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泊梁山聚一百單八將,是官逼民反嗎?其中幾位也是犯下滔天罪行

文 青史之名

小說《水滸傳》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相信很多人都拜讀過,而且對其中的很多人物都耳熟能詳,例如“及時雨”宋江、“行者”武松等,他們以忠義和替天行道的名義共聚水泊梁山,隊伍壯大之後,竟有種揭竿起義的色彩,但是終究還是被朝廷的招安蠱惑,攻打同樣聚眾謀反的方臘時,死傷慘重,朝廷這一手釜底抽薪,讓兩大叛亂團伙盡數滅亡。

水泊梁山聚一百單八將,是官逼民反嗎?其中幾位也是犯下滔天罪行

梁山好漢

可是話又說回來了,梁山聚義雖然打著的旗號是替天行道,但他們的行為真的就光明磊落嗎?當然,梁山一般單八將中,不乏有盧俊義等這樣的員外名仕,也有像林沖一樣曾經在官場上混跡之人,然而,他們當中大部分還是來自於貧苦的老百姓,落草為寇並不是朝廷逼迫,更多的是他們咎由自取。

為何這麼說呢?從古至今,落草為寇就不是什麼光明的事情,擾亂社會秩序不說,老百姓也是談起土匪就膽戰心驚,事實證明,歷史上的土匪之禍比封建王朝壓迫更觸目驚心,而梁山最初也是由幾個土匪團伙構成,但凡是土匪,幾乎無一例外都參與過打家劫舍、綁架勒索的勾當,這也是他們的生存之道。

水泊梁山聚一百單八將,是官逼民反嗎?其中幾位也是犯下滔天罪行

梁山好漢中比較猥瑣的幾位

那麼梁山聚義之中另一種人,就不能單純的講是被替天行道的大旗吸引而來的了,他們往往是觸犯了法律,甚至是殺了人被逼無奈,投梁山而來,就連我們熟知的武松,也是因為他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被官府緝拿,幾無落腳之地,才投奔了梁山,固然西門慶與潘金蓮該殺,然而也不應該是武松親自出面殺人吧,照現在的法律講,這就是故意殺人。再說起另外一個反面的人物,“鼓上蚤”時遷,他的生計就是入室偷摸,這樣的人怎麼能用義氣兩字形容。

水泊梁山聚一百單八將,是官逼民反嗎?其中幾位也是犯下滔天罪行

《水滸傳》中的經典人物

其實,梁山好漢中大多是不講什麼道義的流氓草寇,好在宋江還是比較仁義的,而且宋江的考慮也是比較長遠的,剛才我們說到梁山後期發展到已經可以揭竿起義的地步,然而宋江卻從未想過要起義造反,他想到的更多的恐怕就是能被朝廷招安,自己積累了這麼多的資本(兄弟),一定也會出人頭地,其實,更多的,宋江還是為他的兄弟們著想,看看這一百多個兄弟,三教九流,很多還揹負殺人之罪,被朝廷招安能夠赦免兄弟們的罪責,做個普通老百姓即可,總比起義死傷眾多兄弟的性命要強得多。

水泊梁山聚一百單八將,是官逼民反嗎?其中幾位也是犯下滔天罪行

魯智深

說白了,宋江領導的梁山好漢團體的日漸勢大的主要目的就是讓朝廷意識到他們的力量,進而赦免所有人的罪責,也是從比較長遠的角度出發,然而,很多人表示對此事的不理解,就像在影視作品中的水泊梁山,眾兄弟齊聚一堂,歡聲笑語不也過得很好嗎,可是,這種場面能維持多久呢,長此下去,朝廷必將進剿梁山,到時候可能情況比招安更為糟糕。

水泊梁山聚一百單八將,是官逼民反嗎?其中幾位也是犯下滔天罪行

宋江率領眾兄弟

那麼宋江選擇被招安這條路,可能考慮的是他自己乃至眾多兄弟都有“前科”,若不是憑藉梁山這杆大旗,朝廷才不會給這些人一個好的待遇,造反起義又缺乏很多條件,當時的民間並不算非常艱苦,不可能籠絡太多人,於是只有招安這一條路,為眾兄弟們謀的安身立命的資本。

關注青史之名,瞭解真實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