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铁路史中的“泸州记忆”(三)

滇蜀铁路东线——擦肩而过的川滇铁路通道

滇蜀铁路,是清末提出兴建的一条连接四川、云南的重要铁路线路。滇蜀铁路东线方案由泸州至昆明,清末和民国时期都曾在泸州踏勘过线路,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没有选择泸州至昆明的线路。

19世纪末期,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铁路权的掠夺进入高潮。英国攫取了滇缅铁路的建筑权,侵略势力由缅甸进入云南;法国攫取了滇越铁路的建筑权,侵略势力由越南进入云南。但英法两国并不满足,都想把各自控制的铁路由云南延伸至四川,积极谋划四川至云南昆明的滇蜀铁路,争夺滇蜀铁路的建设和经营权。

据《云南省志(铁路志)》记载:“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英人戴维斯(H•R•Davis)踏勘滇缅铁路线路之后,又率英人组织的云南铁路公司测量队,踏勘自泸州经毕节、威宁、宣威至昆明路线。同时还踏勘了昆明经牛栏江、昭通至宜宾路线;清光绪二十六年( 1900年)法国人里莱(G•Rillers)也踏勘了昆明经牛栏江、昭通、宜宾的路线;清光绪二十年(1905年),滇越铁路(滇段议成,云南绅士感到主权丧失,力谋补救,急议官商合办修筑滇蜀铁路,以保利权。以陈昌荣、罗瑞图为首,积极倡议官、商、民合办滇蜀铁路。”

另据《昭通史编年》中《德宗实录》记载:“四月甲寅,云贵总督丁振铎奏:请兴办滇蜀铁路,设立公司,筹款开办,仍照川汉铁路章程,专集华股、期与川汉、滇越两路衔接贯通,以保利权。如所请行。”后经清政府批准,成立滇蜀铁路总公司,计划修建滇蜀铁路。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英国驻滇领事函称:“欲由属地缅甸兴造铁路直通博越路线,滇蜀铁路公司改名为滇蜀腾越铁路公司。

近代铁路史中的“泸州记忆”(三)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云南士绅奏请自办滇蜀铁路,4月成立滇蜀铁路公司,筹集股金白银300万两,因种种困难,民国六年(1917年)公司宣告结束。其间仅在宣统二年(1910年)聘请美籍工程师多莱(Dawly)完成昆明经德泽、昭通、高桥、大湾子至宜宾的初测,并未兴工。所筹资金,除归还个碧铁路公司锡、砂股本100万两白银外,其余全部耗尽。

宣统二年(1910年),四川补用直州(即候补直隶州州官)吴旬呈报“滇蜀铁路诌议”及“中国铁路大势图”中提出:“铁路本商业性质,定路自以通商阜,接矿产为标准。吾滇远居边僻,逼外强邻,若设一线,不惟通商阜接矿产,且须筹军事,是一线而筹数事,尤为更难也,明矣;自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奏设滇蜀线议成,虽路线尚未勘定,而其宗旨已定,通州为目的。”并提出三条铁路“滇若安线兵急于商,滇湘而外惟滇蜀为急,至筹养路销土货惟滇为最”。“滇蜀者分三路,黔至渝一线太迂绕不提议,所可提而互比评议诸惟昭通与威宁两路。就工程而论,由东(川)昭(通)至叙府(今宜宾),据英人前勘考言实只一千三百余里,高度约百分之二,尚可兴修,需费约二千数百万两,由威宁毕节至泸州,则多二百余里,高度有一处至百分之五六者,费亦较昭通为巨。”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8月2日,在刘湘主政下,法国代表阿米司基同四川省代表高显鉴经半年谈判签订建造成渝铁路合同,主权属中国。同时协商建造由重庆经泸州、昭通至昆明的川滇铁路(滇蜀铁路)和由重庆经泸州至贵阳的川黔铁路。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四川军阀刘湘游说南京政府,打算借法国人之力,修建滇蜀铁路。但因“七七事变”及刘湘之死( 1938年),计划落空。民国27年(1938年),国民政府决定修筑滇蜀铁路。四川省政府派踏勘队踏勘川滇铁路,线路方案为金沙江经屏山、雷波、巧家,改沿小江经功山,线路九跨金沙江经嵩明至昆明(此线路为西线);同年1月,国民政府交通部派踏勘队沿泸州蓝田坝,经叙永、毕节、威宁、宣威、曲靖至昆明进行踏勘(此线路为东线), 4月该队重点踏勘了1910年美国人多莱(Dawly)提出的初测线(此线路为中线)和昭通至威宁线。经过比选, 最后推荐自宜宾经阜镇(今水富),溯横江而上经盐津、大湾子、彝良至威宁,再经宣威、曲靖至昆明的线路方案。 民国29年( 1940年) 7月完成了自昆明经威宁、 彝良,盐津至宜宾的全部初测;民国30年(1941年) 7月又完成了昭通方案的初测。当时云南省政府要求途经昭通,地方民众也联名请愿,中央政府采纳了意见,并派员分勘贵州威宁至昭通,大关段。民国30年( 1941年)夏秋决定采用经昭通方案。

近代铁路史中的“泸州记忆”(三)


滇蜀铁路路线方案分为西线、中线、东线,西线沿金沙江经屏山、雷波、巧家、小江、功山、嵩明至昆明;中线沿宜宾、大湾子、高桥、昭通、德泽至昆明;东线沿泸州经叙永、毕节、威宁、宣威、曲靖至昆明;最终采用的是由宜宾经安边镇过长江至阜镇(今水富),溯横江经盐津、大湾子、彝良至威宁,再由宣威、曲靖至昆明的中线与东线结合方案。滇蜀铁路最终选择由宜宾至昆明,因宜宾旧称“叙府”,滇蜀铁路又被称为“叙昆铁路”。

国民政府开始筹建叙昆铁路,于民国28年(1939年)底动工,后因抗日战争影响,不得不于民国31年(1942年)停工,仅完成从昆明到沾益172公里的铺轨。

叙昆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内(江)昆(明)铁路的前身。在叙昆铁路停工后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和起起落落,内昆铁路终于在2001年9月全线贯通。

滇蜀铁路最终没有选择由泸州至昆明的路线,而是选择由宜宾至昆明的路线,泸州又一次与铁路擦肩而过,令人欣慰的是即将开工建设的渝昆高铁弥补了泸州人的这个遗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