雍正看了奏摺後,震怒。高其倬的行為讓他覺得皇帝和胤禵在地方大員心中的地位是同等的,這讓天子雍正大為惱火,他是九五之尊,怎能和其他皇子相提並論。因此,高其倬倒黴了,丟掉了烏紗帽。

另外,雍正還遷怒於胤禵,停掉了胤禵的俸米,這讓太后烏雅氏覺得,雍正可能要餓死胤禵,因為這是皇家對待犯罪宗室的一貫手法。皇太后烏雅氏不能容忍雍正的這種行為,母子二人吵起來了。

雍正稱母親是病逝,而傳言說是雍正氣死了自己母親,我們該信誰

皇太后烏雅氏

在這之後,皇太后烏雅氏突然死亡。關於皇太后的死因,有兩個版本的說法。一個是輿論說法,另一個是雍正自己的說法。

輿論說法是這麼說的:太后知道雍正的所作所為後,大為惱怒,她要求見心愛的兒子胤禵。而雍正看到母親的反應後,也很生氣,甩頭就走了。氣急敗壞的太后烏雅氏就一頭撞死在宮中柱子上死去了。

雍正對此說法大喊冤枉,他稱母親有支氣管病,是突然病逝,並不是自己把母親氣死的。雍正還說,自己是母親的乖寶寶,母親很疼愛他。再者,他也是母親的好兒子,很孝敬母親。除此之外,雍正還貶低胤禵,抬高自己,為自己鳴冤叫屈。

雍正稱母親是病逝,而傳言說是雍正氣死了自己母親,我們該信誰

雍正信口雌黃

《清世宗實錄》有這樣的記載:

庚子(五月二十二日),仁壽皇太后不豫,上詣永和宮親視湯藥,晝夜無間。辛丑(五月二十三日)醜刻,仁壽皇太后崩於永和宮。

正史記載很模糊,用了“不豫”、“崩於永和宮”等寥寥幾詞就一筆帶過了。不過,看太后從發病到死亡,僅僅幾個小時,說明太后死得很倉促。

歷史葉子有言:

不論是從雍正和太后烏雅氏的母子關係,還是正史記載的太后死亡時間,以及雍正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說辭來看,太后之死絕非病逝那麼簡單。總之,我更傾向於民間說法,而不是雍正自吹自擂的“瞎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