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千年古鎮震澤,探祕絲綢文化,原來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是錯的

絲綢,是中國特有的紡織品,它軟軟的滑滑的,手感細膩、有飄逸感,穿著透氣性強不感悶熱,因此備受愛美的女性喜愛。二千多年前,當它第一次穿上西方的貴婦們身上時,就成為風靡西方的最高貴奢飾品。從此,這一備受青睞的紡織品成為了一種高貴和身份的象徵,成千上萬馱著絲綢的商隊從長安出發,踏遍歐洲和南亞,由此走出了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絲綢文化令人刮目相看,那些盛產絲綢的地方成為了富庶之地。位於江浙滬三省交匯地的千年古鎮震澤就是富甲一方的絲綢之鄉。


遊千年古鎮震澤,探秘絲綢文化,原來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是錯的

人們對新事物都有一個從瞭解到喜愛的過程,絲綢雖然歷史悠久,但是對於北方人來說還是個空白點,儘管東北也有養蠶的,但是柞樹蠶和江南的桑蠶有著本質上的差異。遊千年水鄉古鎮震澤,走入中國絲綢之鄉,不僅可以選購特色絲綢產品作為旅遊紀念品,還能走進養蠶人家看到桑蠶的一生演變,從而增進對絲綢文化源頭的瞭解,更多了一份神秘感。


遊千年古鎮震澤,探秘絲綢文化,原來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是錯的

作為中國的絲綢之鄉,震澤古鎮始終把弘揚、傳承、發展絲綢文化作為千年古鎮的文化旅遊品牌來打造。致力於讓遊人從瞭解古鎮的歷史風貌,到了解中國絲綢文化,打造出更多的絲綢文創產品,從而達到弘揚古鎮和絲綢並舉的目標。

遊千年古鎮震澤,探秘絲綢文化,原來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是錯的

震澤古鎮的蠶桑文化園就是一座絲綢產學研的基地,它位於古鎮外的謝莊濱,只有3公里車程,這裡不僅有詳實的圖文和多維空間展示,更有各個階段鮮活的蠶寶寶可與你零距離的對視,從毛茸茸的蟲體,到青白色的蟲體,再到成繭的過程, 不知你能否喜歡上可愛至極的蠶寶寶們。如果你能與它們確認過眼神,就會從中體會到春蠶的偉大,它是聖潔之物。

遊千年古鎮震澤,探秘絲綢文化,原來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是錯的

很多文人把老師比喻為春蠶,老師們不辭辛苦教書育人,把自己的文化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了學生們,不塗任何回報,就像春蠶一樣,只有奉獻。

遊千年古鎮震澤,探秘絲綢文化,原來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是錯的

而被更多人熟悉的則是李商隱的那句“春蠶到死絲方盡”,這是一句流傳千年的詩句,它藉助春蠶的無私隱喻愛情的相思,以絲為雙關語,表達“思”的本意。比喻情深誼長,至死不渝。我對春蠶的瞭解就停留在春蠶吐絲到死絲才會沒有。


遊千年古鎮震澤,探秘絲綢文化,原來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是錯的

走進文化園,猶如走進了神秘的殿堂,我對任何有關春蠶的成長都充滿了好奇,尤其是它的成長軌跡,從生到死,從吐絲到銳變成蛾。當園內的技術人員向我們一一詳細解答後,感覺自己真的可以與蠶寶寶們確認眼神了,春蠶的一生充滿了艱辛和無私。


遊千年古鎮震澤,探秘絲綢文化,原來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是錯的

蠶是一種完全變態的鱗翅目昆蟲,它的一個世代須經過卵、幼蟲、蛹、蛾四個形態完全不同的發育階段,形成一個循環,然後週而復始。春蠶就是春季飼養的蠶。

春蠶是從哪兒來的?第一步:從卵而來。蠶卵看上去很像細粒芝麻,寬約1毫米,厚約0.5毫米。一隻雌蛾可產400~500粒蠶卵,重約1克。蠶卵剛產下時為淡黃色或黃色,經1~2天變為赤豆色,再經3~4天后又變為灰綠色或紫色,便不再發生變化,稱為固定色。


遊千年古鎮震澤,探秘絲綢文化,原來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是錯的

第二步:從卵到蠶。剛從卵孵化出來的蠶,黑色有毛,好似螞蟻,叫做蟻蠶。蟻蠶吃著桑葉慢慢長大,過了一個時候,不吃不動,好像人在睡眠一樣,進入了頭眠。過了一、二天,它蛻去一層皮,又開始吃桑葉,身體繼續長大。

遊千年古鎮震澤,探秘絲綢文化,原來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是錯的


遊千年古鎮震澤,探秘絲綢文化,原來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是錯的


遊千年古鎮震澤,探秘絲綢文化,原來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是錯的


遊千年古鎮震澤,探秘絲綢文化,原來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是錯的

這樣反覆四次,達到成熟。從頭眠到四眠,時間約一個月,吃掉一市斤的桑葉,身體增長四十倍,體重增加約有九千倍。

遊千年古鎮震澤,探秘絲綢文化,原來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是錯的

一條成熟的蠶兒身體為白色,而東北的柞樹蠶為綠色。它們由多數環節組成,全身分頭、胸、腹三部分。它的頭很小,長有一對堅硬的大顎,有左右向內開合,咀嚼桑葉為食。胸部三節,每節生有一對胸腳;腹部共有十節,從第三節到第六節各生有一對腹腳,胸腳和腹腳是行動器官。末端生有尾腳,用來攀緣桑葉。


遊千年古鎮震澤,探秘絲綢文化,原來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是錯的

蠶的身體內部有一對特殊的器官叫絲腺,成熟的蠶,身體透明,體內充滿絲質。它靠嫋動頭吐絲作繭自縛,把身體圍住,吐完絲後再蛻一次皮,變成了像一顆花生大小的蛹,不吃不動,蟄伏繭內。所以,這個時候的春蠶並沒有死,而是脫掉了馬甲,換了個名字。

遊千年古鎮震澤,探秘絲綢文化,原來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是錯的


遊千年古鎮震澤,探秘絲綢文化,原來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是錯的

十天以後,蛹化成蛾鑽出繭外,完成破繭而出的美麗轉身。雌蛾的尾部會發出一種特殊的氣味來吸引雄蛾來交配。經過交尾後,雄蛾先死,雌蛾產卵後也結束了一生,這就是春蠶是怎麼死的答案。每隻雌蛾產卵五百至七百粒,經過蟄伏,等待下一個生命的輪迴。


遊千年古鎮震澤,探秘絲綢文化,原來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是錯的

每隻春蠶吐絲的長度為1500~1800米,相當於我們學校標準操場的三圈。這兩件不同時代的蠶床是蠶寶寶們最溫馨的暖床,也是蠶農的聚寶盆。而紡織成一件衣服則需要上百萬條蠶絲才能完成,這就是春蠶為我們人類社會奉獻的美麗。

遊千年古鎮震澤,探秘絲綢文化,原來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是錯的


遊千年古鎮震澤,探秘絲綢文化,原來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是錯的

瞭解了春蠶的一生,我認為大詩人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的比喻是一個千年的錯誤。因為春蠶之死不是吐絲成蛹時,而是破繭成蝶後,而春蠶成蛹了才是絲方盡時。因此,確切的說應該是“春蠶成蛹絲方盡”才對。至於,把吐“絲”與“思”的一語雙關的隱喻到死的矢志不渝儘管很美麗,但的確違背了春蠶的生命軌跡。


遊千年古鎮震澤,探秘絲綢文化,原來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是錯的

震澤古鎮一遊讓我既大開眼界,又增長了絲綢文化知識。忽然間我感覺與蠶寶寶們真的確認過了眼神,瞭解了它們辛勞的一生,就像我們絲綢之鄉的鄉親們,他們一生為蠶服務,與蠶相伴,抽絲織錦,為別人做嫁衣,給他人帶去美麗。由此,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富庶。


遊千年古鎮震澤,探秘絲綢文化,原來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是錯的

遇見亦是美好,塵封便已傾城

本圖文為作者@官子旅行 原創,拍片碼字不易,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和商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