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潼南:打通農副產品“賣難”堵點



重慶潼南:打通農副產品“賣難”堵點

“潼掌櫃”主播正在直播間帶貨。(攝影:王浪)

“姬松茸收到了,味道很不錯,鮮甜香嫩。”“很划算,29.9元買了4斤,吃完準備回購。”……

4月17日,袁用看到“潼掌櫃”顧客在品嚐了自己種的姬松茸給出好評後,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袁用和當地村民種植的50畝姬松茸一度面臨滯銷的困境,通過“潼掌櫃”消費扶貧直播,姬松茸走出了普陀村,解了當地種植戶的燃眉之急。

重慶潼南:打通農副產品“賣難”堵點

袁用在給“潼掌櫃”主播介紹姬松茸生長特點。(攝影:王浪)

信心滿滿回鄉創業 產品銷售遭遇瓶頸

姬松茸種植成本不高,採摘週期長,前後可達6個月之久,一畝姬松茸可產5000斤,經濟效益也不錯。

2019年,袁用響應政府號召,決定將自己在四川宜賓學到的姬松茸種植技術帶回重慶市潼南區塘壩鎮,帶領家鄉父老鄉親共同增收致富。

“在潼南就只有我們一個姬松茸種植基地,甚至整個重慶地區種植姬松茸的都很少。”袁用說,姬松茸作為食用菌的後起之秀,在重慶本地的市場基本上還處於空白階段。在他看來,從事種植的人越少,就代表著越有發展前途。

“塘壩鎮普陀村氣候適宜、土壤也很合適。在經過小面積的試種後,我們決定把種植規模擴大,現在基地種植面積擴展到了50畝。”袁用告訴記者,基地之前產量小的時候,一天幾百斤可以直供城裡的市場、超市、酒店,但是現在一天幾千斤,僅僅這些渠道便不能滿足了,需要尋找更廣的市場銷路。

“基地現有固定工人18人,其中建卡貧困戶7人。忙的時候還要臨時增加用工,大概50人左右,大家都在盼望著發工資,我心急如焚。”袁用說,根據以往經驗,年前種植的姬松茸在春節期間上市,正值各大餐飲食客需求旺盛之際,產品適銷、回款均有保障,工人的工資都能夠及時發下去。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導致大小餐飲店暫停營業,打亂了他的銷售計劃。

如何將基地種植的姬松茸推銷出去,讓沒有吃過姬松茸的消費者願意購買和嘗試?成為袁用回鄉創業後面臨的一大難題。

重慶潼南:打通農副產品“賣難”堵點

長勢喜人的姬松茸。(攝影:劉錦)

創新形式持續“走紅” 直播帶貨打開銷路

“‘潼掌櫃’前幾場大型直播我一直有關注,直播帶貨效果很不錯。而且我還看到很多潼南本地的特色農產品,在平臺上賣得很好。所以我也聯繫到了‘潼掌櫃’,希望通過平臺幫我們打開銷路。”袁用說。

“在收到直播帶貨求助後,我們經過實地考察和一系列質量檢測確保產品品質後,決定幫助他們把滯銷的農產品賣出去,助力潼南本土創業者。”重慶市潼南區傳媒集團智媒體中心總監雷明亞說,作為我區首個“媒體+電商”消費扶貧公益電商服務平臺,公益助農是“潼掌櫃”必須肩負起的責任與擔當。

“買對不買貴,看我‘潼掌櫃’,歡迎各位網友收看我們今天的專場直播……”4月17日,“潼掌櫃”百場消費扶貧直播活動——姬松茸專場準時開播。

直播中,“潼掌櫃”不僅帶領網友近距離了解姬松茸的生長環境,現場教學炸姬松茸,還將姬松茸和農家土雞“搭夥”賣,同時採用“1+5+X”的主播帶貨直播模式,讓俏皮可愛的傳媒藝術中心的小主播加入其中,拓寬受眾的年齡段。直播形式新穎活潑,讓直播間的氛圍也一同歡樂起來,網友們紛紛留言,與主播一起線上互動。

一個多小時的直播吸引了23萬網友點擊觀看,姬松茸的訂單直線上升。

“直播幫我們銷售了1500多斤,有近2萬元的銷售額,工人的工資和入股村民分紅終於有著落了,‘潼掌櫃’真是幫了我們大忙。”袁用高興地說。

自3月27日首場直播活動開展以來,“潼掌櫃”熱度不減,持續“走紅”。作為重慶市潼南區首個“媒體+電商”消費扶貧公益電商服務平臺,“潼掌櫃”通過不斷創新傳播形式,依託潼南本地優勢資源,積極拓寬銷售渠道,打通制約農特產品銷售的堵點,幫助農戶們解決產品“滯銷”問題,探索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的新路子。

作者單位:重慶市潼南區融媒體中心

發佈:陽光

複核:鐘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