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廣權直播帶貨4000萬:讀書多的人,有多“可怕”?

朱廣權直播帶貨4000萬:讀書多的人,有多“可怕”?


“煙籠寒水月籠沙,不止東湖與櫻花,

門前風景雨來佳,還有蓮藕魚糕玉露茶,

鳳爪什麼熱乾麵,米酒香菇小龍蝦,

守住金蓮不自誇,趕緊下單買回家,

買它買它就買它,熱乾麵和小龍蝦。”


最近,著名主持人朱廣權

和李佳琦同框為湖北做了公益直播。

兩人不僅賣出了

總價值4014萬元的商品,

直播過程裡的妙語連珠,

更是圈粉無數。


朱廣權直播帶貨4000萬:讀書多的人,有多“可怕”?


尤其是朱廣權,帶貨文案可謂是

“術語與段子齊飛,專業共幽默一色”。

隨口而出的段子,極有韻律感,

押起韻來,堪比說唱歌手。


直播開始:

初來乍到,技術不高,手藝不妙,請多關照!

我命由你們不由天,我就屬於佳琦直播間。


誇李佳琦:

佳琦顏值擔當,眼裡藏星辰,笑裡帶月光,看得你發慌,不買都得淚汪汪。


賣熱乾麵:

支持湖北我最拼,我為湖北胖三斤。

OMG!不是我一驚一乍,這款面又香又辣,舌頭都要被熔化,趕緊攏一攏蓬鬆的頭髮(不僅押韻還緊跟熱點!)


賣綠豆糕:

綠豆糕的優點,清熱解毒順氣,口感清爽不膩,組織細潤緊密,更對身體有益。


朱廣權直播帶貨4000萬:讀書多的人,有多“可怕”?


他還把數學、歷史人文等知識貫穿其中,

將帶貨直播,做成了知識科普的現場。


推銷蓮藕:

吃藕不容易變心,因為奇變偶不變,符號看象限。吃了藕海枯石爛心不變。


推銷熱乾麵:

武漢是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發祥地,春秋戰國以來一直都是中國南方的軍事商業重鎮。來到武漢有很多地方值得去轉,比如你可以漫步東湖之畔,黃鶴樓上俯看,荊楚文化讓人讚歎,不吃熱乾麵才是真的遺憾。


推銷魚糕:

什麼叫吃魚不見魚,這不僅僅是食品,還是大師級的藝術品。

就像米開朗基羅在晚年的時候做出了“未完成的完成”的藝術品,是對自己藝術地位風格的超越;多納泰羅晚年的時候敢於做出醜的美,提香晚年創作出了黑暗的光明,貝多芬晚年作品有難聽的好聽,這不見魚的魚,同樣是大師的意境,魚糕,高啊!


連李佳琦都感嘆,

自己彷彿在上網課,要回去好好看書!


朱廣權直播帶貨4000萬:讀書多的人,有多“可怕”?


從38歲之前少有人知,

到如今紅遍網絡,成為備受喜愛的

“央視”F4其中一員。

朱廣權能夠從人才濟濟的央視脫穎而出,

正如康輝所說:

“他展示出來驚人的積累、知識儲備

讓人印象深刻,為他贏得了更好的機會”。


朱廣權直播帶貨4000萬:讀書多的人,有多“可怕”?


網友說:聽朱廣權的直播,

就是一個大型勸學現場,

瞬間體會了“臥槽臥槽好多鳥”

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區別。


讓我想起曾看過的一篇文章裡的幾句話:

我害怕閱讀的人。

一跟他們談話,我就像一個透明人,

蒼白的腦袋無法隱藏。

我害怕閱讀的人。

當他們閱讀時,臉就藏匿在書後面。

書一放下,就以貴族王者的形象在我面前閃耀。

我害怕閱讀的人,

他們知道「無知」在小孩身上才可愛,

而我已經是一個成年的人。


朱廣權直播帶貨4000萬:讀書多的人,有多“可怕”?

讀書無用

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謊言


說讀書無用的人,

最喜歡拿少數高學歷的落魄者,

和更少數低學歷的成功者對比。

其實,這是一種“倖存者偏差”

只看到個別人的特殊性,

沒看到大多數人的普遍性。


還記得網上廣為流傳的那個飯局嗎?


朱廣權直播帶貨4000萬:讀書多的人,有多“可怕”?

朱廣權直播帶貨4000萬:讀書多的人,有多“可怕”?


飯局裡聚集了一眾大佬。

身家響噹噹,學歷更是響噹噹。

美團的王興,畢業於清華;

快手的宿華,畢業於清華;

小米的雷軍,畢業於武漢大學;

今日頭條、抖音的張一鳴,畢業於南開;

……


能在一個行業做到頂級的,

哪一個沒有文化呢?

連郭德綱都說:

“可以沒文憑,但不可以沒文化;

可以不上學,但不可以不讀書。”


“讀書無用”,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謊言。

讀書或許不能保證一個人絕對成功,

但是,卻能影響一個人成功的上限。


朱廣權直播帶貨4000萬:讀書多的人,有多“可怕”?

讀書獲取的不只是知識

更是一種魔力


晚清眾名臣名士裡,

李鴻章17歲中秀才,張之洞16歲中秀才,

左宗棠14歲中秀才。

被認為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後一位大儒

晚清第一名臣的曾國藩,

卻考了七次才中秀才,還是倒數第二名!


朱廣權直播帶貨4000萬:讀書多的人,有多“可怕”?


曾國藩自己也常說“吾生平短於才”,“秉質愚柔”。

讀書做事,反應速度都很慢:

他人目下二三行,餘或疾讀不能終一行。

他人頃刻立辦者,餘或沉吟數時不能了。


看書,別人都看了好幾行了,

他一行還沒看明白。

辦事,別人很快處理好了,

他想半天也沒想清楚。


有多笨?據說有這麼件事。

3歲那年,曾國藩在家裡讀書。

其中有一段大概有300多字,需要背下來。

可他讀了很多遍,就是記不住。

一直到夜深了,急得樑上的賊都受不了了。

原本那賊是要等他讀完,好順點東西的,

結果實在等不下去了,就跳到他面前,說:

“就你這麼笨還讀什麼書?我聽幾遍就會背了!”

然後,賊人自己背了一遍,揚長而去。


這麼笨的人,按理說,要泯然眾人了;

可他那一輩人裡,

偏偏是他成了最後一個大儒。


朱廣權直播帶貨4000萬:讀書多的人,有多“可怕”?


愚鈍的曾國藩之所以開竅,靠得就是讀書

且持之以恆地讀書:

一、早起。

黎明即起,絕不戀床!

二、耐煩。

一句不懂,不看下句。今日不懂,明日再著。今日不精,明日再讀。

三、持之以恆。

每日早起讀書,從不間斷,甚至在後來的行軍打仗中也毫不例外。


朱廣權直播帶貨4000萬:讀書多的人,有多“可怕”?


曾國藩說:

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

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


讀書,猶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視一切。

讀書多了,氣質談吐自然改變。

這種氣質,是胸有成竹的自信從容,

是一覽眾山後的不卑不亢。


你不擔心最引以為傲的人生論述,

可能只是書裡的文字幾行嗎?

讀書,是人生唯一的捷徑。

吃不了讀書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朱廣權直播帶貨4000萬:讀書多的人,有多“可怕”?

讀書,給人以力量


關於讀書有用沒用,

曾見有人這樣回覆:

我不記得孩童時吃下的飯,

但它們,

卻漸漸的成長為了我的血肉、骨骼。

讀書也是一樣,

你不會完全記得你讀過的書,

但是它會慢慢塑造你,

塑造你的思想、你的靈魂


李清照就深刻詮釋了這一點。

很多人以為她像一些詞裡那樣瘦弱敏感。

其實,當時宋人給她的評價是:

“自古縉紳之家能文婦女,未見如此無顧藉也!”

(宋·王灼《碧雞漫志》)

膽子很大,敢做敢講。


靖康之難,北宋滅亡,

李清照親自押運15車古籍器物

輾轉流亡到南方。

期間,丈夫趙明誠離世,

耗盡兩人半生心血的收藏也丟失大半。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李清照在身心俱疲之下

再嫁給一個叫張汝舟的人。


開始,她以為這是個知冷知熱的人。

誰料,沒過幾天,張汝舟就現了原形。

他開始逼問李清照手裡到底有多少好東西,

見不如預期,就開始拳打腳踢。


當時,宋朝有個特別奇葩的規定:

妻子告丈夫,不管什麼原因,

也不管對方有沒有罪,女方都要坐兩年牢。

如果換作別人,可能就認命了,

張汝舟也吃定了這一點。


朱廣權直播帶貨4000萬:讀書多的人,有多“可怕”?


但李清照骨子還是那個剛強的人,

迅速收起眼淚,

她要離婚,即使很多人在看笑話。

於是,一邊向官府遞上和離狀書,

一邊遞交了份張汝舟曾謊報科考次數

以謀取官職的檔案!

(宋朝連考15次未中者可被照顧,破格錄取!)


最終張汝舟丟官、流放,

李清照得到赦免,只在牢裡呆了9天。


這就是李清照,

在多少女子被壓抑為一口枯井的年代,

逆風翻盤。


朱廣權直播帶貨4000萬:讀書多的人,有多“可怕”?


此後,續寫《金石錄》,完成趙明誠的夢想;

還自稱“博家之祖”,寫了本關於賭的書。

“使千萬世後,知命辭打馬,使自易安居士也。”

一直活到77歲,

在人均壽命53.3歲的宋朝,

(數據來源:《北宋人口死亡年齡研究—以墓誌資料為研究中心》)

絕對稱得上是長壽。


這就是讀書多的人,

更瞭解這個世界,

也更清晰地知道自己要什麼。

所以,有強大的心態頂得住壓力,

也有強大的思維邏輯去解決問題,

更能過好自己的人生。


朱廣權直播帶貨4000萬:讀書多的人,有多“可怕”?

知行合一,最難的永遠是行


曾有個年輕讀者給楊絳寫信,

抱怨這個社會太浮躁了。

回信裡,楊絳說:

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在容易焦慮的日子裡,

在抱怨自己抱怨他人的時刻,

讀書是最好的定心丸。


朱廣權直播帶貨4000萬:讀書多的人,有多“可怕”?


一個真正讀過書的人是什麼樣子?


· 清楚知道自己是誰。

盡我所能心如明鏡知道自己在哪,

自己有多少能力,以及能怎樣。

清楚地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而物慾無止境。

無論遭遇什麼,

都不會丟棄內心的高貴和尊嚴。


· 知道世界有多大

這裡的世界之大

不是一個人應該有多富有,

而是知道世界的寬度與廣度,

知道這世界的輕重,

在這之間,我如何更從容地面對。


· 知道怎樣以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活著。

希望所有讀書的人都能在這個時代,

活出自己想要的姿態,

有不怕被世俗打倒的底氣,

能萬眾矚目,也能平淡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