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在隔離病區,護士就是戰士”

何平:“在隔離病區,護士就是戰士”
何平:“在隔離病區,護士就是戰士”

何平(粵北第二人民醫院肺科護士)

戰疫事蹟:1月19日,粵北第二人民醫院(以下簡稱“粵北二院”)收治韶關市首例疑似病例。20日凌晨,何平與另一位護士進入隔離病區隔離病房開展護理工作。20日白天,病例確診,何平成為韶關市首批接觸確診病例的醫護人員之一。作為隔離病區ICU護理組組長,面對新型冠狀病毒,她義無反顧地挑起責任與重擔,在戰場上連續奮戰50天,帶領護理組的同事,每天密切觀察病人生命體徵變化,耐心細緻為每一位病人提供悉心護理,並以身作則做好對年輕護士的傳幫帶工作。

“你進隔離病區快1個月了,確定不需要休息一下嗎?”“護士長,我覺得自己現在的狀態還不錯,可以繼續戰鬥……”

2月16日,粵北二院決定輪換部分從疫情發生以來一直堅守在隔離病區的醫護人員,何平被列入了休整人員名單。得知消息後,她第一時間找到隔離病區護士長,申請繼續戰鬥在一線。

從事傳染病護理工作已經20年,何平經歷過非典、甲流等疫情。談起堅守的原因時她說:“我想把我積攢的這點經驗在實戰中傳授給年輕一輩。”

疫情抗擊下的“授業者”

“院裡的這批‘90後’‘00後’姑娘,有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兒,醫院剛收治病患,就想往病房裡衝。”何平說她年輕時也這樣。

2003年非典來襲,年輕的何平站到了抗擊非典一線。當她一股勁“衝”到隔離病區準備大幹一番時,前輩卻適時地點醒了她:“你檢查過身上的防護了沒?進去病房之後你要如何開展護理工作?有預判過患者可能出現哪些情況嗎?”前輩的問題,立即讓彼時的何平啞口無言。

17年後,站在新冠肺炎戰場上的何平,身份發生了轉變,她將當年前輩和她說過的話,給“戰壕”內的年輕護士重複了一遍。“在隔離病區,護士就是戰士,面對傳染病,既不能害怕,更不能輕敵,要做足準備,才能抓住制勝的機會。”

在隔離病房裡,由於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再加上雙層手套,讓靜脈注射這項平時非常輕鬆的工作變得不尋常。隔離病區裡一位患者淺靜脈血管細、沉,加上值班的護士護目鏡產生霧氣,導致首次靜脈注射失敗,患者隨即對治療產生恐懼並對護士的護理產生了牴觸。何平得知情況後,立刻換上防護裝備進入病房,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慰及疏導。“等病人情緒穩定後,我通過撫摸、拍打重新為患者選擇了血管,再次進行了淺靜脈注射。”何平表示,扎針這活還是靠練,練多了防護服和雙層手套就不會成為障礙。

由於在此前已經查看過患者的病情記錄,考慮到患者日後治療需要以及血管情況,何平還在此次操作中為其建立了淺靜脈留置針,免去了患者每日扎針的痛苦。她嫻熟的操作也讓患者更放心,在之後的治療中也更加配合。

應急演練裡的“佈景師”

除了在抗疫一線承擔傳幫帶的任務,何平在日常工作中也是醫院的院感與職業防護老師,但大家更願意叫她“佈景師”。

為了更好地應對疫情,粵北二院在院內設置了應急演練小組,負責組織院內職工開展疫情防控應急演練。擁有20年傳染病護理經驗的何平是小組成員之一,負責演練環境配置工作。何平認為,這是一項說難不難、說易不易的工作。

“例如埃博拉、中東呼吸綜合徵等傳染病,它們都是在國外暴發,其他國家的處置流程和我們存在差異。所以,他們的經驗我們只作參考。這種情況下,我們在設計處置流程、佈置場景時要考慮的東西就很多。”何平解釋,這就是工作的“難處”。

一切準備就緒,何平的工作卻還沒結束。在演練過程中,何平還要指導參演人員防護裝備的穿脫,擔任起“師者”的角色。這是她口中的“易處”,與傳染病打交道多年的她對於這些裝備可謂駕輕就熟。

“我是中華兒女,我要用所學的專業技術,為防控疫情貢獻光和熱。”何平說。

南方日報記者範永敬

通訊員黃俊沈明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