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当你看见月饼之时,是否会有回家的冲动?

中秋节,当你看见月饼之时,是否会有回家的冲动?

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晏殊说“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王健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李白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白居易说“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八月十五的圆月,虽说皎洁明亮,但也惹得未能归家团圆的人儿无尽惆怅空对月。天上的月亮都是圆了又圆,地上的游子却不得回到家乡和亲人相聚,看着街边应景的灯笼,独自品尝着月饼,孤寂落寞之情难免油然而生啊。

中秋节,当你看见月饼之时,是否会有回家的冲动?

小的时候不知愁,只懂得中秋月圆,借着月光的一抹霞辉吃着可口得月饼,亲朋好友都伴随在身边其乐融融地看着电视机里中秋特别表演,这便是堂堂对于中秋佳节最深的记忆了。那外酥脆内香甜的月饼就像是一枚打开时光之门的钥匙,串联起了年年岁岁的往事,也推着孩子们的步伐越走越远。

中秋节,当你看见月饼之时,是否会有回家的冲动?

如今,当年的孩童们已经长大,离家的路程也越来越远,早已看不见家乡的城墙。这一刻我们才明白,月饼还是原来的味道,月亮也依旧是原来的月亮,眼前的人却不是心中惦记的亲人。路途遥远、时间不足等条件的制约,让这些异乡漂泊的孩子们只能借助着月亮传递着心里的思念,原来中秋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团圆。

中秋节,当你看见月饼之时,是否会有回家的冲动?

月有阴晴圆缺,对仗着人有悲欢离合,此事自古以来便是难全。不然也不会有诗人叹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绪是那些未曾远出家乡的人们无法体会的情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以前只觉得这是一句写月的诗句,现在却能对里面的情愫感同身受。家乡是一个人的根,埋进心里便会生根发芽,不论你走的多远多久,都无法摆脱掉对家乡的眷恋,如同落叶归根,人总是要荣归故里的。

中秋节,当你看见月饼之时,是否会有回家的冲动?

遥看古人苏轼,“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36岁的苏轼因政治立场不同的原因,批评王安石和“论青苗法不便”而后被贬出京城,出任杭州通判;三年后,熙宁七年九月被罢杭州通判,权知密州;又过了不足三年,熙宁十年正月,迁知徐州。官场上人如轻羽沉浮,生活里几年风雨漂泊,越是中秋团圆夜越是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如此经历才使得苏轼有了这般深刻的感悟啊。

中秋节,当你看见月饼之时,是否会有回家的冲动?

不过我们比古人幸运的地方在于,现代社会网络发达,就算是不能陪伴在父母亲人身边,但是我们可以依靠电话或者视频软件来和他们沟通,即便是身处异地,我们也能看到对方的脸,听到对方的声音。科技的发展,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身处两地的人也能融入到彼此的生活。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相思之苦。

家是一把火,温暖了异乡人的梦。家是一盏灯,照亮了异乡人的路。又是一年中秋到,不知今年的你在家人身边吗?

回家了吗?

中秋节,当你看见月饼之时,是否会有回家的冲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