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手握四十萬重兵,卻為什麼不造反呢?

說到鰲拜你們會想到什麼?沒錯小編我腦海中出現的第一印象就是康熙帝與韋小寶設計擒獲鰲拜的情景。那你們知道為什麼鰲拜手握四十萬大軍為什麼還被擒獲嗎?難道他就沒有想過造反嗎?

鰲拜手握四十萬重兵,卻為什麼不造反呢?


鰲拜滿洲第一勇士,有人說鰲拜明知道隨著康熙皇帝年齡的增長將來勢必會對付自己,但是鰲拜手握重兵卻為什麼不敢造反,自己稱帝呢?其實班布爾善曾經蠱惑過鰲拜造反,聲稱以鰲拜的實力,再加上鰲拜在軍中的威望,滅了康熙是輕而易舉的,然而鰲拜並沒有這樣做,他之所以沒有造反,其實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鰲拜手握四十萬重兵,卻為什麼不造反呢?


鰲拜出身將門精通騎射,跟隨皇太極征戰四方,皇太極第九子順治上臺之後開始重用鰲拜,使鰲拜成了四大固命輔政大臣之一。負責輔佐年幼的康熙皇帝,4個輔政大臣當中,遏必隆才能平庸,沒有主見事事聽從鰲拜,年老的索尼則是狡詐的牆頭草,兩面討好,唯一有主見的就是同鰲拜有著姻親關係的蘇克薩哈,蘇克薩哈雖然有一定的政治能力,卻也是趨炎附勢之流,平時一般不敢得罪鰲拜,那麼這種情況之下,康熙年幼不能主政,能力最強且願意承擔責任的鰲拜就獨攬了大權。

鰲拜手握四十萬重兵,卻為什麼不造反呢?


這也造就了鰲拜在晚年表現的有些飛揚跋扈,當時班布爾善一直鼓動鰲拜造反,但是鰲拜並沒有聽從,依然是我行我素甚至被康熙擒獲的時候還反抗說為什麼要抓我?蘇克薩哈也被自己教唆康熙被處死了。按理說大權在握的鰲拜完全是可以廢除掉康熙的,但他沒有這麼做,難道鰲拜真的就沒有想過造反自立為帝嗎?他當然想過,但是造反的事兒遠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在清朝皇權是十分集中的,整個大興王朝是以愛新覺羅氏為軸心,雖然他們表面上各自為戰,可一旦有人想竊奪皇位,他們仍會一致對外守護自己的利益,也就是說即使鰲拜成功的殺掉了康熙也會面臨愛新覺羅家族的討伐,在清朝的歷史上,有過很多位高權重的能臣,但是最終都沒有造反。

鰲拜手握四十萬重兵,卻為什麼不造反呢?


原因就在於他們都沒有十足的把握去對付整個愛新覺羅家族,如果鰲拜造反沒能成功,到時候天下大亂,那麼鰲拜上半輩子和皇太極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就全部付諸東流了,而這樣的結果絕對不是鰲拜想看到的,如果鰲拜造反成功,那麼他也沒有信心來對付整個愛新覺羅家族,而實際上鰲拜也沒有必要造反,歷史上鰲拜忠心耿耿,作為滿族八旗的貴族家庭,他從小就受到了嚴格的教育,到了晚年他只是利慾薰心,但並沒有不臣之心,鰲拜認為,康熙年幼,很多事情根本都不懂,卻不知道康熙在其祖母孝莊的教導之下,心智完全和普通少年不同,當時鰲拜要殺蘇克薩哈,康熙不同意,他就與鰲拜爭辯,但是鰲拜卻以康熙年幼不懂官場之道為由自己做主殺了蘇克薩哈。

鰲拜手握四十萬重兵,卻為什麼不造反呢?


也正是這件事徹底的激怒了孝莊和康熙,但是鰲拜卻不以為然,他還沒有意識到他的權臣地位可能從此覆滅,他依然我行我素,在宮中驕橫,最後他被康熙擒獲,說鰲拜結黨營私,善權專橫,阻礙了皇權的集中,以叛逆篡位的嫌疑將其關入大牢。

鰲拜手握四十萬重兵,卻為什麼不造反呢?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鰲拜確實是個勇武之氣,但卻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缺乏長遠的政治眼光,康熙公佈鰲拜的罪狀之後,並沒有殺死鰲拜,畢竟鰲拜對大清王朝有功,還救過皇太極,最終滿洲第一勇士鰲拜落得個圈近老死的結局。如果你們是鰲拜你們會篡位嗎?歡迎評論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