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跳水,希望中國醫療質量不要跳水

這幾天有關於醫療器械國採談判的結果出來了,引起了業內人士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各方觀點矛盾對立,有些還不可調和。11月5日,國家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在天津舉行,本次集中帶量採購的冠脈支架材質為鈷鉻合金或鉑鉻合金,載藥種類為雷帕黴素及其衍生物,採購週期為兩年。

經過本次集採,支架價格從均價1.3萬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醫療機構臨床常用的主流產品基本中選,覆蓋醫療機構意向採購量70%以上。與2019年相比,相同企業的相同產品平均降價93%,國內產品平均降價92%,進口產品平均降價95%,按意向採購量計算,預計節約109億元。

支架跳水,希望中國醫療質量不要跳水

這個消息一出,網上爭議一片,下面從網上摘錄了一些網友的說法:

我做材料的。純鈦6萬。硅樹脂兩三萬一噸。一噸可以做多少東西?

他們過去的暴利你知道有多少嗎?!原材料都不是支架廠家的,都是採購後自己加工生產製造的,而且是可以工業化生產的,各種規格都有。幾十年前的老技術產品,依然暴利售賣,大多數人已經早就反對了!隨著老齡化加劇加快,用支架延長生命的老人會越來越多。如果因為他們的質量問題出事兒,這樣的廠家就會成被告 離垮臺也就不遠了。還會有許多廠家要求生產!

支架跳水,希望中國醫療質量不要跳水

鍵盤俠們歡呼雀躍,有點早了吧?白菜價了,質量可不可靠暫且不說,都無利可圖,哪個願意冒著大量輻射風險去給病患解決難題?鍵盤俠又說你可以選擇不幹啊,嗯,的確沒人幹。就像許多藥品集採後一粒幾分錢,病人還是大部分選擇進口藥物,試問那個藥盒子也不止1元多,28粒藥一盒1.7元,怎麼想的?

耗材集採降價是好事,但大多數評論都說這些年支架使用增長,都是心內科醫生回扣云云。我看了就很火大,雖然我不是心內是重症醫學醫生。我們醫院最早也不會放支架,這些年有了這個技術,救了多少人你們知道嗎?推算到全國救了多少人你們知道嗎?美國的支架放的更多,你們知道嗎?不否認早年有回扣問題,現在監管這麼緊,不能一棍子打死。醫生勸你放支架救命,你在想他拿了多少錢,你讓那些頭上不斷掉毛的心內醫生心寒!!!

支架跳水,希望中國醫療質量不要跳水
支架跳水,希望中國醫療質量不要跳水支架跳水,希望中國醫療質量不要跳水

我理解作為不同知識背景、不同職業、不同立場和不同利益訴求的人群,觀點不同很自然,所謂求同存異,尋求最大公約數是我們這個社會應該努力的方向。那麼,今天我就這次支架跳水支架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在談這個事情之前,先說幾個我周圍同事和親屬發生的一些往事。

前幾年,我們醫院有兩位與我年齡相近的同事,在醫院內突發心前區痛,急診檢查確診為心肌梗死,立即聯繫心內科進行心臟介入手術,放置冠脈支架救回性命。而在十多年前,我的遠房親戚因為在農村突發心梗,送到當地縣醫院無法行介入手術,結果救治無效而去世。這20年來因為冠心病介入治療的普及,從大城市的大醫院到地市級醫院,甚至在某些發達地區也到達了縣一級的醫院,可以說救活了很多人,這是大家公認的。

支架跳水,希望中國醫療質量不要跳水

上圖 中國大陸PCI手術量及平均心臟支架植入量

但是支架的價格的確是太貴了,即使到了2020年,一根上萬元的支架也的確讓很多老百姓承受不起,15年前我在讀研究生的時候就遇到一個患者,冠脈裝進了5-6根支架,而當時是2-3萬一根,上級醫生開玩笑說“他的心臟由一輛寶馬車來驅動。“

這20年來介入的發展速度飛快,在救治無數人生命的同時,卻也不可避免出現一些過度治療的情況。在美國,冠脈支架的手術量和心臟搭橋手術量接近(分別是綠線和紅線,2014年分別是50萬和40萬),而我國心臟搭橋術遠遠落後於心髒支架術。2013年,我國心內科醫生採用介入療法治療結構性心臟病數量達50萬例,而心外科醫生採用開胸冠狀動脈搭橋術治療冠心病只有5萬例,兩者相差近10倍。

為什麼我們國家數據和美國相差如此之大呢?除了心臟搭橋技術更高更復雜、我國心外科醫生相對數量偏少培養要求更高、適應證把握的問題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心臟搭橋手術的費用相對不高。我查了一下通常費用在10萬以內,相當於5個支架的費用。國外的費用多少可惜查不到,有了解的朋友可在留言區告訴我。

支架跳水,希望中國醫療質量不要跳水

其實隨著國內藥價的集中採購開始,醫療界內部就知道下一個肯定是醫療器械的降價,但這次降價的幅度還是讓絕大多數同行大吃一驚。我個人認為國家集採以後支架這類高值耗材價格大幅下降絕對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從患者的角度看,能明顯減輕患者的負擔;從國家和社會的角度看,能夠明顯減輕國家醫保的負擔,從而減輕企業的負擔。

但是這些事情要能真正實現,卻必須滿足以下條件:首先是讓醫生的勞動價值得到更多的體現,以避免醫生被耗材綁架;讓醫生得到更多的尊重,醫學回歸到醫學本身。支架可以集採競價,可以平進平出不加價,應該儘量為患者省錢。但醫生的勞動也應該在收費價格裡體現出來才行,畢竟任何醫療服務都是有成本的,賠本治療無法長久。

我多次在微信朋友圈內看到神經內科和心內科的同事發的東西,他們常常半夜被叫起來趕到醫院給患者進行急救,在冬天這種情況更頻繁,因為天氣變冷後,心梗和腦梗的發病率也會明顯增加。大家可以想想看,深夜裡讓你從被窩裡爬起來,然後睜著迷迷糊糊的雙眼,強打精神冒著一路寒風趕到醫院,然後吃射線冒著掉頭髮的風險(很多介入醫生都是頭髮很少)做一臺介入手術。做一臺介入手術至少要有2-3個醫生,2個護士,1個麻醉師,一臺手術做下來,手術費也就400多元錢(甚至更少),換算成每個人能拿到的連來回打車錢都不夠,換成是你,你願意嗎?

聽說這次支架跳水,能給國內醫保節約大概100億元人民幣,那麼我希望醫保部門在近期內宣佈大幅度提高介入手術費用,手術費增加到4000,主刀醫生手術費2000,不知大家意下如何?畢竟,單純的降材料費並不能給患者和整體的醫療環境帶來太多的益處。

其次,對於這次集採大家還有一個擔心,就是質量問題,畢竟這是要放到人體內的東西,而不是你隨便在網站上購買東西,不滿意了還能退貨,放進心臟的支架出了什麼問題,不說要花費更大的費用,連生命都有可能受到威脅。有人說,國家集中採購,肯定要質量保障,我只是希望的確如此吧。不過我也可以給你講個故事,說曾經搞過醫療控費的模範城市,當時只看誰給的藥價低就要誰的,於是給臨床醫生出難題了。先用價廉的藥品治療,但幾天下來效果不佳,只好換價高一些的產品,沒想到第二天就要效了。這不是給臨床醫生出難題嗎?我們要考慮診斷鑑別診斷,沒想到還要考慮藥物質量。

所謂一份錢一份貨,價高你可能會花些冤枉錢,但價低你想要真的好貨,就好比你想用買奧拓的錢去買奧迪,我不知道你哪來的自信?以後這些集採的支架生產出來後,我們會嚴格質控嗎?會進行嚴格的抽查制度嗎?以後醫療事故會不會增多?有多少心內科醫生用的時候會不會害怕出問題?真到了出醫療事故,我們如何判斷是醫療器械本身的問題還是手術操作的問題?如果是醫療器械的問題,醫生能否無責?大家去想想這些問題吧,如果在沒有想清楚之前,可別急著歡呼雀躍。

有網友說:“我做材料的。純鈦6萬。硅樹脂兩三萬一噸。一噸可以做多少東西?”那我就納悶了,鋼筋水泥一噸也不值多少錢啊?為什麼杭州房價一平米少則三四萬,多則十來萬?深圳的均價7萬多?加工支架這些精細的東西不需要投入(包括人力資本的投入)嗎?以後新產品研究的投入呢?

總之,我真心希望,支架的價格跳水,中國患者所享受的醫療質量不要跳水。而要確保醫療質量,還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未來的路還長,遇到的問題不會更少,需要大家相互妥協和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以期達到最大公約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