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每次都讀書,但從來記不住,還有必要讀嗎?

書籍是我們每個人的精神食糧,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很多人覺得自己每次讀書,從來都記不住,所以沒有必要讀書。

其實這是一部分人對於讀書的誤解,所謂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寥寥一遍當然記住的不多,但是也並不代表你沒有任何的收穫。

讀書就像看人,第一眼我們是在看形,第二眼我們在看容,第三眼我們在看貌,第四眼我們才慢慢接觸一個人的內在。

書籍是一種內涵非常豐富的讀物,要知道,飽讀詩書的人與不讀書的人站在一起會有很明顯的區別。

那種源自靈魂的氣質是無法掩藏的。

有人說,每次都讀書,但從來記不住,還有必要讀嗎?


我記得有一句古語是這麼說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雖然這句話多少帶著點腐朽的思想在裡面,但是歷史發展到今天,讀書對於人類來說,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讀書可以開闊我們的眼界。

通過書籍,我們可以瞭解到以前沒有接觸過的事物、知識,也可以通過書籍去感悟別人的情感、人生,從而找到適合我們自己的道路。

雖然我們也可以從閱歷、旅途上面開闊自己的眼界,但是我們的年齡有限、精力也有限,說白了我們只能夠看到人生數十年的知識,但是書籍就不同了,世界上下五千年。

因為書籍的存在,我們生來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有人說,每次都讀書,但從來記不住,還有必要讀嗎?


2、讀書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

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上到聖人之軀的孔子,下到津津樂道的學生,歷史上無數的風流人物,哪個不是飽讀詩書,學富五車之輩?

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我們不能掌握世界上所有的知識,但是我們能夠通過學習不斷豐富自身。

我記得母親常常對我說:“將來沒有知識,你很難在社會上立足,別人的人生走的是直線,你要多轉幾個圈才能走到別人站立的地方。”

讀書恰巧可以讓我們的知識更加豐富,讓我們深知更多的道理。

有人說,每次都讀書,但從來記不住,還有必要讀嗎?


3、讀書是貧窮人家的出路。

要知道,作為窮人家的孩子,從小起點就比別人要低得多。

前段時間,網上流行的一句話:寒門難能出貴子,即便讀了很多書的我,依舊覺得自己很渺小,尤其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宛如一粒塵般渺小、無能。

我記得是母親的教導讓我明白只有讀書,只有學習,只有不斷努力,才有可能走出寒門,即使不能魚躍龍門,也能一生無憂。

在讀書之前,我看到的是面朝黃土背朝天,不斷耕耘不斷努力的父親、母親,我覺得這樣的生活就挺好的,想到將來我的生活也是如此吧。

讀了很多書之後,看到忙碌的父母,我經常悄悄地抹眼淚,父親、母親真的很不容易。

讀書讓我從原來的懵懂無知到現在的五味雜陳,因為懂得多了,我的人生之路也慢慢清晰了起來,即便我們不為自己,也要為父母著想啊,為父母爭一口氣,讓他們在人前能夠抬得起頭,讀書就是我們窮人家的出路。

有人說,每次都讀書,但從來記不住,還有必要讀嗎?


4、讀書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性。

讀書可以養性,書讀多了,你的心性就可以得到修養,得到安放。

燈紅酒綠,利慾薰心的如今,真的很少有人能夠保持當初的赤子之心,很多人在社會的大染缸中逐漸迷失了自己。

但是當你讀書越來越多的時候,會發現,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真的會有一盞明燈,為自己照亮前路,也在指引自己前進。

要想從一個知識小白,變成文壇大師,需要的知識數以億記,渺小的我們只有不斷積累,從塵埃變為砂礫,從砂礫變為泥土,從泥土化作種子,最後成就一棵參天大樹。

經常讀書的人,氣質是非同尋常的,舉手投足之間都非常優雅、大方得體,討人喜歡。

如果你把一個經常讀書的人和一個不讀書的人進行對比,你會發現,一眼就可以看得出,經常讀書的人給人的感覺非常舒服,謙卑又有內涵。

有人說,每次都讀書,但從來記不住,還有必要讀嗎?


去讀書吧,讀一本好書,就是在跟一個高尚的人在曇花,與書為友,歲月相伴。

不悲不喜,淡看人生幾何,花開花謝,獨留一世清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