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4000年

四川盆地是我國四大盆地之一,被北面的大巴山、西面的青藏高原、南邊的雲貴高原、東部的長江三峽所包圍。

四川盆地4000年

四川盆地地形圖

古老的青銅文明

位於四川省廣漢市南興鎮的三星堆遺址,是一個獨具特色且不亞於夏商的青銅文明。

四川盆地4000年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立人像

得蜀得天下

西周時四川盆地為巴蜀兩國佔據。戰國時期,秦將司馬錯論伐蜀,獲秦惠王支持,一舉滅亡蜀國和巴國。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都江堰,成都平原變天府之國。秦國實力大增,為統一六國打下經濟基礎。公元前278年,秦軍從四川盆地順江而下,佔領楚都郢城,屈原投江自盡。此後,秦軍勢不可擋。

四川盆地4000年

都江堰

秦滅亡後,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封劉邦為漢中王,妄圖將其困在秦嶺以南的小地方。但是劉邦的手下蕭何早在劉邦剛進入咸陽時,就將秦國的府庫裡地圖、戶籍等檔案資料弄到手,指導劉邦南下佔領沃野千里、物產豐富的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4000年

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

所以儘管項羽與劉邦的戰鬥中勝多敗少,尤其是前205年的彭城之戰,劉邦率領各路諸侯56萬之眾進攻項羽的都城彭城,項羽僅以3萬兵力擊敗劉邦,劉邦的父親、妻子皆被俘獲。但劉邦很快得到補給,站穩了腳。相反,項羽所佔據彭城(徐州)雖然在後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但當時江淮沒有大規模開發,其實比較落後。沒有經濟支撐,項羽的實力在戰爭中越打越弱,而劉邦卻越來越強。公元前202年,劉邦在平定所有諸侯後,將項羽圍在垓下,項羽最後只能烏江自刎。

割據割據

四川盆地地勢險要、土地肥沃,自古就有很多野心家妄圖擁兵自重,割據一方。早在戰國時期,秦國的陳莊等人就曾想獨霸四川盆地,但很快就破滅了。

王莽篡漢後,天下大亂。公孫述佔據益州,在成都稱帝,國號“成”。公元36年為東漢所滅。

東漢末年,天下再次大亂,益州牧劉焉、劉璋父子割據一方。劉備三顧茅廬,隆中對諸葛亮提出佔領荊州、益州。赤壁之戰後,劉備奪取益州,正是憑藉蜀地豐富的資源,劉備才得以三分天下,諸葛亮才能北伐。公元263年,司馬氏控制的魏國滅亡蜀國。

四川盆地4000年

三國時期

西晉滅亡前,內遷的巴賨族領袖李雄在成都稱帝,史稱“成漢”。公元347年,東晉名將桓溫率軍從長江逆流而上,滅了成漢。

唐朝中後期蜀地的割據勢力混戰。907年,唐朝滅亡後,受封為蜀王的王建稱帝,史稱“前蜀”,為“十國”之一。公元925年為“五代”的後唐所滅。公元934年,孟知祥在這裡建立後蜀政權。公元964年,北宋趙匡胤發兵伐後蜀,後蜀不戰而降,女詩人花蕊夫人留下“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的詩句。

四川盆地4000年

五代十國時期

元末,明玉珍在四川建立大夏國,於1371年為明朝所滅。

明末,張獻忠入川建立大西政權,後為清朝所滅。

民國時期,四川軍閥混戰,百姓不得安寧。到了1932年,盤踞在成都的軍閥劉文輝與盤踞在重慶的其侄子劉湘為當四川王而爆發“二劉之戰”。最後劉湘戰勝了劉文輝,劉文輝逃往雅安,經過宗族調解而停戰,劉文輝在雅安建立西康省,而劉湘則佔據四川盆地。

1938年,劉湘去世,四川盆地上最後一個軍閥消逝。

大後方

在劉湘死後,四川盆地結束了割據,迎來了重要的使命,作為抗戰的大後方。抗戰期間,重慶作為陪都。

民族企業家川商盧作孚創立的民生公司成功將150多萬人和100萬噸物資撤到四川盆地。

兵工專家李承幹領導的第21兵工廠(長安廠)生產了抗戰時60%的國產槍支彈藥。此外,還有無數川軍將士開赴抗戰前線。

四川盆地4000年

盧作孚

四川盆地4000年

李承幹

從50年代末到70年代後期,四川盆地成為國家“三線建設”的大後方,東部許多工廠內遷到這裡,東北的沈飛等重工業大企業在這裡建分廠,國家在這裡投資建設電子工業,如生產電視機的長虹集團就是當時建成生產雷達的工廠。

與很多在深山老林裡的三線企業在改革開放後逐漸沒落不同,由於四川盆地的環境要優越得多,許多三線企業發展壯大。如生產J10和J20的成飛,從沈飛分出來的,如今風頭蓋過沈飛。由哈爾濱電氣分出的東方電氣,與哈爾濱電氣、上海電氣一道成為中國發電設備出口的主力。由一重支援建設的位於德陽的二重生產出世界最大的8萬噸模鍛壓機。

四川盆地4000年

八萬噸模鍛壓機

成渝分家

成都是四川省的省會,重慶曾是建國初期西南大區的行政中心,直轄的呼聲一直不斷。三峽地區屬於貧困帶,80年代,國家曾考慮對該區域建省只管,在計劃流產後,再加上要修建三峽水利樞紐,解決蓄水後的移民搬遷問題。國家讓重慶市與三峽庫區的萬縣市(萬州)、涪陵市以及黔江地區這三地市合併後於1997年直轄。重慶市成為中國最年輕的直轄市。其實合併後的重慶市人口有3000萬,比西部一些省的人口還多,可以建省。但精簡機構是趨勢,所以選擇設直轄市。雖然重慶市從四川省分離出來,但是四川外國語大學、四川美術學院還在重慶,而且重慶在四川歷史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四川盆地4000年

山城重慶

出川入川這麼難

四周被大山包圍的四川盆地,物產豐富,但進去和出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秦國佔領蜀地後,沿著懸崖峭壁修棧道,經過歷朝修建,有翻越大巴山的金牛道、米倉道等以及穿過秦嶺的陳倉道、褒斜道、子午道、祁山道等將四川盆地與漢江谷地、關中平原連在一塊。往東則是坐船經過長江三峽進出川。

四川盆地4000年

蜀道

李白年輕時是乘船出川的,在長安定居後,走棧道回家探親,深感不便,以至於後來發出“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運輸效率低下的棧道還使諸葛亮北伐時一直面臨糧草短缺的問題,被司馬懿拖死,病逝五丈原,出師未捷身先死。

坐船走三峽雖然省時省力,但江面窄峽谷深,險灘密佈,觸礁舟毀人亡的事情時常發生。當地漁民歌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炸掉大量險灘,航運條件才有所改善,三峽大壩蓄水後,航運條件才大幅度提升。

四川盆地封閉的環境在戰時可以作為大後方,但在和平年代則阻礙交通、制約經濟的發展。1956年,寶成鐵路通車,四川終於連上全國鐵路網。寶成鐵路北起寶雞,要翻過秦嶺,坡度很大,兩臺蒸汽機車牽引還吃力,而且穿過隧道時濃煙瀰漫,嚴重影響司機駕駛。所以1958年開始電氣化改造,改用電力機車牽引。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就是這麼來的。

四川盆地4000年

寶成鐵路

大三線建設時先後修建了川黔鐵路、成昆鐵路、襄渝鐵路,四川盆地對外的交通大為改善。

四川盆地4000年

宜萬鐵路開通前的四川盆地對外鐵路交通

不過,位於長江上游四川盆地去長江中游的武漢等大城市卻很不容易,雖然直線距離很近,但卻要北走襄渝鐵路經陝西安康繞或南經湖南省繞道,直到2010年宜萬鐵路通車。宜萬鐵路從2003年開始修建,歷時7年才完工,鐵路經過的地區地質構造極其複雜,修建難度比青藏鐵路還大。宜萬鐵路的開通使得從四川盆地到上海的沿江東西鐵路通道得以貫通。

高速公路建設也取得重要進步,往北有京昆高速、包茂高速穿過大巴山、秦嶺,往東有滬渝高速、滬蓉高速等。

而西成高鐵開通,從古都西安到成都只需3-4個小時,數千年的蜀道難將成為歷史。

一帶一路的新節點

在21世紀,隨著蘭渝鐵路的建成,從重慶、成都出發的中歐班列的開通,四川盆地往西北、歐洲的通道打通。

四川盆地4000年

蘭渝鐵路

正在修建的渝昆高鐵、成昆鐵路二線、中老鐵路,將使四川盆地連接東南亞。建設和規劃中的川藏鐵路和中尼鐵路將使四川盆地穿越青藏高原到達尼泊爾、印度等地。準備建設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是一座比北京大興機場還大的新機場。四川盆地正成為一帶一路上的新節點。

四川盆地4000年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想象圖

四川盆地內東方電氣生產的發電設備、資陽機車廠生產的內燃機車等工業製品造福一帶一路上的國家和人民。

四川盆地4000年

資陽生產的出口土庫曼斯坦的內燃機車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