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前原本嗤之以鼻,疫情之時卻鑽了進去......

老家所在是個十八線小縣城,當 20日疫情在網上發酵引發春節省親大眾恐慌,紛紛退票改簽時,鎮上仍然一片祥和。公交車上人滿為患,尤其臨近大年三十,買菜的串門的賣東西的趕集的....帶孩子的邊罵孩子不聽話擠丟了邊對旁邊人說“勞駕”,坐過站的邊大聲衝司機叫喊邊拍門,上不來車的邊在下面指揮大家挪一挪邊積蓄了力量往人群中撲去。公園裡,孩子在成群結隊地瘋跑,滿臉通紅笑臉盈盈,老人們拄著柺棍噴著唾沫星子在講東家媳婦兒西家兒子。偶爾一個戴口罩的經過,有人嗤之以鼻:就一個病毒而已,網上鬧得厲害,實際上和感冒差不多,哪裡那麼恐怖。附和者一片贊同:生死有命。


疫情之前原本嗤之以鼻,疫情之時卻鑽了進去......

23日,當武漢以壯士斷腕的決絕宣佈封城時,大家如當頭棒喝。一時間,剛開始倔強不聽話不戴口罩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全民口罩武裝。公交車空空蕩蕩,零星幾人也間隔很遠,後來甚至有幾路宣佈停運。菜市場關閉,停車場關閉,沿街店面關閉,小區所有小道出口封閉,唯一出入口設關卡,村村通路口設置進出關卡。那些曾說著生死有命的人,四處託人尋口罩,捲縮在家不敢出門。


疫情之前原本嗤之以鼻,疫情之時卻鑽了進去......


耳刮子打的生疼呀。


疫情之前原本嗤之以鼻,疫情之時卻鑽了進去......


年輕人們20日之前還在抱怨學業太重,工作煩人,巴不得天天自然醒,時時刷抖音,頓頓吃到撐。只一個星期時間,就在四處打聽何時解禁出家門,何時開學,何時復工。到後來,還沒瘋沒變呆滯的站在窗戶前看著外面陽光燦爛的日子,揮舞著白胖的雙手,搖擺著逐漸肥碩卻無力的身體,聲嘶力竭地吶喊:宅家無聊,睡覺痛苦,吃的快吐,快放我出去呀。


疫情之前原本嗤之以鼻,疫情之時卻鑽了進去......


以前朋友圈看到微商,心裡一百萬個“誰看呀,沒文化腦子有病的才從這裡買東西吧”,果斷屏蔽。現在口罩慌,食材慌,娛樂慌,一個個恨不得用中了五百萬的心態去主動接觸他們。“親愛的,你這裡有口罩嗎?”“親愛的,能發貨吧?”“親愛的,有新的給我推送喔。”“親愛的......”實際上,誰是你親愛的。全民都慌了,他怎麼可能是你親愛的,怎麼可能是你的救命稻草。


疫情之前原本嗤之以鼻,疫情之時卻鑽了進去......


這個時候,你會突然發現一個現象:好友的動態以前80%是文章轉載,現在90%是自家動態。今天學著包了餃子做了饅頭,明天跟著視頻做了韓國泡菜,後天又研發了電飯煲蒸蛋糕,大後天跟風網紅大油條、紅糖炸糕,再後來,煎牛排、烤羊排、燉豬蹄,水果沙拉番茄壽司。而對這些,他們曾公開表示:太LOW,太家庭主婦,人怎麼能把日子過成時時關注柴米油鹽醬醋茶?


疫情之前原本嗤之以鼻,疫情之時卻鑽了進去......


熱戀期的小情侶,那時候巴不得天天兩個人黏在一起,濃情蜜意,甜甜膩膩。疫情一爆發,因為一個買不到的口罩,在對方眼中就有了一根窩囊的刺;因為多支出的一份防疫成本,在對方心中就產生了累贅的重量;因為沒有衝破千山萬水、濃濃災情來到身邊,在愛情忠貞與純粹上就被惡狠狠地扣了分。也許,大多數人會產生矯情至於嗎的想法。至於,很至於。因為在他們眼中疫情關乎生死,在生死麵前所有的東西都一定要被“有無價值”這根繩拿去衡量。


疫情之前原本嗤之以鼻,疫情之時卻鑽了進去......


人生真的太無常了,無常到今天我們竊以為的事,明天可以光明正大地反駁自己。無常到今天我們不恥的價值觀,明天就成了人生座右銘。無常到你總是抓不住自己的內心,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麼?休假還是上班?庸俗還是高雅?


疫情之前原本嗤之以鼻,疫情之時卻鑽了進去......


我們很多時候,其實是自己的對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