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覆灭几乎是必然的,胡亥承受骂名,原因真的只是他一人吗?

导语

一个胡亥是不能承担起秦朝灭亡的完全责任。曾经我幼稚的认为秦与隋覆灭的共同点就是步子迈的大扯着蛋了,但是经过我逐渐深入的了解于学习后,发现二者不能相提并论。 首先我们从政治制度来思考秦朝灭亡的原因。秦朝的政治制度实质上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战争机器,这种政治制度在秦奋六世余烈逐鹿中原的过程中,是无懈可击的,其结果也是印证了这一制度的可行性。

秦朝的覆灭几乎是必然的,胡亥承受骂名,原因真的只是他一人吗?

但是在一统六国后,这种制度完全成了一种怪胎,官僚队伍是一个国家运行的支柱,我们看秦在六国统一后仍然实行军功授爵制,只有有军功的人才能跻身于统治阶级,但是此时秦的扩张对象已经不存在了,国家不可能把长城以外不适宜耕种的匈奴草原作为红利赏赐于军功者。下层人民的上升通道可以视为完全封闭,这必然形成一个死循环从而引起国家内卷。

其次,秦朝的覆灭几乎是必然的,就算秦始皇活着,估计也很难能改变,难保不是隋炀帝的结局。都说秦始皇统一国家,其实他的统一非常有限,秦国对于关东地区的统治极为有限,秦始皇还活着,张良就明目张胆的搞刺杀,规模相当大,关键是刺杀之后张良什么事也没有,还是马照跑,舞照跳,依然是一方大佬,项梁是秦帝国的重大通缉犯,结果呢?

秦朝的覆灭几乎是必然的,胡亥承受骂名,原因真的只是他一人吗?

人家在关东地区公开活动,也是一副牛逼哄哄的样子,会稽郡守和人家称兄道弟,最后反客为主,秦帝国对于关东地区的统治几乎就是一张纸。再者,秦始皇嬴政的执政使得秦国一直处于高压状态下,而秦国还有与后世统一王朝不同的地方也在于其他统一王朝即使开国便大兴土木,或到处征战也不会有秦国那么大的压力。

因为那时候的中原地区已经经过了相当程度的整合,只要统一便能调动整个国家的民力,而秦自统一到灭亡的15年里它的基本盘一直没变过,那些大型工程,征战,要么强迫六国遗民去做,要么让老秦人去做,他或许能掌握这种状态下的秦朝,其他人却未必。

秦朝的覆灭几乎是必然的,胡亥承受骂名,原因真的只是他一人吗?

但是,如果要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达到如此高的成就,秦始皇帝嬴政在那个时代已经做到了他所能做到一切,而他留下的秦朝也不是那些人所说的马上就会灭亡的秦朝,因为上述他所做的这些事只是增加了统治难度或者说后世统治者的容错率下降了。在治国方针上,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实行制度上的统一。在统治思想上,启用李斯、韩非子等,实行法家思想,和商鞅是一脉相承的。

对外,一方面派赵佗领兵60万披荆斩棘征岭南,另一方面派蒙恬领兵40万精兵抵御匈奴,并征百万六国旧民修长城。再征40万人修自己的陵墓。实行法家思想治国,对于老秦人或许已经习惯了,毕竟离商鞅变法已经上百年了。但这对于旧六国的臣民是无法接受的。

秦朝的覆灭几乎是必然的,胡亥承受骂名,原因真的只是他一人吗?

所以,刚完成统一的秦朝,急于在旧六国的地盘上推行法家制度,实际上只会激化矛盾,让旧六国的子民更痛恨秦朝的统治。六国贵族和臣民对故国还是有感情的,至少比对秦国有感情得多,毕竟六国都视秦为虎狼之国,所以只要一把火,就能让革命之火熊熊燃烧起来。秦灭六国,周边所有有威胁的敌人都已经被一扫而空,灭亡的可能只会来自内部,但是平叛的难度会比扫灭六国高多少?秦的基本盘还在,其余六国却没有了成建制的军队。

有人觉得陈胜吴广响应者众多,六国复国浩浩荡荡好像势不可挡,可事实上历朝历代这样的农民起义数不胜数,当然,加上复国的,就少了。秦如果一开始不采用对反叛者几乎放养的政策,反派势力也不会变得如此浩大和肆无忌惮。关于胡亥的记事,第一次读到的时候难以置信一个在王室宫廷中长大的人可以蠢笨暴虐到如此地步,以至于现在我都有些觉得太史公有夸张的成分,而且这也不是他第一次这么做了,但只要秦本纪记载基本属实的话那也只能说秦遇上那么个千古奇葩算它倒霉,他的操作跟对面派来的内奸也没什么区别了。

秦朝的覆灭几乎是必然的,胡亥承受骂名,原因真的只是他一人吗?

最基本的,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几乎在一瞬间就有几十万叛军杀进了函谷关,被章邯击退以后,秦军在关东地区大杀四方,但是叛军越杀越多,在巨鹿之战又有四五十万的叛军,粗略一算叛军的数量已经高达百万,如此庞大的力量不会因为秦始皇活着还是死了有所影响。秦二世的困境在于反叛力量太大了,大到秦帝国几乎打不过的地步,秦帝国唯一的机会在于能否控制南方军团,如果可以,秦帝国还是可以再来一次征服六国的过程。

秦灭亡的这口锅应该由秦始皇来背,而不是胡亥。秦始皇奠定了秦灭亡的基调,胡亥只不过是加速了灭亡而已。秦始皇是靠残酷战争灭六国而统一国家的,残酷程度有多残酷?灭赵一战就坑杀赵卒40万人,人家已经投降了,还将他们活埋了。而且秦国是以枭首记战功的。为了永久统治,秦始皇对内大量收缴兵器,严厉镇压六国起兵作乱,并将他们的贵族迁到咸阳监视起来。秦始皇在世时,各地起兵作乱的事、暗杀的事并不鲜见,只不过秦始皇都解决了。当国内发生农民起义,胡亥没有军队可用,不得已只能仓促将为始皇帝修陵墓的奴隶武装起来。

秦朝的覆灭几乎是必然的,胡亥承受骂名,原因真的只是他一人吗?

没有经过系统军事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奴隶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奴隶本来就是六国臣民,最后反戈一击也在情理之中。所以,二世而亡,不能都由胡亥一人背锅,秦始皇也是有莫大的责任的。首先是治国思想就有问题。法家在打天下时也许很好,能够快速让军队强大起来。胡亥对秦的灭亡并没有多大的责任,但对秦的早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秦面对叛乱时依旧掌握着很大优势的暴力,但如果不能改变秦统治的现状秦也会在不断的平叛中消耗大量的国力,直至灭亡,但如果有人找到合适的策略,秦并非不能延续下去,而秦皇嬴政留下的秦朝,本身就极大程度上依靠君主的能力。秦十五而亡,胡亥之罪也。

结语

如果早点准备做好储君准备,立好太子,让扶苏能顺利继位,也是可以避免秦朝兵败如山倒的。毕竟扶苏和蒙恬懂用兵,在军中威望也不是胡亥能比的,就能镇住两路秦军精锐。据说扶苏性格比较柔和,也能缓和矛盾。正是汲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抛弃了法家思想,而选择黄老学说,主张"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主张国家少干涉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减轻老百姓的赋税。这等于完全抛弃了秦制。汉初不仅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也让老百姓归心,创造了著名的"文景之治",为汉武帝打败匈奴开疆拓土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汉武帝时,为了积蓄力量打垮匈奴,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才正式成为国家后世王朝的中心思想。

参考文献

《史记》

《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