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在杭州西湖邊的三傑,不同時代卻魂歸一處的悲劇英雄

西湖青山碧水有幸,安葬了三位英雄。三人均與杭州西湖結下不解之緣,故稱“西湖三傑”。後被世人流傳至今。他們是宋朝的岳飛、明朝的于謙、明末清初的張蒼水。

在杭州西湖北山棲霞嶺麓埋葬著南宋民族英雄岳飛和南山三臺山腳下的明代民族英雄于謙,兩處墓祠遙相呼應,如雙璧輝映,形成西湖南北兩處勝景。以及西湖景區南屏山下張蒼水墓,被世人譽為“西湖三傑”。

葬在杭州西湖邊的三傑,不同時代卻魂歸一處的悲劇英雄

西湖

岳飛(1103年—1142年),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書法家、詩人,南宋“中興四將”之一。

岳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澤至紹興十一年(1141年)止,先後參與、指揮大小戰鬥數百次。金軍攻打江南時,獨樹一幟,力主抗金,收復建康。紹興四年(1134年),收復襄陽六郡。

葬在杭州西湖邊的三傑,不同時代卻魂歸一處的悲劇英雄

岳家軍

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宗弼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夾擊金軍。岳家軍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

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宋孝宗時,平反昭雪,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在宋、元、明三朝,備受尊崇。

葬在杭州西湖邊的三傑,不同時代卻魂歸一處的悲劇英雄

岳飛墓

于謙(1398年-1457年),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杭州市上城區)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登進士第。

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職隨明宣宗平定漢王朱高煦之亂,因嚴詞斥責朱高煦而受宣宗賞識,升為巡按江西,頌聲滿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等地。

明英宗時因入京覲見時不向權臣王振送禮,遭誣陷下獄,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而復任。土木之變後,英宗兵敗被俘,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明代宗即位,親自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抵禦瓦剌大軍。

葬在杭州西湖邊的三傑,不同時代卻魂歸一處的悲劇英雄

于謙牌坊

瓦剌太師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最後瓦剌被迫釋放英宗。和議後,于謙仍積極備戰,挑選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得以安寧。于謙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居所僅能遮蔽風雨。但因個性剛直,招致眾人忌恨。

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大將石亨等誣陷於謙謀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憲宗時,于謙被複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諡“肅愍”。明神宗時,改諡“忠肅”。有《於忠肅集》傳世。《明史》稱讚其“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

葬在杭州西湖邊的三傑,不同時代卻魂歸一處的悲劇英雄

于謙墓

張煌言(1620年7月8日—1664年10月25日),字玄著,號蒼水,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人,漢族,南明儒將、詩人,著名抗清英雄。

崇禎時舉人,官至南明兵部尚書。順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南京失守後,與錢肅樂等起兵抗清。後奉魯王朱以海,聯絡十三家農民軍,並與鄭成功配合,親率部隊連下安徽二十餘城,堅持抗清鬥爭近二十年。

葬在杭州西湖邊的三傑,不同時代卻魂歸一處的悲劇英雄

張蒼水

康熙三年(1664年),隨著永曆帝、監國魯王、鄭成功等人相繼死去,張煌言見大勢已去,於南田的懸嶴島(今浙江象山南)解散義軍,隱居不出。是年被俘,後於杭州遇害,就義前,賦《絕命詩》一首。諡號忠烈。

其詩文多是在戰鬥生涯裡寫成,表現出作家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有《張蒼水集》行世。張煌言與岳飛、于謙並稱“西湖三傑”。清國史館為其立傳,《明史》有傳。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諡忠烈,入祀忠義祠,收入《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

葬在杭州西湖邊的三傑,不同時代卻魂歸一處的悲劇英雄

張蒼水祠牌坊

他們的命運也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是抗擊外來的侵略,然而在腐敗的封建社會,個人的命運似同草芥,即便他們奮不顧身,義無反顧地力挽狂瀾,卻無力扭轉個人的悲劇,抵擋不住名、利、勢、欲的暗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