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龍嘉國際機場T1抗疫“變形記”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郝藝婧 報道:吉林機場集團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國際化”階段,防控工作重點轉向了外防輸入,承擔著國際航班保障的長春機場T1航站樓作為這場戰疫的“前線”,成了疫情防控工作的焦點地帶。

面對疫情發展的瞬息萬變與國際航班處置的複雜多變,沒有任何一項工作可以一勞永逸。短短一月之內,T1航站樓的保障流程先後歷經了四次改造,在航站樓的“變形”過程中,涉及流程變更、硬件改造、資源配置等工作千頭萬緒,而每一次的變化都意味著區域佈置的推倒重來,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2月23日,韓國政府將新冠肺炎疫情預警級別上調至最高級別“嚴重”;2月26日,省政府將吉林省新冠肺炎疫情一級應急響應調整為省二級響應。

“應急響應雖然降級了,但防護保障仍需高度警惕。”這是航站樓管理部經理張洪權對部門全體員工的防疫號令。2月26日,在吉林機場集團領導班子的帶領下,相關部門進行了多次踏勘論證,設計了一套完整的保障流程。按照職責分工,航站樓管理部各科室開始對T1航站樓國際區域進行首次改造,測溫防控、擴展區域、增設座椅、提供備品,確保進出港旅客流程符合入境監管需要且銜接順暢。

特殊時期,長春機場對進入航站樓的所有旅客實施體檢測溫,實時開通新風系統並對樓內實際溫度進行監測,保證良好的室內空氣環境與適宜溫度;進港夾層海關測溫區增設了36個愛心座椅,並用“√”及“×”簡明易懂的方式告知旅客保持安全間距;規劃了獨立的“各地區接機人員臨時休息區”,便於吉林省各地市州接機人員分別接收安置的需求;進戶門處增加的“送站人員禁止進入”溫馨提示標識,縮短了送機人員在機場的停留時間,最大限度減少與控制人員聚集的現象。

長春龍嘉國際機場T1抗疫“變形記”
長春龍嘉國際機場T1抗疫“變形記”

為了讓返長旅客在嚴防病毒傳播的嚴峻形勢下,依然感受人文關懷與真情服務,旅客服務中心聯繫廠家加班趕製標識,在航站樓旅客流動密集的關鍵節點處,增設了各類“一米”溫馨提示標識累計127處;運行控制中心又對負責日常保潔的科瑞物業提出了實行定人、定崗的防疫要求,專區指派專人進行保障,並升級了保障人員的個人防護用品,增加了區域清潔與消殺頻次。

長春龍嘉國際機場T1抗疫“變形記”

“一個專區的規劃與啟用,並非是劃定一個空間、開通一個門禁那麼簡單”,這是疫情防控總聯絡員王彥波對於改造工作最深切的感觸。

3月7日,長春機場迎接首個空客A330寬體大型機國際航班到港。

3月6日,航站樓管理部接到次日起保障空客A330國際航班的重要任務,張洪權再次組織各科室連夜落實了各項應急服務保障舉措,有效防範疫情跨境傳播。

保證出港航班的正常率、縮短入境旅客的等候時間、防止人員聚集交叉感染的風險,成了國際航班保障的客觀多項選擇題。為此,航站樓管理部重新設計保障流程,並組織實施了二次改造,包括明確各區域功能、確認物理分區位置及粘貼標識等。

此次改造工作實現了從空間上與其他區域的隔離,防疫檢測過程由此前的機上轉為航站樓內,為防止機場內交叉感染,業務管理室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出港廳設置了3間共168平米的觀察室;進港夾層擴展了324平米旅客測溫等候區;101-103進港廊橋區間增設了16具滅火瓶;重新規劃的境外旅客專用休息區增設了276個座位;單獨設置了發熱旅客轉運通道;為提高測溫效率和準確性,還單獨在出港廳玻璃幕高空粘貼了29平米玻璃膜;增設了飲水機兩臺,並配備了桶裝飲用水、免洗消毒液及溼巾等物資。

長春龍嘉國際機場T1抗疫“變形記”
長春龍嘉國際機場T1抗疫“變形記”長春龍嘉國際機場T1抗疫“變形記”
長春龍嘉國際機場T1抗疫“變形記”長春龍嘉國際機場T1抗疫“變形記”

為有效緩解了旅客的焦躁不安情緒,旅客服務中心又進一步在旅客途經區域及相應設施上增設安全距離、消毒防疫、愛心傳遞系列溫馨提示標識累計51處,每個環節都要站在旅客的角度思慮詳盡。

一夜之間,一個流程完善、區域獨立、體驗舒適的T1航站樓國際保障區域呈現在旅客面前,正在等候實踐中的檢驗。諸般精益求精的背後,是所有連夜參與改造工作人員的辛勞付出,是航站樓管理部全體員工“講政治、比奉獻、保運營、齊爭先”團隊精神的最好體現。

3月26日,民航局發佈了《關於疫情防控期間繼續調減國際客運航班量的通知》,每家航企經營至任一國家航線只可保留一條,僅維持每條航線最低航班量。

航班量的減少,恰恰意味著防控的嚴峻形勢加劇。為做好韓亞定點國際航班OZ303旅客入境後的全流程保障工作,航站樓管理部再次對現場環境進行踏查,反覆商定保障方案,進一步優化保障環節,設置入境通道、規劃專用區域、維護秩序,形成防輸入閉環管理。

本著疫情防控與真情服務有機統一的原則,著力為駐樓單位解決時下難題,根據機場海關最新檢疫要求,航站樓管理部又將入境通道夾層三間累計286平米辦公用房作為海關用於高風險旅客醫學排查區域,最大限度的增加醫學排查各項單元室,又在最短時間協助其完成系列功能用房的升級與改造事宜。

長春龍嘉國際機場T1抗疫“變形記”

為提高通關實效,經與科瑞物業協調後,在國際進港夾層等候區搭建起模擬客艙,參照空客A330機型艙位座椅分佈,遷移了348個座椅,將原本客艙“平移”至航站樓內,座椅上方編碼與艙位號碼形成對應,減少入境旅客機上及口岸滯留時間,改善了旅客入境通關期間的候檢環境。

長春龍嘉國際機場T1抗疫“變形記”

流程再優化,需要重新梳理、分佈航站樓內的標識,為此,旅客服務中心在新改造流程中增加了疏散引導標識50處、安全出口指示標識12處、疏導情緒類溫馨提示3處;運行管理室又結合當下春季防火有關要求,在桌面演練的基礎上,組織海關50餘位工作人員進行現場應急疏散演習,盯緊每個環節、盯住每個流程,確保運行安全順暢。

長春龍嘉國際機場T1抗疫“變形記”長春龍嘉國際機場T1抗疫“變形記”

考慮到旅客為了防護而未在飛行中用餐的情況,旅客服務中心積極協調商貿公司,在T1航站樓國際進港區域增設了2臺自動售賣機,滿足了疫情期間旅客的基本購物需求。

長春龍嘉國際機場T1抗疫“變形記”

4月7日,長春機場正式開始了定點國際航班保障任務的序幕。此前,就各保障環節進行了推演,對一線保障人員的防護情況進行了再次檢查;綜合輸入風險指標,航站樓管理部制定了分區、分級、差異化疫情防控措施,青年突擊隊員依此加大了對旅客集中等候區、高頻接觸設備等高風險點的消毒頻次,針對高風險區域消殺藥劑配比濃度按照上限執行,確保精細施策、精準防控。

長春龍嘉國際機場T1抗疫“變形記”

從第一個定點國際航班保障起,航站樓管理部就把梳理航班保障的關鍵節點作為當前重點工作任務跟進,對保障期間消殺工作耗時、關鍵節點分析完善逐一覆盤,旅客入境保障方案也在不斷磨合,只為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如今,T1航站樓國際進出港區域規劃有序、環境整潔,各駐樓保障單位運轉有條不紊、區域運行合理高效,國際定點航班保障從首班的近10個小時,縮短至現在的約5個小時,是不斷實踐的成果檢驗。

然而,這些僅是T1航站樓抗疫“變形記”的前奏、間奏,新的改造、調整仍在繼續……

4月20日,T1航站樓臨時遠機位將作為解除隔離的國際旅客乘機候機區重新啟用,再次面臨著流程設計、座椅擺放及引導標識設置等系列問題。總結幾次的調整與改造的經驗,當天便完成了T1航站樓國際中轉國內旅客休息區180個座椅的調整、4處服務電話提示立牌的設計、製作與安裝,航站樓管理部的各崗位員工已儼然變成了“熟練工種”。

長春龍嘉國際機場T1抗疫“變形記”

“疫情防控形式的不斷變化,長春機場T1航站樓的使命也會隨之改變,這一個月裡,我與所有同志們見證著T1航站樓的變化,也感動於同志們的辛勞無怨,我們航站樓管理部作為屬地化管理部門,要根據疫情發展態勢實時調整、優化保障方案、調整防疫重心,時刻整裝待發,為下一次的戰鬥做好準備。”張洪權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