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之下的徽州糕點

徽州的糕點在黃山地區,而曹山七製作糕餅的歷史,至今近百年,祖師爺十四歲拜黃山當地糕餅師傅學藝,製作傳統糕餅,勤歷一生,八十歲方才歇手。民國年間,他在宣州街面上經營一家“曹家糕點鋪”,製作傳統糕餅、糖果,因為好味道、貨真價實,在當地饒有名氣。

匠心之下的徽州糕點

在曹山七的糕點鋪裡,見不到什麼機器,八九成的工序,都由手工完成。“我最擔心的,就是機械化的製作過程,達不到手工製作的效果,會對口感有影響。”現今鋪子裡的大掌櫃說“雖然機器是快了很多,但有些東西學人家西餅的模樣,自己就會出問題。我們是做傳統糕點的,要相信祖輩留下的,已經過驗證的方法、經驗,比起味道與品質,我寧可守舊一點,畢竟我們是做傳統糕點,不是搞開發的。”

匠心之下的徽州糕點

所有的原料,按照老方子都有自己的一套要求,米、面、糖、油,十分挑剔。傳統糕點的原料非常簡單,能夠做成不簡單的美味,原料的品質十分重要。“所有原料,只要可以製作的,就絕不買半成品。放心啊,我們的糕點不用任何化學添加,如果買半成品,多數里頭有添加,另外,市面上的半成品,真的不如我們自己做的好。”大掌櫃笑著說。糯米粉、麵粉、豆沙餡料等,都由自己加工,用上等的糯米、蒸、磨、篩。連榛子酥,也是每年秋天,從東北訂購大批新鮮榛子,在自家工廠炒制。

匠心之下的徽州糕點

曹山七的糕點,主要在市區街面的店鋪裡現做現賣,不必考慮加入什麼化學品來增色或防腐。也有不識貨的小朋友質問“你這酥點顏色一點都不豔麗,這就是欺客罷。”大掌櫃則坦然回應“天然原料不似人工色素,烤制後還要淡一些。”

匠心之下的徽州糕點

前些年,他經常要代表糕點鋪參加一些食品行業會議,生產廠家坐在一起,商討哪種添加劑能用,哪種用了要出問題,哪種加多少正好不超標。他愈聽愈糊塗,後來再有邀請,一律笑著搖頭“我文化不高,做的用的都是老店傳下來的方子,所有添加劑都不用,實在怕出問題,沒有經驗來交流呀。”

匠心之下的徽州糕點

“買東西,尤其是吃的,要買價格合適的,莫去貪便宜,需看重的是東西的好壞。”大掌櫃告訴我說“我們買任何食材,米麵糖油、榛子、紅豆等,都是一樣道理。點心的成本高,確實沒有辦法。做吃的首要看重良心,殘次品不用、化學品不用,這是最基本的原則。”

匠心之下的徽州糕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