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補補腦:當養殖業遇到天災,怎樣防護和應對才是硬道理

水產養殖管理中的疏忽或缺乏對科學重視,也有可能是導致氣候問題成為自然災害的主要原因:

需要補補腦:當養殖業遇到天災,怎樣防護和應對才是硬道理

1)水文異常,天氣導致環境條件的變化。

2)寒流入侵,導致溫度顯著下降,超過養殖業可承受的水平。

3)洪水帶來的大量沉積物堆積內灣,河口區域的淤泥導致底棲動物窒息,或淺灘的變動轉變為遷移。

4)南方海岸易收到風暴或颱風的騷擾,狂風和大雨沖走養殖籠或面對正面攻擊。這些是最容易理解的自然災害了,因為這些大自然災害有著人類不可控制性。因此,對於這種類型的自然災害預防非常重要。

需要補補腦:當養殖業遇到天災,怎樣防護和應對才是硬道理

我們這一代的農民也一直在總結,如許多古老的諺語:早燒雨,晚燒晴。豬吃草,來寒潮。月亮生毛,陰雨難逃等等應該是我們長久以來對天氣的不斷總結,並在預測中發揮一定的作用。

現代技術在農業(特別是預防)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氣象衛星反饋的信息不僅能做到監測,而且我們還從中得到了總結和推斷。不言而喻,在上一年同期掌握了這種情況已經很大程度上幫助了水產養殖業。在這一點上,國內外的差距可以說仍然非常大,不僅是技術的普及,也有人為的觀念。我同意一個觀點,中國是世界上農業大國之一,但從來都不是農業強國。也許在我國的文化傳統中,受到小農經濟的影響改變還是比較慢。

需要補補腦:當養殖業遇到天災,怎樣防護和應對才是硬道理

數據公司可以提供給我們的信息是不可想象的,例如,它們完全可以幫助我們監控水溫、水中元素、鹽度、天氣條件以及雲霧、風力等,基於這些因素,與歷史時期進行比較,預測不同變化的影響,提高判斷力,及時做到預防災難的發生。

需要補補腦:當養殖業遇到天災,怎樣防護和應對才是硬道理

水產養殖業是國家三農扶持計劃的重要環節,當然也具備經濟風險和自然風險。人類歷史中對自然的理解是漸進的,因此,由於人類的理解和需求的變化,水產養殖的自然風險繼續存在。從現象學的角度來看,自然風險包括:

1、有些災害是由於養殖對象與環境的不相容造成的。如溫度、溼度、噪聲強度、陽光、鹽度、通風條件、地溫、區域變化等因素急劇變化。養殖物種的本地化通常是本地養殖業成熟與否的基礎。例如,如果有人從山東購買綿羊到南通,結果是在運往目的地後一週內死亡三分之一。經過分析,第一個是運輸條件差,第二個是春季多雨天氣,第三個是飼料和水。這種變化導致羊免疫力下降,腹瀉死亡。

需要補補腦:當養殖業遇到天災,怎樣防護和應對才是硬道理

2、病毒和細菌感染,如禽流感(由鳥類傳播),如羊痘(通過空氣傳播),動物一旦感染的症狀,基本上損失的都是經濟效益。

3、培養物種退化,特別是對於雜交品種,對於大規模養殖戶來說,不可能群體內繁殖,否則一代不如一代的現象時有發生。

需要補補腦:當養殖業遇到天災,怎樣防護和應對才是硬道理

4、經濟目標與生態自然環境失衡。育種的目的不是為了擴大某種動物的種群,而是為了經濟利益,全部的投入,即談論一個概念,輸入的強度,分擔成本、降低成本。又比如,有兩個相鄰的養豬場,一個硬件方面非常強,全封閉,進口疫苗和固定人群,密度非常高,像外資企業一樣管理,防疫部門無法進入,但往往經常出現死豬;而另外一個養豬場,任何人都可以進入,豬棚已經磨損,幾乎摔倒,通風不好,卻沒有大批發病史,所以分析的關鍵是養殖的密度和環境因素,豬的免疫力下降造成的。所以熟悉動物的生活習性,為動物創造了自由的繁殖環境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