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廣州海關在抗疫中作出了有益探索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海關是外防輸入的第一道防線,廣州海關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中作出了有益探索。”4月17日,廣州海關組織開展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鍾南山院士到場作了題為“抗擊新冠肺炎的中國經驗”的專題輔導。

結合目前全球疫情形勢,鍾南山從新冠肺炎防控的中國策略,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診斷、治療,防控外來輸入感染者傳播等方面進行了分享和解讀。鍾南山在作專題輔導時表示,廣州海關在取得了突出成績的同時,為抗疫物資快速通關提供便利服務,受到社會各界肯定。

專題輔導結束後,鍾南山一行和廣州海關黨委成員、疫情防控一線關員進行了工作交流,通過視頻連線查看廣州白雲機場口岸衛生檢疫作業流程,對海關衛生檢疫和實驗室科研工作進行了指導。

據介紹,廣州海關轄下共有貨運現場64個、旅檢口岸7個。疫情暴發以來,廣州海關落實海關總署、廣東省各項“外防輸入”工作部署,按照科學防控、精準施策的要求,堅持分類施策、精準檢疫,堅持對高風險旅客、重點航班精準檢疫。

加強境外疫情的風險研判,搭建進出境旅客“大數據”模型,建立高風險人員庫。對重點航班實施“專用廊橋、專區檢疫”,首創“分區分級分類”管控模式,對健康申報區域、測溫通道、醫學排查室、負壓排查室、行李提取區等區域實施差異化、精準化管控和分級管理,最大限度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

加強入境人員健康申報、口岸排查。嚴格落實“三查三排一轉運”,在檢疫篩查環節落實“三查”,即嚴格100%査驗健康申報、開展體溫篩查、實施醫學巡查;在檢疫排查環節落實“三排”,即嚴格實施流行病學排查、醫學排查、實驗室檢測排查;在檢疫處置環節落實“一轉運”,對發現的病例、疑似病例一律按照聯防聯控機制轉運地方衛生健康部門妥善處置。

對入境人員100%流調、100%採樣、100%送檢。針對疫情可能經水路傳入的風險,制定入境船舶衛生檢疫作業指引,壓實船方主體責任,嚴格實施登臨檢疫等措施,嚴防疫情經水路傳入。

與地方聯防聯控機制攜手實現“閉環”管理,海關與地方指揮部、相關部門加強配合,落實口岸分級分流處置要求,確保無縫對接、閉環運作。對核酸檢測呈陽性的病例,及時回溯鎖定同行人及密切接觸者,向地方指揮部共享進境人員信息、風險評估成果。

近日,廣州海關技術中心衛生檢疫研究所參加了國家衛生健康委臨床檢驗中心組織的“2020年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室間質量評價活動”,成為全國第一批通過該質評並取得優異成績的實驗室。

攝影:池兆恩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

作者: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

責任編輯:王亦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