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謂言之不預也

勿謂言之不預也

警告臺灣民進黨當局

如果一意孤行,

繼續在“臺獨”的道路上不停走下去的話,

那麼面臨的後果將是很嚴重的


前不久,環球時報寫了一篇社評——《世界進入多事之秋,臺當局悠著點》。從題目看,這篇評論對民進黨當局在疫情期間挑弄兩岸對立、一味地跟隨美國、對抗大陸提出了嚴厲的批評。在評論最後,環球時報引用了一句話:“勿謂言之不預也”。對於很多大陸朋友來講,這句話很普通。但是,在臺灣卻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甚至臺灣一些學者說,這會不會是大陸試圖對臺採取武力的一個信號?而這種想法其實也沒錯,為什麼這樣講呢?如果看大陸在“勿謂言之不預”的使用上都產生了什麼樣的後果,其實一切就明白了。

早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前,在解放北平的過程中,毛澤東親自寫了一封公函,以林彪、羅榮桓的名義發表。當時,公函正告傅作義及其部屬,如果繼續抵抗,一定會從嚴懲辦,絕不辜寬。最後引用了一句“勿謂言之不預也”。之後,北平和平解放,傅作義率部起義。

勿謂言之不預也

傅作義資料圖

新中國成立之後,如果用這樣的語句,後果都很嚴重。例如上世紀60年代初期,印度不斷挑釁侵佔中國領土,在開戰之前,人民日報發表的評論裡面引用“勿謂言之不預”;1978年,在中越自衛反擊戰爆發之前,人民日報也在評論文章裡面引用了這句話,隨後,中越自衛反擊戰打響了。不管是當年中蘇之間的衝突,還是近期中美之間的博弈和對抗,亦或是亂港分子在香港的折騰,在相關部門發表的措辭中,都看到了“勿謂言之不預”這句話。所以臺灣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因為這句話的警告意味非常濃厚,代表了大陸的一種政治宣言:警告臺灣民進黨當局,如果一意孤行,繼續在“臺獨”的道路上不停走下去的話,那麼面臨的後果將是很嚴重的。

兩岸關係走到今天,局勢越來越危險。特別是在這次應對新冠疫情的過程中,民進黨當局一味地靠攏美國,對大陸採取包括言語攻擊等極具仇視的做法。不僅令大陸老百姓、大陸同胞感到寒心,同時也令他們感到非常憤怒。如果繼續一意孤行地挑釁,未來兩岸會走到非常危險的境地。

勿謂言之不預也

所以,大陸媒體“勿謂言之不預”的表態,傳遞了兩個信號。第一,對民進黨當局“以武拒統”、挾洋自重的做法,給與了最嚴厲的警告。第二,現在兩岸關係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危險的邊緣,如果臺灣一意孤行,跟著美國跑,最後被夾在大陸與美國博弈的中間,那麼一旦進入“射程範圍”之內,很可能會成為首先被引爆的“火藥桶”。對於臺灣來講,這個火藥桶引爆之後,將是一場無比慘烈的災難。

從這一點上來講,不管是從兩岸未來和平統一的遠景來看,還是從眼前臺灣老百姓的安定生活和安全來看,選擇一條什麼樣的道路,直接決定了臺灣兩千三百萬人的前途和命運。

欄目介紹:彬郎開講

《京彩臺灣》邀請著名時事評論員張彬開設專題欄目《彬郎開講》。關注臺灣最勁爆新聞事件,解讀最新對臺方針政策,揭批“臺獨”分子無恥伎倆。看《彬郎開講》,一個字:過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