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自我教練:關於生活中的自卑與超越

以後寫文章,決定以一個自我教練的話題來切入,避免太零散。

今天自我教練的問題,是你的不自信從何而來?你是否有覺察到自己不自信的時候呢?之後你的選擇是什麼呢?

關於第一個問題,你的不自信從何而來?

一個孩子來到世界上,經歷了依賴期、獨立期、分離期,如果在依賴期沒有建立安全、值得信任的環境,那麼自卑就會在這裡生長出來,就像武志紅經常提到的原生家庭。

(此處來源本文https://baobao.baidu.com/article/6569056ed675881804ab16df14f301b4.html?lz=1)

回想一下你小時候,當你取得一些成績和進步的時候,父母對的態度。上一輩很多家長信奉“挫折教育”,認為不能表揚和讚美孩子,這樣他會驕傲;只有批評打擊,才會激發孩子的奮鬥精神。

所以當你考了第二名的時候,他們會說,再接再厲,向第一名看齊;當你終於考了第一,他們又會說,別驕傲,下一次的冠軍不一定是你。

而你如果成績一直很差,他們會把這樣的話掛在嘴邊“你看看誰誰誰,成績好又懂事,再看看你自己,長大能有什麼用?”你的整個童年活在”別人家的孩子“的陰影裡。

年幼時,外部世界的規則,像一個密不透風的透明玻璃罩一樣,你的困惑是:我永遠不夠好,不能滿足他們的期待。

長大後,那些規則會內化成自我的一部分,你會代替父母來管理自己,所以你永遠會覺得自己不夠好,挫敗感和自卑感如影隨形,做事情束手束腳,永遠沒有自信。

而那些在原生家庭裡,獲得了無條件的愛和接納的小孩,會把自我接納內化到他們的性格里,他們會有信心去面對成年後的世界。你會發現,哪怕事情已經很糟糕了,他們仍然有自信,認為轉機會出現,可以掌控事情的局面。

(引文結束)

以上是最常見不過的了,而你我或許都經歷過了。

我內心裡有個假設,自信是否由身體的某個部分,生成某種特定的激素,所以才會導致人的心理產生了自信。如果是的話,那強化這種激素的產生,就可以促進人的自信。但是搜索之後,發現大部分結論,自信來源於無條件的自我接納。

很多人都說,想要做更好的自己,但是自信其實是接納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無論何時何地何種情況,你都是獨一無二的,這種特殊性才是真正最寶貴的,值得接納的。如果只是想著更好的自己,像某某人一樣功成名就,即使真的成為了那個樣子,但是前面可能還會有另一個在等你。效仿別人到何時呢?

與其羨慕那些原生家庭好的孩子,不如學習如何管理自己。

關於第二個問題,你是否有覺察到自己不自信的時候呢?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正視問題,你是否有覺察到自己不自信的時候呢?上週有一種很強烈的體驗。

開了一整天的會,外部嘉賓接近20個,大家對於機構的戰略方向和選擇討論了一整天。在那個場景下,我作為主持人,開場都很順利,但是到下午快結束的時候,內心裡那個不自信的小孩跑出來了。新的戰略選擇,需要具備的能力是我當前不具備的,所以一剎那間,我說,我感覺到自己是有壓力的,如何與各位合作是下一步需要思考的。當時話一說完,我就覺得氣氛不對了,包括我自己在內,都顯得有點嚴肅起來。好像別人一直在幫忙出主意,而自己卻是一個看到壓力,心裡就忐忑而且不自信的孩子,那別人還會幫忙嗎?而我的老闆說了同樣的意思,但是她表達的不卑不亢,而且值得信服。

繼而我的情緒就開始有了大起大落的變化,一會激動一會低落,各種新想法就來了。我問自己,

這種不自信,到底是對自己能力的不自信還是對於自己不自信的這種感覺的愧疚呢?

首先,絕對不是能力,因為任何人的能力肯定不會是完美的,而且能力是需要時間去養成的,如果你這樣期待,你就徒勞增加了很多壓力。而且其實有這種能力的期待,本身就是用曾經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去管理自己。

關鍵是,知道自己哪裡不行,主動選擇,是補還是不補,讓自己心裡好受一些。機構也沒有期待你一下子就掌握,所以你無需在這方面有壓力。只要在對的路上,慢慢走持續積累就可以了。

那麼你的不自信來源於哪裡?是那種你不自信的感覺和狀態,讓別人覺得你不值得被信任嗎?如果是這樣的話,你依舊活在別人的評判裡。依舊沒有活出真我。

另外一種覺察,就是你的不自信來源於你的同事,覺得別人比你強。自己臉上過不去,覺得別人強就是對自己的否定。這說明你太軟弱了,你以為你比別人強,就一定會被靠得住麼?其實很多時候弱者,看起來沒什麼本事的人反而成了王者。比如曹操,比如劉備。他們的本事都不太好,但是都有領導力。

他人強還有一個背景就是,他人在前期做了無限的積累,而且這些你沒有看到,你只是在對比結果。你希望自己沒有任何努力就和別人一樣強大,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因為你一直在比較和評判的環境里長大,只有更優秀才會有生存空間。所以當你看到別人更優秀,你會覺得別人擠佔了你的生存空間。其實是你自己縮小了自己的場域,和別人的無關。

關於如上2個問題都解釋清楚了,關鍵是,問題三,你會如何選擇呢?不要被表象迷惑住,而是要看背後,

你最好看到的是,這背後的為什麼?是原生家庭的投射還是其他?

你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自己,獨一無二的?

看到別人優秀,更要看到別人付出了什麼努力,努力的方法,自己是否需要學習這樣?

長大之後,再設想下,你希望童年時,父母如何對待你,你就如何對待自己。

對這一點,我有很多話說。

我希望,當我很努力且有成績的時候,他們會告訴我成功的原因是什麼,而不是告訴我,切忌驕傲。

當我沒有取得成績的時候,他們也可以告訴我原因,並且拍拍我的頭,安撫我說,你只是需要時間而已,孩子。

當我真的覺得自己不行的時候,他們會抱著我,對我說,傻孩子,睡一覺就會感覺好一點,不要想太多了。

當我努力了很多,我希望父母會說,不要太累了,不要太拼命,你自己的快樂和健康最重要。

寫到這裡,我真想說,好想從新做一次孩子。未來我有孩子的話,我會如此待她。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與此說來,自卑是非常正常的感覺,不用因為自己有這種感覺而愧疚。關鍵是,日後的選擇和行動。

人生在世,每一天都是練習,練習一種坦然的心態接受任何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