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文化:古代古箏彈奏技法

最早記載古箏的表演形式的文獻是戰國時期秦國丞相李斯在其《諫逐客書》中寫道 :“夫擊甕 、叩缶 、彈 箏 、搏髀 ,而歌呼嗚嗚 ,快耳目者 ,真秦之聲也 。”文中雖然沒有具體的演奏技法的表述 , 但從古箏參與表演 的形式中我們可以得知 ,古箏最初的表演形式並不是純器樂演奏 ,而是為歌唱伴奏的 。漢 、魏時期 ,古箏已是 《相和歌》等表演形式中不可缺少的伴奏 、合奏樂器 。三國時魏人曹植的《善哉行》中“歡日尚少 ,戚日苦多 ,以 何忘憂 ,彈箏酒歌 。 ”梁 王臺卿《詠箏》中“依歌時轉韻 ,按曲動花鈿 ”等詩句 ,均記載了古箏為歌唱伴奏 的演奏形式 。

古箏文化:古代古箏彈奏技法

古箏表演形式歷史悠久

此外 ,歷代還有許多關於古箏與歌唱的結合體“箏歌”的記載 。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出古箏早期 的演奏技法是在為歌唱伴奏的基礎上建立的 ,與歌唱中的聲腔變化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關係 。 楊蔭瀏先生 在《語言音樂學講稿》中談到 :“從歷史上看 ,聲樂的發展曾既是器樂發展的先導 ,又是器樂發展的基礎 。 歷史 上有無數器樂作品是從先有的聲樂作品上加工改編而來 ;有不少器樂種類曾通過為聲樂服務的漫長過程而後逐漸脫離了聲樂 ,形成其獨立的器樂體系 。”

古箏文化:古代古箏彈奏技法

古箏演奏技藝多變

近代形成的古箏的幾個主要流派 ,其代表性樂曲大多是從原 為演唱伴奏的說唱音樂 、戲曲音樂等衍變而來 , 像河南大調曲子 、山東琴書 、榆林小曲 、杭州灘簧 、潮劇 、廣東 漢劇等 ,均是古箏各流派中傳統樂曲的來源 。在長期與演唱合作的演奏實踐中 ,古箏演奏者為了求得與主要 角色 ———演唱者的融洽和諧 ,達到烘雲托月 、珠聯璧合的藝術效果 ,古箏必然會以演唱的聲腔音韻為趨向 ,並 將這種影響潛移默化地在自身的演奏技法當中加以運用 。 古箏藝術發展的繁榮時期是唐代 ,這個時代也是中國經濟 、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 。 古箏在唐代 ,隨著唐 大麴和樂舞的興盛 ,它的種類與形制都有了較大的改進 。其中有隨譴唐使帶出流傳到日本和現今的韓國 、朝 鮮等國十三絃箏 、十二絃箏和雲和箏 、軋箏等 。種類的發展與形制的改進 ,為唐代古箏在演奏技法上的發展 、 運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和更多的可能性 。

古箏文化:古代古箏彈奏技法

古箏表演形式歷史悠久

焦文彬教授的《秦箏史話》對《全唐詩》中一百餘首與古箏有關的詩 中 ,彙集了其中記載和描述的唐代箏的演奏技法和指法 ,計有 :掩 、抑 、抽 、撥 、打 、拍 、遏 、按 、撮 、 、拂 、撫 、挑 、 捻 、推 、彈 、扌芻 、迴旋等十八種 。其中彈 、扌芻 、拍 、撥四種為右手技法 ,其餘掩 、抑 、抽 、打 、遏 、按 、撮 、 、拂 、撫 、 挑 、捻 、推 、迴旋十二種為左手技法 。這些左手作韻技法比之日本《箏曲大意抄》中所載左手八法(掩 、押 、 扌室 、臑 、重押 、搖吟 、押放 、押收)要豐富得多 。下面是焦文彬教授對以上唐代箏的演奏技法做的一些考證和 詮釋 :

1.掩 :押 、按之意 。是古箏左手常用的指法 。

2.抑 :就是重押 、重按 。也是古箏左手常用的指法 。 在古代詩文中 ,與掩經常連用 ,稱掩抑 。而抑 ,又是 一種“二度的推入” ,力度較掩為大 。

3.抽 :同撥 。用指拉弦 ,使之發聲 ,或提弦 。有時也有“打”的意思 。

4.撥 :手指由內向外彈弦 ,謂之撥 。

5.打 :敲打的意思 ,有輕打和重打的區別 ,一般用食指 。

6.拍 :用手按弦 ,或同時用食指與中指按弦 。力度小於“打” 。

7.遏 :大指與食指捏弦 ,使之突然停止發音 。有輕遏 、深遏的區別 。

8.按 :古箏的基本指法之一 。就是用手按弦 ,有左右手的分別 。詩文中也稱“按弦” 。

9.撮 :用大指 、食指與中指三指同時叩弦 。

10. :用手指衝撞箏弦 ,迅速準確 。

11. 拂 :輕輕拂拭 、掠過 。有不經心的意思 ,即輕擊 。

12. 撫 :輕按的意思 。

13. 挑 :用指尖從下向上挑弦 。

14. 捻 :用大指與食指搓弦謂之捻 。

15. 推 :就是用手指由前向後推掀箏弦 ,使之變換位置 。

16. 扌芻 :用手指彈的意思 。唐代箏弦因質地的不同 , 有的需手指上戴鹿甲(即稱義甲)彈奏 , 有的卻不用 義甲 ,直接用手指彈奏 。從而形成了古箏在彈奏上的兩種不同手法 。 所以通稱古箏藝人為“扌芻 彈家”(參見 《樂府雜錄》)也正因為這樣 ,也稱箏為“ 箏” 、“彈箏 。”

17. 彈 :手指上戴義甲彈弦 。但有時“彈”卻是泛指 。

18. 迴旋 :來回撥動的意思 ,有揉的意思 。 從這些演奏技法的運用來看 ,唐代箏的演奏技法在左手作韻方面已經相當複雜 ,極大的豐富了古箏的表 現能力和藝術效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