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象棋·人生

童年時代,象棋一度是我親密的伴侶,是父親教會我“馬走日、象飛天”。起初的對局中,父親讓我車馬炮。後來隨著棋藝的提高,由讓子到真刀實槍對殺,我已能佔得上風。記得父親說:棋行天下,智高一籌,無往而不利;運籌帷幄,天時地利,人和屬第一。至今我仍將父親的話銘記心間。

讀小學五年級時,每天放學回家吃過晚飯,我就去院子裡的路燈下觀看大人們下棋。看得多了,逐漸對他們的棋路瞭如指掌,也悟出一些下棋的道理。

當時我家住的大院裡有一百多戶人家,其中有位姓劉的電工是狂熱的棋迷。每天晚上以他為主,七八個人聚在一起輪流對弈,結果總是以他大獲全勝為結局。有個夜晚,劉電工再次獲勝後對眾人放話:“你們都是些臭棋簍子!”聽其口氣,大有橫掃天下無敵手而備感寂寞的味道。此時的我脫口而出:“我想下一盤。”

接下來我們鏖戰三盤,結果都是以他的敗北而結束。

第一盤,十幾個回合下來,劉電工還沒弄清戰局的變化,便已潰不成軍,將江山拱手相讓。昏暗的燈光下,他臉上微微泛紅。此時的我信心倍增,徹底改變了原先懼怕大人的心理。

第二盤,劉電工當仁不讓架起當頭炮,立刻又縮回宮裡,再架當頭炮,構成強大的攻擊陣勢,大有放手一搏,誓雪首盤落敗之辱的架勢。雙方經過幾番強弓勁弩,遣兵飛炮,穩住陣勢之後,我策馬渡懸崖,彎弓射胡月,再次獲勝。此時劉電工的臉上沁出密密的汗珠,一旁的觀戰者也為有人替自己雪恥而感到歡欣,而且贏家還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少年。

第三盤,圍觀的一位大人貼近我耳邊輕語:“讓他一盤吧。”而此時的我初生牛犢不怕虎,哪管那些,縱馬馳奔盡情歡。“將!”一聲童音帶來片刻的沉靜。劉電工擦擦額頭的汗水尷尬地說:“又輸了”。

童年·象棋·人生

象棋

下棋就是下棋,劉電工自然不會在意一位少年的率真與輕狂。後來見到我,他還摸著我的頭說:“這孩子象棋下得真不錯。”

讀初中時,他還“不計前嫌”,教了我許多電學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使我受益匪淺。

後來讀書,知道了棋友們對弈之外還喜歡撰棋聯、打棋迷、說棋語、記棋譜。

清代左宗棠率兵西征阿古柏,有人藉此撰一上聯,把所有的棋子名稱全部包含進去:“大帥用兵,士卒效命。車轔轔,馬蕭蕭,氣象巍巍。視此去,一炮成功,方不愧出將入相”。民間棋盤上習慣寫棋聯,大多以守德為內容:如“觀棋不語真君子,落子不悔大丈夫”。有文人撰謎底為“象棋”的棋迷:“兩方兵力一般強,全靠謀略來較量,炮轟無聲河無水,勝敗全看擒住王。”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說棋語:比喻必然失敗的局面為“死棋”,比喻顧全大局為“一盤棋思想”。此外還有“馬後炮”、“棋逢對手”、“舉棋不定”、“丟車保帥”、“棋錯一步滿盤皆輸”等等。有善於總結者留下了千古流傳的棋譜,著名的有北宋司馬光的《七國象戲圖》,南宋洪邁的《棋經論》,明代的《夢入神機》,清代的《韜略元機》、《梅花譜》。

參加工作之後,我依然迷戀象棋,並有幸遇到過一位民間高手。對弈中,他棋如行雲流水、如詩如畫,關鍵時刻卻似雷鳴電閃、凌厲萬鈞。前兩盤下來,對方的老帥紋絲未動,而我卻一敗塗地。第三盤,明顯感到對方承讓,而且讓得機智,恰到好處。

那個夜晚,仰望星疏雲淡的夜空,我想到的不是楚河漢界,也不是博弈中的廝殺,心間沒有了勝負概念。那一刻,我腦海中閃現出這樣的詩句:讓孩子都在童話中入夢,讓老人的微笑更加慈祥。讓世界開遍幸福的鮮花,讓和平的鐘聲世代傳誦。

此時的我,突然有了撥雲見日之感:博弈是個有多種選擇的過程,而人生卻不能悔棋。遇事大度些,心靜如水,對人對己都有好處。再回想少年時的無知,青年時的莽撞,總是留下一些憾事。其實,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成敗得失,一贏一輸,不過是一個短暫的過程。只要在這個過程中清楚自己的恰當定位,無論成者相,還是敗為寇,都不失為順其自然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