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下一顆平和的種子,見證它的奇蹟

初次聽到《業力管理》的書名時,我並不清楚其中的內涵,以為是偏重於企業管理的書。在瀏覽了前言和目錄,我大概瞭解到這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

它不但可以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贏得收益,還對個人的成長大有裨益。可以說這是一本啟迪心靈智慧,給你力量,引導你走向幸福的人生的好書。

業力管理,實際上是靠意念管理人生,繼而修正自己,影響他人。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當我們在內心種下一顆平和的種子,人生將收穫一份安寧,當內心的慾望太多,煩惱自然會生成。

種下一顆平和的種子,見證它的奇蹟

萬事皆有因,探尋到事物的本質,我們才會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所以管理好自己的人生,離不開正確的意念,以及有效的方法。那麼該怎樣思考和行動呢?

1.找到原因背後的原因

人們思考問題時,會下意識地從表面出發。有些時候,出發點是對的,自然結果如人所願。而有些時候,因為忽略了問題背後的原因,導致始終無法認清事物的本質。這也是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所在。

決定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是“業”的存在。

“業”是我們當下所決定做的事,它與我們平日的行為習慣、思考方式、價值觀念緊密相關。業決定了我們將要做什麼,當下的“業”正是過去的積累。

大腦存儲著過去的行為點滴,我們做什麼都是受大腦控制的。天上不可能掉餡餅,當我們想要實現一個目標,一定是自身條件的促成。只有自身條件是相匹配的,目標才有實現的可能。

面對一些棘手的問題,有見識的人能馬上分析出其中的要害,思考問題更加深入。

俗話說,站得高,望得遠。有遠見卓識的人能夠預知未來,並提早佈局。

他們順應時代潮流的變化,擅於挖掘事物的規律和意義,因為有著寬廣的思想內涵,所以能夠積極地看待世界,並做出令人驕傲的成績。

馬雲在生日當天卸任董事局主席一職,他流淚了。淚水更多的是感動,而不是傷心。

看著自己一手創辦的企業一步步壯大,多年的感情情不自禁。另一方面,他能專注地投入到他熱愛的教育和公益事業。

對未來從不害怕的馬雲,實際上早已未雨綢繆。

他深知,一個企業的傳承離不開制度和文化的建設。因此他最為看重的是企業的文化建設,他也在尋找同道中人,培養後起之秀,同他們一起努力搭建阿里的未來。

創業讓他保有一顆年輕的心,期間遭遇過失敗,但也收穫了無數的快樂。

他始終相信一個好公司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更大。即便馬雲離開了,還有和他一樣理想信念的後繼者。

馬雲始終恪守信念:“未來的世界,如果你希望成功,請記住,不僅僅要為自己著想,而是要為別人著想,為世界著想,為未來著想。”,“感恩的最好辦法是用行動給社會帶來驚喜。”

馬雲退休只是對一個崗位的告別,他的重心將轉移到其它事業上。

因為信念的一致,馬雲不懼未來,他將繼續實踐他的夢想,找尋內心更多的樂趣和成就感。

種下一顆平和的種子,見證它的奇蹟

2.不去做,然並卵

過多的思考而沒有行動,永遠是空中樓閣,不接地氣。

因為有太多的藉口,對於事情不能抱有把握,做事十之八九有失敗的可能。

“這個世界有多少不快樂,被浪費在擔心我們做的事情能否成功上?要是我們確定它會成功,那會怎樣呢?”

試想一下,今天打算寫一篇文章,哎,這看上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頭腦裡沒有素材,擔心寫流水賬,即使絞盡腦汁寫出文章,沒有文采誰又會看呢?思前想後,猶猶豫豫,事情還沒有開始之前,就為自己設置了多個障礙。

看樣子許多事沒有做就被嚇得止步不前。

時間慢慢流逝,冥思苦想了半天,坐在電腦前始終頭腦空白。算了,沒有靈感,今天大概是寫不出一篇好文章。

寫作的不確定性,無形中給自己增添了不少煩惱,最終以失敗告終。

殊不知,當你敲下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靈感紛至沓來。行動遠比無謂的思考重要。沒有想太多,只是敲打鍵盤,令人驚訝的事出現了,不知不覺竟然已經寫了很多字。

心中有一個確定的主題,順著相關的想法勇敢寫出來。暫時不要考慮語法邏輯、修辭文學,只要順著心意,讓天馬行空的想法付諸筆端。

靈感瞬間消逝,留住它的蹤跡,唯有立即動筆寫出來。自由書寫,順暢表達,如此簡單。隨著寫作的節奏,文字呼之欲出。

萬事開頭難,不要被想法所拖累,果斷地出擊,事情沒有想象得難。寫作如此,其它也是一樣。

“我們的牢獄就是對所做的事是否能成功的不確定。讓我們一起打破牢籠吧!”

一件產品的成型與完善需要經過幾次迭代,想在一開始做到完美是不可能的。

愛迪生髮明電燈經過了1001次試驗,最後大功告成。一千多次做同一個實驗換做任何人想象都頭大,成功的幾率太渺茫了。

只有堅信自己會成功的人,才會在一次次實驗中不妥協、不氣餒,最終到達夢想的彼岸。

跳出舒適圈,打破悲觀的思維。相信自己百分百能做到,成功勢在必行。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未來的路靠自己走,幸福的生活靠自己把握。認真生活,腳踏實地過好每一天,並有一顆感恩的心。

種下一顆平和的種子,見證它的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