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成交金額一度超越滬市 科創板要不要降低投資者門檻

在A股市場,滬市顯然是滬深兩市中的老大哥。但令滬市尷尬的是,自今年9月8日以來,滬市的成交金額不僅是被深市超越,甚至還多次被深市中的創業板所超越,如9月8日當天,創業板成交金額3375億元,而滬市只有3202億元。不僅如此,創業板成交金額超越滬市的情況還多次出現,大有將滬市踩在腳下之勢。


對於滬市來說,這顯然是難以接受的事情。撇開滬市老大哥的地位不談,僅以滬市的上市公司而論,目前滬市上市公司超過1700家,而且還有一批像工行、中國平安這樣的大盤藍籌股,而創業板的上市公司數量還不足900家,而且上市公司以中小盤股為主。結果創業板的成交金額超過了整個滬市,這是令人難以想像的。


創業板的成交金額之所以能夠超越滬市,顯然與創業板從8月24日起正式實施註冊制有關。創業板在進行註冊制改革的同時,還放寬了個股漲跌幅的限制,將創業板股票的漲跌幅由原來的10%,放寬到了20%,從而大大吸引了市場上的熱錢參與到創業板股票的炒作中來。畢竟對於遊資來說,20%的漲跌幅更能提高炒作效率,比如4個漲停板股價就實現了翻番,這符合遊資賺快錢的需要。


單就註冊制改革來說,滬市科創板甚至還比創業板早實施一年,而且也是實行的20%漲跌幅限制,為什麼科創板就吸引不到這麼多的遊資熱錢呢?顯而易見的是,二者的投資者開戶門檻不同。比如,科創板對投資者開戶的資金門檻要求是不低於50萬元,而創業板幾乎沒有資金門檻限制,新開戶的投資者資金門檻要求是10萬元,原來已經開戶的投資者繼續有效,而以前開戶是沒有資金門檻限制的。也正因開戶門檻的不同,科創板把最大量的中小投資者都擋在了大門之外,科創板的人氣不如創業板就在情理之中了。


創業板成交金額一度超越滬市 科創板要不要降低投資者門檻


為此,面對創業板成交金額超越滬市的市況,有業內人士建議,降低科創板投資者門檻,讓更多的投資者進入到科創板來炒作科創板股票,以此增強滬市的成交金額。


某些市場人士提出這樣的建議是可以理解的。但科創板的投資者門檻能不能降低呢?進一步說,降低科創板投資者門檻能不能改變創業板成交金額超越滬市的局面呢?這確實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其實,科創板投資者門檻的設置是符合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的原則要求的。科創板之所以設置50萬元的資金門檻,究其原因在於科創板接納了虧損公司的上市以及特殊股權結構公司上市。因此基於對投資者保護的需要,設置50萬元的資金門檻限制是有必要的。所以,在目前階段,這個資金門檻還不能降低。


進一步說,即便科創板降低資金門檻,其現階段對中小投資者的吸引力也遠遠不及創業板。因為創業板相對於科創板來說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在於,創業板有800多隻老股,而這些老股中有的股票經過多年的沉澱,股價大幅回落到4元股、3元股的價位,這些低價股對於中小投資者是有吸引力的。反觀科創板公司都是近一年來新上市的公司,整個科創板股票基本上都高高在上。低於10元的股票基本上只有中國通號一隻,超過百元的股票達50只左右,佔整個科創板的30%左右,大多數公司的股價在50元以上,20元、30元的股價在科創板算是便宜的。這樣的股價對於中小投資者缺少吸引力,而且目前科創板不到180家上市公司,市場的容量也較為有限。


因此,要扭轉滬市成交金額少於創業板這種局面,寄希望於科創板降低投資者門檻是行不通的。除了滬市本身要增加市場的吸引力之外,還有兩點是值得考慮的。一是在整個A股市場統一實行20%漲跌幅限制。實際上20%漲跌幅限制與註冊制改革本身是沒有必然聯繫的。而且在全市場實行20%漲跌幅限制,對於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來說也是公平的。二是規範20%漲跌幅制度,結合深市對股票風險的等級劃分,規定高風險類、次高風險類、關注類三類股票不能使用20%漲跌幅,尤其是ST類股票只能執行5%的漲跌幅限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