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藥產業如何振興?今後3年“路線圖”來了

來源:四川在線

到 2022 年,四川中藥材面積達 800 萬畝,綜合產值 1200 億元以上,綜合實力進入全國前五位。

近日,四川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川藥產業振興工作推進方案(2019-2022 年)》(下稱:《推進方案》),勾勒出今後3年全省川藥產業發展藍圖。

為何提出振興?

產業發展現狀:三大短板需要補齊

隨著近年來全省中藥材產業規模發展,我省已成為國內中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原料基地 ,中藥材產業也成為脫貧攻堅的重要產業支撐。 2018 年,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 685 萬畝(含三木藥材),綜合產值 733.08 億元,其中川芎、川貝母、麥冬等7 個大宗藥材人工種植面積全國第一 ,川芎、麥冬、 澤瀉佔全國市場份額的 70%-80% ,我省中藥材出口 20 多個國家和地區。

不過,產業發展在科技支撐、基地建設、產業化水平等三方面存在短板。

“目前全省中藥材產業科研投入較少,研究力量相對分散、薄弱,缺乏協作攻關平臺。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此外,規範化、標準化藥材基地少也是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川藥產業鏈條短、品牌建設不夠,還缺乏像廣州藥業、雲南白藥、揚子江藥業、同仁堂等綜合實力強、帶動能力強的大企業。

為此,《推進方案》提出,要進一步發揮資源優勢,優化區域佈局,建設一批設施標準、管理規範、特色鮮明的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培育一批創新力強、規模大的中藥企業集團,擦亮一批有信譽、有影響的中藥材知名品牌,不斷提升中藥材質量效益和產業競爭力,加快由中 藥材資源大省向中醫藥產業強省轉變。 到 2022 年,全省中藥材面積達 800 萬畝,綜合產值 1200 億元以上,綜合實力進入全國前五位。

聚焦現代農業“10+3”發展藍圖|川藥產業如何振興?今後3年“路線圖”來了

具體怎麼做?

明確發展路徑:實施“五大工程”

根據《推進方案》,下一步我省將優化產業佈局,將中藥材產區劃分為四個區劃,分別是:四川盆地藥材生產區、盆地邊緣山地藥材生產區、川西高原及川西高山峽谷藥材生產區和攀西地區藥材生產區,建設彭州市、三臺縣、中江縣等中藥材產業重點縣 32 個,打造川芎、川丹參等 24 箇中藥材品種,重點打造一批道地藥材。

在發展路徑上,將實施科技能力提升、規範化基地建設、產業化水平提升、品牌市場培育、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等五大工程。

在科技能力提升工程方面,將加強資源保護與利用、推進育種創新、推動良種繁育、強化技術集成、推進溯源體系建設。到 2022 年,全省中藥材生產科技水平明顯提升,組建省級中藥材創新團隊 1 個,中藥材技術推廣指導小組 1 個, 重點推廣一批中藥材品種,建設一批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示範推廣野生中藥資源可持續利用推廣品種 1-2 個。

在規範化基地建設工程方面,將優化區域佈局 、開展園區創建 、推行標準生產 、推廣生態種植 、提升裝備水平。到2022 年,培育一批道地藥材產業重點縣,新建、改造規範化基地 50 萬畝,新增一批按照 GAP 標準進行建設的基地,輻射面積達 100 萬畝,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達 800 萬畝。

在產業化水平提升工程方面,將加強產地初加工 、強化加工技術創新 、培育龍頭企業、構建完善流通網絡 、拓展中成藥消費服務渠道 。到 2022 年,著力培育銷售收入超百億的中藥企業1個,超 50 億元的 1-2 個,超 10 億元的 3-5 個,企業或專業合作社訂單面積達到 70%以上。

在品牌市場培育工程方面,將在打造川藥品牌和完善中藥商業兩大方面發力,到 2022 年,培育一批區域公共品牌和企業知名品牌。

在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工程方面,將增強中藥工業優勢 、加快天然植物提取物產業發展 、壯大中醫藥衍生品產業 、做強中藥材大品種健康產業鏈 、發展中藥養生旅遊 。到 2022 年,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得到迅速發展,培育“中醫藥+文化旅遊+健康”產業模式,實施中醫治未病行動促進健康四川建設,推進中醫藥康復發展。

據瞭解,我省將對“川藥”產業重點縣實施動態管理,優勝劣汰。對產業帶動能力強、扶貧增收成效突出的重點龍頭企業,各級政府將給予政策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