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中立專欄丨疫情全球蔓延,需密切關注債務風險

榮盛發展首席經濟學家 尹中立

從最新公佈的美國主要銀行一季度經營數據看,盈利均出現較大幅度下滑。其中,摩根大通淨利潤28.7億美元,同比下滑70%;美國銀行淨利潤40億美元,同比下滑41.8%;富國銀行淨利潤6.5億美元,同比下滑超過90%;花旗銀行淨利潤25億美元,同比下滑46.9%。這些銀行盈利大幅度下滑的最主要原因是計提的壞賬準備金大幅度增加。這幾家銀行計提壞賬準備分別為82.9億美元、47.6億美元、40億美元和48.9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5倍、3.7倍、3.7倍和224倍。無疑,壞賬計提的大幅度增加是為了應對疫情的衝擊。從這些銀行公佈的數據可以看出,疫情引發的美國債務風險正在成為現實。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主要經濟體均經過了十年大規模債務擴張,各國的宏觀槓桿率均出現較大幅度上升,其債務風險和表現方式值得密切關注。

美國的最大債務風險與股市有關。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國的低利率政策持續了多年,很多上市公司通過發行債券募集資金用於回購股票,標普500上市公司的淨利潤率是6%左右,而市場籌資成本不到3%,很多上市公司在其中進行套利交易,這也是美國股市持續十年大牛市的關鍵原因。從公佈的數據看,美國上市公司每年回購的股票金額遠遠超過IPO金額。

在疫情的影響下,很多行業遭到巨大沖擊,航空、餐飲服務、文化娛樂、商業零售等行業均受到疫情的巨大沖擊,如果債務違約事件增加,通過發債融資並回購股票的循環就難以持續了。這也是3月份以來美國股市出現多次熔斷的原因。

已經出現債務違約的行業是油氣行業。3月初,已經有美國油氣公司提出了破產申請。美國有數以千計的小型頁岩油生產企業,這些公司的頁岩油生產成本在40美元以上,而當前的原油價格已經下跌到30美元以下,該行業將成為債務違約的高風險區。根據有關報道,美國油氣行業的公司債券規模大約在9300億美元。隨著債券市場利差上升,數量巨大(約3萬億美元)的BBB級債券就要降級為垃圾債。

美國的金融市場十分發達,很多交易中存在很高的槓桿和風險敞口,在價格小幅波動時,這些風險難以暴露,一旦金融市場出現劇烈波動,存在高槓杆、風險敞口較大的機構就有可能出現爆倉而破產倒閉,如同2008年的雷曼兄弟一樣,把危機引向高潮。

歐洲諸國需要關注的主要是政府債務危機。

由於特殊的制度設計,歐洲有統一的貨幣而沒有統一的財政,各國的財政赤字需要與歐盟各國協商,這個過程相當複雜。

歐洲主要經濟體疫情較為嚴重,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各自為政,甚至出現互相扣押防護用品的現象。當前,財政刺激政策的協調正在成為歐盟內部的重大問題。歐洲的財政問題與政治問題夾雜在一起,對歐洲經濟是巨大的衝擊。

中國經濟需積極應對就業問題與部分居民債務問題。

對於中國而言,面臨挑戰的環節是部分揹負按揭貸款的中低收入者和從事服務業的小企業。2015年之後,房地產去庫存政策實施後,部分低收入群體也將最近幾年的打工收入作為首付購置了住房。其中有部分人收入低且不穩定,且與外貿、服務業緊密相關。從銀行的數據看,今年第一季度按揭貸款與信用卡違約已經出現上升勢頭,該信號值得高度關注。

在疫情衝擊下,一季度出口額同比下降了11.4%。歐美正在抗疫過程中,按照現在的進程,到第二季度末,歐美國家疫情都帶有高度不確定性。全球貿易短期內面臨挑戰,有些出口企業的訂單被違約或延遲,一些剛剛復工的企業面臨短期的困境。

更值得關注的是由疫情導致的各國產業政策變化。疫情可能是全球化時代潮流出現轉折的重要節點。

最脆弱的是數以千萬計的小微企業,它們大多與服務業有關,在抗擊疫情過程中,部分企業在第一季度的資金鍊面臨困境。我國各地陸續出臺了各種暖企政策,加大對企業的支持力度,接下來仍需非常關注這部分中小企業。

房地產開發企業的高負債風險同樣需要高度關注。房地產行業通行的經營模式是“高負債、高槓杆、高週轉”,行業平均資產負債率在80%以上。前3個月的房地產銷售同比下降25%左右,意味著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金鍊已經高度緊張。3月初以來,一些中資地產企業在香港發行的美元債券價格大幅度下跌,這些債務的風險需要關注。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