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發力 推出更多優秀出版物

□本報評論員

“為人民提供更多優秀精神文化產品,善莫大焉。”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考察調研時的重要指示,賦予出版工作者神聖職責使命,給予出版工作殷切期望,廣大出版工作者感到無上的光榮。這為出版界推出更多優秀出版物,注入了強勁的精神力量。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歷史性地寫入“開展全民閱讀活動”。2014年至2019年,“全民閱讀”連續6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都表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文化小康是全面小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出版界砥礪奮進,產業總體規模已經躍居世界前列,形成了出版業服務社會的八大重點工程,包括農家書屋、全民閱讀、古籍整理出版、馬列著作出版、民族文字出版、“東風工程”、“掃黃打非”和傳播力建設等。近幾年,我國每年出版的圖書都在40萬冊以上,精品力作層出不窮。

建設書香社會,出版行業的重中之重,就是深耕內容、精益求精,推出更多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觸及人的靈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鳴的優秀作品,源源不斷地為讀者提供文化滋養。但我們也看到,出版業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問題依然存在,一些出版物質量不高,涉“黃”涉“非”、盜版等問題影響著出版市場的健康發展。要推動出版更多優秀出版物,需要政府部門、出版單位、出版工作者等多方發力,從立法執法、政策支持、行業服務、科技支撐等方面提供多方位的保障。

推出更多的優秀出版物,政府方面應該加大立法執法力度。要加快《著作權法》的修訂進程,繼續完善《出版管理條例》,逐步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進一步提升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水平。從“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出版基金等評選和專項資金支持方面加大對精品力作的扶持力度,加強對出版行業領軍機構和領軍人才的管理和服務,讓出版精品力作的出版機構和出版人、作者都感到無上的榮耀。

推出更多的優秀出版物,出版單位應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要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基本原則,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和輿論導向,加快有利於精品力作誕生的體制機制創新,鼓勵、培養、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和優秀作者,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推廣導師制度和優秀技術傳承製度,在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的融合發展大潮中勇做弄潮兒。

推出更多的優秀出版物,還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學會作用。加強出版工作者和作者的政治思想引導和職業道德建設,加大對優秀出版物和優秀出版單位、出版工作者、作者的評獎力度,進一步規範評獎程序和標準。與此同時,通過行業協會,推動出版行業進一步樹立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精品思維,讓更多的優秀出版物在新時代的春風裡拔節成長。

新時代、新變化。為了滿足不同讀者的閱讀需求,出版單位要在繼續豐富產品形態方面積極實踐,發展電子書、有聲書、視頻書等多媒體形態。面對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出版戰線緊急出版上百種疫情防控讀物,免費提供一批網上出版資源,大大滿足了疫情防控特殊時期,人民群眾在線學習和居家文化的需求。

使命呼喚擔當,使命引領未來,新時代的出版事業有賴於多方發力。抓住機遇、危中尋機,既精益求精,又創新求變,才能推動出版強國建設在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也才能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