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生產連年豐收 為何還強調要有危機意識

來源:科技日報

糧食生產連年豐收 為何還強調要有危機意識

全球食物不足發生率及人數逐年統計和預測圖(圖片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


“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採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大力提倡的社會風尚。早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就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浪費之風務必狠剎”。此後又多次強調,切實遏制公款消費中的各種違規違紀違法現象,並針對部分學校存在的食物浪費和學生節儉意識缺乏等問題提出明確要求。

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人民群眾衣食無虞,為何還要強調樹立危機意識,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產?為何要反覆敲響杜絕浪費的警鐘?

我國糧食生產和消費長期處於“緊平衡”

新中國成立至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糧食產量穩步增長,中國人的飯碗端得越來越穩。據統計,2010年以來,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持續高於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過470公斤,遠遠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的標準線。三大口糧大米、小麥、玉米的國內自給率平均在97%以上。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糧食安全事關國計民生。連年豐收、自給自足的背後,是我國糧食消費量的增長仍快於產量的提高,糧食生產和消費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因此,必須始終對糧食安全抱有危機意識。對於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任何微小的浪費都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只有堅持一手狠抓糧食生產,一手狠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才能真正有底氣將自己的飯碗端牢。

更要清醒看到,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尚在世界排名70名左右;目前經濟運行面臨較大壓力,脫貧攻堅正處於決戰決勝階段,很多事關人民福祉的急事大事需要大量的投入;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必須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自身發展……當此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尤其不能大手大腳、鋪張浪費,丟掉艱苦奮鬥、勤儉節約這個“傳家寶”。

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全球20%的人口

作為世界最大、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用僅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全球20%的人口,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奇蹟。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9年10月發佈的《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顯示,近幾年我國稻穀和小麥產需有餘,完全能夠自給,進出口主要是品種調劑。2001年至2018年年均進口的糧食總量中,稻穀和小麥品種合計佔比不足6%。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裕、供應充足、市場穩定,糧食安全形勢持續向好。

“通過貫徹‘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糧食生產取得歷史性的‘十六連豐’,糧食產量連續5年達到1.3萬億斤以上。”該負責人表示。

在前有新冠肺炎疫情、後遇洪災旱災的情況下,今年我國夏糧再獲豐收,產量達到2856億斤,相較去年同比增長0.9%,創歷史新高,再次增強了端牢“中國飯碗”的信心和底氣。

然而,從中長期看,中國的糧食產需仍將處於“緊平衡”態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鬆。

進城務工使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數量逐年減少

當前我國的農村人口總數約為5.6億。農業生產集約化水平不高,以小農經濟為主,收益也不高。而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大量適齡勞動力離開鄉村進城務工,願意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數量逐年減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