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煙火丨鄉愁的符號“永康肉麥餅”

一碗煙火丨鄉愁的符號“永康肉麥餅”

作者供圖

□胡美霞

我是從小吃母親烤的肉麥餅長大的,幾乎所有土生土長的浙江金華永康兒女,都是吃母親的肉麥餅長大的。

在永康,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烤肉麥餅,即便如此,城鄉大街小巷的肉麥餅店依舊生意紅火,走過時撲來一陣陣撩人的餅香,聞到這種香味,我總會有一種很深的踏實感,確定自己踩在家鄉的土地上。

我在外地上大學的時候,總會想起肉麥餅的味道,特別是日暮黃昏時候,徹骨地想念。想念又不敢告訴母親,怕她擔心。然而,這種想念日積月累,就會在言語中無法掩飾。母親聽出端倪記在心裡,每每離家回學校,她總會烤很多肉麥餅讓我帶回,自己吃不完就讓分給同學們吃。多年之後大學同學相聚,憶起往事,大家總會提到“永康肉麥餅”,“永康肉麥餅”幾乎成為家鄉的符號,鄉愁的符號,也是同學友情的符號。

永康肉麥餅是一種餡餅,盛產永康,雖然外地人也有學,但往往只能學其形而難學其神。永康農家在豐收喜慶季節向來有製作肉餅作為佐餐的傳統。相傳北宋兵部侍郎胡則就很喜歡吃肉麥餅,回到故里,總要吃上幾隻。至今永康旅外人士回到故里,家鄉親人總會心知神會烤肉麥餅給親人解讒。

永康肉麥餅製作簡便、配料講究,做工考究,以別具風味而聞名。餡分二種,一種是豬肉加鹹菜(用九頭芥醃製而成),一種是豬肉加黴乾菜(鹹菜晾乾,上鍋蒸後曬後而成)。九頭芥鹹菜集鮮香、清香、鹹香於一身,可以說是永康肉麥餅的靈魂之所在。

陽春三月,萬物復生。春季的九頭芥(即雪裡紅又稱雪裡翁)長成,家鄉的人們把九頭芥收割後晾曬在竹竿上陰乾,脫去大部分水份後,切成碎丁,醃漬在瓶缽裡。這個當下,醃製的春季九頭芥鹹菜可以出瓶了,拿出來與切丁的三肥精肉和在一起,加上蔥末、紹酒,餡便好了。

和麵,要軟硬適中,和好之後稍稍醒一會兒。麵糰分成小劑子,擀成薄皮,裝上餡料,收口。收口這個細節很重要,要在收住口之時輕輕一提,讓空氣進去,這裡有著玄機。餅胚入鍋烤起,烤肉餅的鍋大多采用淺而平的平底鍋,用木炭或電,餅面漸成淡黃色,整個餅也就鼓起來了(因為進了空氣)。鼓起來的餅,餅內溫度高,定是上乘的餅。當然,不能忘了翻面,兩面都要烤熟,出鍋的時候,還要用竹籤或筷子戳一下,有個小口讓餅內的熱氣出來,否則一口咬去熱氣出來會燙傷了嘴角。這樣烤出來的肉麥餅餅體飽滿、皮黃帶軟,食之滿口香脆,甘甜揉於鹹味當中,美味不可言傳。

一碗煙火丨鄉愁的符號“永康肉麥餅”

作者自己烙的肉麥餅出鍋

妹妹每年回永康探親,是必吃肉麥餅的,無論飯桌上有多少菜,沒有肉麥餅就覺得少了某種要緊的東西。我有位在金華工作的朋友,每每回永康,總會在一家叫“家之味”肉麥店裡先吃個肉麥餅解讒。今年因為疫情,遠在北京的妹妹沒能回永康探親,當然也吃不上家鄉的肉麥餅。她終於耐不住對“永康肉麥餅”的想念,在家裡學著母親的做法烤起肉麥餅來。餅烤成了,妹妹通過手機與家人分享,在朋友圈裡與朋友分享,分享她對家鄉的無限思念。妹妹學會了烤肉麥餅,她就覺得與親人很近,與家鄉很近。

作者:胡美霞,浙江永康人,畢業於杭州大學,銀行職員,愛好寫作、茶藝。

一碗煙火丨鄉愁的符號“永康肉麥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