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接盤“傑士邦”,背後或是中信資本著急“套現”

作為人福醫藥的“親兒子”,在2006年和2009年人福醫藥資金鍊短缺時,傑士邦總是扮演著“捨身取義”的角色。隨後2017年的高溢價回購讓其迴歸人福醫藥“懷抱”,不過好景不長,即便營收利潤的雙佳表現,傑士邦也難逃再次被“拋”命運,此次高瓴等資本接盤無疑會成為其後期上市的重要推手,而彼時中信資本便可在二級市場上獲利退出。

高瓴接盤“傑士邦”,背後或是中信資本著急“套現”

11月9日晚,人福醫藥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人福新加坡擬轉讓其持有的樂福思集團40%股權,轉讓價格為2億美元。交易完成後,人福新加坡仍持有樂福思集團20%股權,樂福思集團不再納入公司合併報表範圍。

關於受讓方,具體來看,高瓴的交易金額為9000萬美元,受讓比例達18%;博裕資本的交易金額為8000萬美元,受讓比例為16%;松柏資本的交易金額為3000萬美元,受讓比例為6%,共計受讓比例達40%。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人福醫藥“親兒子”同時,樂福思集團旗下的傑士邦也是其資金緊缺時的“救命稻草”。資料顯示,傑士邦為人福醫藥於1998年創立,但隨著公司資金鍊緊張,人福醫藥於2006年和2009年兩度“捨棄”傑士邦。

不過伴隨著海外上市算盤,2017年人福醫藥又聯合中信資本高溢價回購了澳洲乳膠保護製品巨頭安思爾旗下包括傑士邦公司在內的全球兩性健康產業業務資產,隨後整合至樂福思集團,其中人福醫藥收購傑士邦54%股權,實現控股。

如今,雖然傑士邦為人福醫藥的“現金奶牛”,但作為併購基金的中信資本存在退出“套現”需求,與此同時人福醫藥自今年1月便開啟“瘦身計劃”、聚焦主業,在此情況下傑士邦作為“親兒子”的“救急”戲碼再次上演。

三賣傑士邦

公開資料顯示,樂福思集團旗下的傑士邦由人福醫藥於1998年創立,主要從事天然乳膠和化學聚合物製成的安全套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等業務。

起初,傑士邦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在人福醫藥董事王學海的帶領下,傑士邦的發展蒸蒸日上。2005年底,傑士邦的淨資產約6018.79萬元,淨利潤可達3000多萬元。

然而,彼時,人福醫藥正處於系統建設階段,公司產業結構也在初步形成。在加大醫藥產業投資力度的同時,為了緩解公司資金鍊,2006年2月,人福醫藥以1.37億元將傑士邦70%的股權轉讓給澳大利亞手套和醫用口罩製造商安思爾。

無獨有偶,隨後2009年8月,人福醫藥再次減倉,將傑士邦5%的股權轉讓給PDIPL(安思爾實際控制),兩次交易總額合計1.62億元。

截至2017年,安思爾通過PDIPL和鄧祿普合計持有傑士邦90%股權,人福醫藥和王學海分別持有5%。

但隨著在兩性健康領域的不斷探索,2017年(時隔11年),人福醫藥不惜聯合中信資本高溢價回購傑士邦,此後傑士邦也成為其完成生育調節產業鏈條商業閉環的重要環節。

具體來看此次回購,人福醫藥以 1.2 億美元收購傑士邦54%的股權,中信資本以0.8億美元收購傑士邦36%的股權。

此外,為收購全球隔絕性衛生防護用品企業安思爾的全球兩性健康業務,彼時,人福醫藥全資子公司人福新加坡與 CITIC Capital Cupid Investment Limited (中信資本控股為此次交易專門設立的公司)共同設立樂福思集團,(人福新加坡持股比例 60%),由樂福思以4億美元收購安思爾下屬全球(除中國外)兩性健康業務。

高瓴接盤“傑士邦”,背後或是中信資本著急“套現”

資料顯示,樂福思目前在中國、美國、日本、澳洲、巴西、泰國等60多個國家運營Lifestyles、Jissbon(傑士邦)、ZERO、Manix、Unimil、Blowtex、SKYN等知名安全套品牌,並設有研發中心,與生產基地配合,專注於研發生產兩性健康產品。

人福醫藥轉讓“現金奶牛”背後:中信資本或欲“套現”

事實上,聯合中信資本收購除了瞄準安思爾在全球所有的兩性健康業務,人福醫藥更重要的“算盤”還是想實現海外上市。

據人福醫藥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依託樂福思集團的全球營銷體系和銷售渠道,整合公司兩性健康板塊資源並進行全球業務拓展。同時公司將擇機啟動相關資產的海外上市工作,著力打造公司的海外資本平臺。

然而三年過去了,其上市工作卻遲遲未有進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樂思福集團及其經營的安全套等兩性健康業務占人福醫藥總營收比重並不大。2019年年報顯示,人福醫藥來自醫藥製造業的營收佔比為45.5%,來自醫藥批發及相關業務的營收佔比為54.1%。按產品劃分,該公司有70.6%的收入來自藥品銷售,來自其他醫療器械的收入佔比為16.1%,來自安全套銷售的營收佔比僅為8.7%。

不過雖營收佔比小,安全套業務卻為人福醫藥毛利率第一的業務板塊,不可謂人福醫藥的“現金奶牛”。2018年,人福醫藥藥品、安全套以及其他醫療器械業務板塊的毛利率分別為40.91%、57.07%和29.48%。2019年,人福醫藥安全套業務的毛利率攀升至59.45%,藥品及其他醫療器械業務的毛利率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再觀樂福思集團,近兩年業務一直處盈利狀態。據年報數據,截至2019年12月31日,樂福思資產總額為51.92億元,負債總額為23.73億元,淨資產28.19億元,2019年營業收入19.28億元,淨利潤4630.75萬元。截至今年9月30日,樂福思資產總額為51.39億元,負債總額為23.36億元,淨資產28.03億元,2020年1-9月營業收入13.69億元,淨利潤5872.62萬元,該數據未經審計。

一邊是上市未有進展,一邊是仍賺錢的樂福思,人福醫藥此時選擇將股權倒騰出去的背後或與中信資本有關。作為併購基金,三年等待上市時間遲遲未果,中信資本無疑有退出需求。

此次高瓴聯合博裕資本2億美元接手,有了它們的背書,無疑會成為樂福思上市的重要推手,而彼時中信資本也可實現退出。

負債高企,人福醫藥剝離邊緣資產“瘦身”

資料顯示,人福醫藥主營業務涵蓋醫藥製造、醫藥商業、兩性健康等領域。作為老牌藥企,公司曾形成了醫藥、生殖健康、環保、房地產、金融五大產業格局。自2009年起,公司才逐步聚焦醫藥產業,並在2012年之後展開一系列併購迴歸。

2012年至2017年,人福醫藥相繼收購了北京巴瑞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新疆維藥、美國仿製藥企Epic Pharma等公司。而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一次又一次併購,人福醫藥賬面上積累的商譽逐漸增加。根據財報,該公司的商譽賬面價值從2011年年底的1.67億元飆升至2017年年底的64.75億元。2018年,人福醫藥首次出現商譽爆雷,導致扣非後淨利潤直接虧損26.62億元。

截至2020年上半年末,人福醫藥的賬上仍然有38.31億元商譽,是該公司2019年8.4億元淨利潤的近5倍。與此同時,公司來自子公司的應收款項合計約20.06億元。

此外,近年來,人福醫藥業績持續不振,根據公司最新季度報,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與淨利雙雙同比下跌。

其中,營收為148.45億元,同比下降7.81%;淨利潤為6.13億元,同比下降17.83%,基本每股收益0.45元,同比下降11.76%。與此同時,人福醫藥的負債率居高不下,2017-2019年,人福醫藥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3.10%、59.71%、60.02%。截至2020年三季度,人福醫藥資產負債率為59.98%,負債總額突破200億元,達到209.47億元。

在業績走低及負債率不斷攀升的背景下,公司開始瘦身。

近年來人福醫藥陸續剝離了河南人福、四川人福等區域型醫藥商業資產;剝離了中原瑞德、北京瑪諾等非核心醫藥企業;剝離了鍾祥人民醫院、黃石人福醫療管理公司、宏昇中醫院、樂雅口腔、億生健康等醫療服務領域項目,累計回籠資金逾40億元。

而此次出售樂福斯集團部分股權則將為公司帶來約4億元的投資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