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軍情戰略來襲:威懾與實戰,都為止戰謀和平!

#尋找真知派#

#軍情戰略#

新軍情戰略來襲:威懾與實戰,止戰在和平!

老勝算/文

自公元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的75年時間裡,人類社會再沒有發生世界性的大戰。雖然在這75年中,局部戰爭仍然不斷,但終究是沒有發展成大國直接對抗的全球性世界大戰,這是值得慶幸的。

那麼,是什麼力量阻止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發生呢?是由於前兩次世界大戰的慘痛經歷讓人們痛定思痛嗎?或是當代人變得比前人更理智更聰明瞭嗎?

新軍情戰略來襲:威懾與實戰,都為止戰謀和平!

核武器的遏制力

是什麼力量阻止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發生呢?答案無疑是核威懾起了主要作用,而人類的痛苦經歷和理智並不是主要原因。是核武器的毀滅性前景讓戰爭狂魔望而卻步,核武器的誕生和完善才是阻止新世界大戰的主要力量。這個認識在人類社會應該已成共識。

我們大家都知道,核武器是一種利用核反應的光熱輻射、衝擊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殺傷和破壞作用,造成大面積放射性汙染,阻止對方軍事行動以達到戰略目的的大規模殺傷力武器。

美國、加拿大與英國在1940年代進行曼哈頓計劃。1945年7月16日,美國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試驗。1945年8月6日,美國利用B-29轟炸機運載小男孩原子彈轟炸廣島。1945年8月9日,胖子原子彈被投放於長崎。

新軍情戰略來襲:威懾與實戰,都為止戰謀和平!

自美國首先研製出並在二戰末首次使用核武器以後,截至1996年世界各國先後相繼進行了2047次核爆炸試驗,生產了和儲存了超過5萬件核武器,這其中95%是美俄(前蘇聯)生產和擁有。

數十年來,世界各國曆經了核武器的發展—完善—控制等階段。迄今為止,以聯合國安理會五常為主的擁有核武器國家仍然持有數以萬計的核武器。其中美俄兩國佔比仍然超過90%。

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研究所發佈的2020年全球核力量數據報告顯示,世界現在總共擁有13400枚核彈頭。其中,俄羅斯總共擁有6375枚核彈頭,位於全球第一。美國緊隨其後,核彈頭數量為5800枚,排在世界第二的位置。中國、法國、英國分別位於第三、四、五名,數量依次為320、290、215枚。

新軍情戰略來襲:威懾與實戰,都為止戰謀和平!
新軍情戰略來襲:威懾與實戰,都為止戰謀和平!

如果從理性和全球的角度觀察現實世界,人們就會發現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這就是制約和阻止人們發動大規模戰爭的主要因素或者叫主要力量仍然是核武器!

人類社會制定的所有公約、條約,國際社會多年來形成的所謂國際法、國際關係準則,包括聯合國及聯合國憲章等等的章法,實際上作用都是有限的,都無法阻止人類因為政治紛爭和利益衝突而激發戰爭的衝動,唯有核武器的力量才能阻止戰爭發生!這便是迄今為止給全球七十多億人類帶來長期和平的核威懾!

由於核武器具有的無可比擬的威懾作用,很顯然,在當今世界,核戰略平衡仍然是世界和平穩定的基石。

世界常規威懾有幾何?

現在,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的新時代,但核威懾至今仍然是維持世界平衡與阻止大國戰爭的必要條件,這是沒有疑問的現實。

但是,對於人類社會的局部紛爭與衝突,由於其烈度和廣度的原因,並不具有對世界帶來重大災難的後果,因此並不適用核威懾或沒有必要進行核威懾。同時,為了防止核擴散,必須消除中小國家的擁核動因,大國承諾不以核武器威懾無核國家是明智的。於是,常規威懾便被謀求霸權者作為經常揮舞的大棒,用來對付別的國家。

常規威懾是強權國家手中經常揮舞的大棒,其特點是以超過對手的先進武器為後盾,給對手造成心理上的巨大壓力,造成對手的戰略失據,從而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目前被視為常規威懾的主要武器裝備有:

1.航空母艦

遊弋在世界大洋的航母,可以成為威懾別國的戰略工具。只要某國人覺得不合自己的意,或者某地發生了影響重大的熱點事件,航母就會出現在那裡。每當世界上發生重要事件,某國人的第一個反應便是:我們的航母在哪裡?這很形象的說明了航母的重要威懾作用。

新軍情戰略來襲:威懾與實戰,都為止戰謀和平!

常規威懾在某些情況下是有效的,只要應用的時機和對象合適,的確能起到阻止局部戰爭爆發的目的。但是,由於人的不屈不撓本性,常規威懾在關係到對手重要利益時的效果是很有限的,有時甚至是不起作用的。

2.高精度高超音速導彈

前幾年有人提出了所謂”一小時打遍全球“的”常規精確打擊“的概念,利用具備洲際導彈射程的高精度常規武器,讓對手人在家中坐,導彈天上來,這種威懾力實際上也是很厲害。

由此可見常規導彈也可以實現戰略威懾,這要看導彈的命中精度。據說東風-16在實戰演習中打出了米級精度,尤其是使用了末制導技術的彈道導彈實際上命中精度大大提高。尤其是近年來高超音速導彈的發展勢頭強勁,各國都在傾力發展。

新軍情戰略來襲:威懾與實戰,都為止戰謀和平!

作為我國最新型精確遠程打擊火力的代表,東風-17被列入戰略打擊力量的行列是可以理解的。東風-17導彈是世界上第一種實際服役的全程滑翔高超聲速導彈,在國慶70週年閱兵式上的展示,具有極大的震撼性。

3.隱身戰鬥機及戰略轟炸機

第五代隱形戰鬥機由於具備高度隱身性,擁有能夠穿越敵方防空系統的優勢,具有了很大的戰略威懾意義。

有國家利用自己的隱身戰機威懾別的國家,達到戰略目的。目前,由於多國已研製成功隱身戰機,這打破了一家獨大的局面。但隱形戰機對中小國仍然有很大的威懾作用。

新軍情戰略來襲:威懾與實戰,都為止戰謀和平!

另外,擁有大載彈量、超遠程和超音速的戰略轟炸機,也是常規威懾的重要利器。但是,目前擁有這類轟炸機的國家只有美俄中三家。

威懾止戰與實戰止戰

核威懾和常規威懾在不同的地緣政治環境中對不同的對象有效,這大體上構成了全球大國關係的基礎,達到了世界大體戰略平衡,從而保證了世界的長期總體和平。

新軍情戰略來襲:威懾與實戰,都為止戰謀和平!
新軍情戰略來襲:威懾與實戰,都為止戰謀和平!

威懾止戰,在人類社會的實踐中得到印證,為創造和平的世界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這個理論的最初創始人是美國人伯納德.布羅迪。1946年,耶魯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伯納德·布羅迪等人出版了《絕對武器:原子能與世界秩序》一書,以預言家的眼光捕捉到了核武器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劃時代的影響,並提出了威懾理論的基本思想。但作者只是在社會觀察中總結和表述了人類社會威懾的事實,本身並不是威懾止戰的實踐者。

然而,迄今為止,對威懾的定義仍然眾說紛紜,根據亞歷山大·喬治和理查德·什莫克的定義,“在其最一般的形式上,威懾就是讓對手相信,他為採取某種行動而付出的代價或所冒的風險會大於收益”。而根據尤金·羅西的定義,“威懾指甲國企圖通過威脅乙國一旦乙國採取某一行動就將給它造成不能承受的代價,從而阻止它採取該行動”。

新軍情戰略來襲:威懾與實戰,都為止戰謀和平!

由此我們可見,威懾奏效的過程其實是一個心理過程,是一個控制對方的戰略判斷,從而影響其戰略決策的過程。它通過報復威脅使得對手相信其行動所付出的代價將可能超過他可能獲得的任何好處,從而不敢發起行動。威懾理論假定:威懾的雙方均為單一、理性的行為體。所謂理性實際上是指行為選擇時的方式是在清楚地計算可能的所獲與代價以及敵方反應的基礎上,保證將其價值立場最大化。

但是,威懾止戰在許多情況下是沒有作用的,而威懾無效可能的原因各不相同:或者由於對立雙方實力相當、難分仲伯;或一方和雙方對勢力和形勢的誤判;或雙方戰鬥意志堅決;或弱勢一方屬於正義與無奈境地等等,需分辨不同的情況予以區分。

新軍情戰略來襲:威懾與實戰,都為止戰謀和平!

與此同時,世界歷史的實踐已經證明,在有些情況下,以一場不可避免的實戰為代價換來長久和平,是值得的,尤其是在被威懾者屬於正義一方的時候。在很多時候,威懾是來自非正義的一方,而被威懾者往往處是屬於正義。因此,面對強權的威懾,棄戰並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但是,無論如何,戰爭對於人類決不是好事,無論到什麼時候,人類都應該儘可能的避免發生不必要的戰爭。

尤其現在是全球化新時代,人類命運已經結成真正的共同體。任何紛爭應該也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不必大動干戈發動給世界人民帶來災難的戰爭。正如中國古代《孫子兵法》所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新軍情戰略來襲:威懾與實戰,都為止戰謀和平!

然而,人們的美好願望是一回事,能不能儘可能的避免戰爭,並不取決於人們的美好願望,而是取決於實力,取決於是不是正義的戰爭!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仍然是當今時代引發戰爭的策源地,只要這個策源地沒有根除,,世界就仍然面臨著戰爭的現實威脅。因此,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我國需要繼續加強國防現代化建設。只有擁有了一支強大的軍隊,才可不懼任何強敵的任何威懾,保護人民的和平和幸福美好生活不受侵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