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教授張宏傑:描寫飢餓最好的,一個是張賢亮,一個是莫言

人大教授張宏傑曾經說過:“1949年後的中國作家當中,描寫飢餓最好的,一個是張賢亮,一個是莫言。”莫言在自己的散文中說到過,即使成名,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還是抵制不住食物對自己的誘惑,每當遇到別人請客吃飯,不管是高級宴客廳還是普通餐館,自己都吃相兇惡,狼吞虎嚥,經常招致別人的嘲笑。


人大教授張宏傑:描寫飢餓最好的,一個是張賢亮,一個是莫言


小時候缺什麼,當我們長大後一生都會追求那種東西,莫言童年最深刻的記憶莫過於飢餓了。莫言後來寫過一篇散文,名叫《飢餓和孤獨是我創作的財富》,文中直言不諱:“飢餓使我成為一個對生命的體驗特別深刻的作家。”


人大教授張宏傑:描寫飢餓最好的,一個是張賢亮,一個是莫言


莫言小時候家裡完全沒有糧食吃,母親在外面挖回來些野菜,砸爛,搓成糰子放在鍋裡蒸,裡面還有很多打不爛的刺,不僅難吃,還扎嘴,給豬吃豬也不吃。每當吃飯的時候,莫言就會圍著桌子轉,邊轉邊哭,他覺得每天吃這樣的東西很屈辱。沒有吃的,尊嚴,面子都不復存在,莫言說:“這也讓我從小就看到了人的底線,瞭解的人在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很多這種人性會發生嚴重的扭曲。


人大教授張宏傑:描寫飢餓最好的,一個是張賢亮,一個是莫言


莫言已經創作出十幾部長篇小說,幾乎每一部裡面都有對食物的精彩描寫。《透明的紅蘿蔔》中偷吃紅蘿蔔的黑孩;《鐵孩》中以高密東北鄉的吃鐵孩子毫不費勁就咬下一截鐵,越嚼越香、越吃就越想吃;《豐乳肥臀》中瘋狂戀乳、無法長大的上官金童;《牛》中貪吃好睡的羅漢;《四十一炮》中的羅小通在吃肉時能聽到肉說話的聲音,看到肉上生著很多小手對自己搖搖擺擺;“食草家族”們不斷地咀嚼茅草不僅能夠清潔牙齒,還能有助於消化與健康,他們排洩通暢、大便乾淨無味,使鄉村生活和城市生活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人大教授張宏傑:描寫飢餓最好的,一個是張賢亮,一個是莫言


經典之所以不朽,就是因為它們都描寫恆久不變的人性。刻畫人性,路遙《平凡的世界》用的是苦難,賈平凹《廢都》用的是兩性關係,而莫言用的則是飢餓。莫言筆下的食物,代表的是生存的基本條件,他用食物和人的關係來揭示社會的變革和 人性的變化。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如果連最基本的生存都得不到滿足,所有的道德都不復存在。


人大教授張宏傑:描寫飢餓最好的,一個是張賢亮,一個是莫言


正如莫言在《酒國》中借李一斗說出:“讓他們明白吃喝並不僅僅是為了維持生命,而是要通過吃喝體驗人生真味,感悟生命哲學。讓他們知道吃和喝不僅是生理活動過程還是精神陶冶過程、美的欣賞過程。”將吃喝提到哲學高度,還有什麼障礙不能逾越呢?

莫言在用他的小說告訴讀者,生活並不是作家描寫的那麼崇高,我們的靈魂也不是隻要精神來填充。現實中有時候是荒謬的,非理性的,想要填充飢餓的靈魂首先要填充飢餓的身體。這是我們生命的本真。


人大教授張宏傑:描寫飢餓最好的,一個是張賢亮,一個是莫言


在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引發很多爭議,很多人說他的作品抹黑醜化中國人,其中很大部分原因,是莫言的作品中有著很多因為飢餓做出的令人難以接受的行為,《豐乳肥臀》中高貴、漂亮的知識女性喬其莎,因飢餓被張麻子以饅頭引誘;《豐乳肥臀》中,上官魯氏為養活一家人,先吞下糧食,回家催吐後再來餵養家人……


人大教授張宏傑:描寫飢餓最好的,一個是張賢亮,一個是莫言


這些行為在現在看來令人匪夷所思,但這是特殊歷史時期發生的真實情況。莫言敢於將這樣的陰暗面暴露出來,並用小說的方式將它記錄還原,以供後人銘記,這才是一個時代中有擔當的作家應該做的。知恥而後勇,歷史中的痛苦都應該被銘記,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成長。

偉大的作家能夠以更高的視角觀察我們所處的時代,所以他們能看透社會變遷,人世滄桑。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他們都能比普通人看得更透徹,更全面。讀書使人明智,讀不朽的作品,會開拓人的視野,讓我們在生命中不做井底之蛙,走出自己的認知限制。


人大教授張宏傑:描寫飢餓最好的,一個是張賢亮,一個是莫言

最近,莫言再出新作,名叫《晚熟的人》,與之前描寫過去的歷史不同,這次莫言把目光放在了當下,他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所經歷的種種千奇百怪的事,以及當下光怪陸離的網絡世界進行了深刻的描繪,給人以全新的閱讀感受。

莫言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這8年,我體驗到了以前不曾體驗的經歷,演講、交流、訪問、上節目,認識到一個比以前更廣闊豐富的世界,這些都成為創作新的素材。”為大家推薦莫言這本新的著作,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看一看就可以購買了,支持正版,帶你走進莫言發現的新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